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2020-01-01李敬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心理学心理健康

李敬敏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高职院校是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由于社会认可度等问题,与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面临更多心理压力,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加。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注重心理问题的解决与预防,考虑到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应更多地关注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构建,激发学生优势和潜能,提高其自信心和幸福感。积极心理学PERMA 理论所倡导的5 个因素积极情绪、投入、良好人际关系、有意义、有成就感,能够使人们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实现蓬勃发展的幸福人生,在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1 高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年龄多在18~23 岁之间,正处于青年中期,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自我统一性,形成稳定的自我认同。这一时期大学生生活和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人际关系也变得越复杂,是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同时,这一时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同步,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冲突。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自职业中专,没有普通高中的教育学习经历,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成功体验较少,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信心和效能感都较低。与本科生比较,高职学生的心理困惑与问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如下。

1.1 自卑感较强

在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成功的主要指标下,大部分高职学生一直以来学习成绩都不理想,没有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导致成就感体验不足和自信心不足。高职学生自卑心理比较普遍,成功体验较少,自信心不足,并且长期以来受到的关注度也较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没有动力,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高考成绩不理想,无奈进入高职院校,心理落差较大,不能及时调整自己。当前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度不高,与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就业容易消极悲观。自卑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自我效能低,常常体验到挫败感,并伴随着悲观、失落等消极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克服,严重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

1.2 人际关系不良

由于有些高职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对人际关系问题更加敏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他们经常会感觉人际关系太复杂,没有办法应对,常常表现出焦虑、敏感等消极情绪。面对新环境新同学,大部分学生想结交朋友,获得友谊,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由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不知道如何建立关系,为了避免失败,往往回避社交。或者有部分同学不知如何维持关系,遇到问题,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容易导致人际关系冷淡或破裂。人际关系不良往往会引发其他问题,由于社交不良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或者为了逃避社交,出现了厌学、逃学等不良习惯。

1.3 自我中心

由于大学阶段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不同步,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有差距,会出现很多矛盾冲突,导致不良的自我认知,对心理健康和人生发展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当今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往往用自己标准去认识、评价世界和他人,不能全面客观思考分析问题,经常会遭遇失败,时常忽略他人的感受,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矛盾,遇到问题无法获得他人帮助,容易遭受挫折。

2 积极心理学的PERMA 理论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积极的视角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阐释,通过充分激发和有效利用人的积极情感和积极品质,帮助人们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促进个人自我实现,获得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倡导要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努力创造促进学生发展的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唤起学生的积极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获得幸福感。

PERMA 理论是塞利格曼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理论,该理论认为实现蓬勃发展的幸福人生应具有5 个因素,即积极的情绪、投入、良好的人际关系、意义、成就感。积极情绪会给人带来积极肯定的感受,有利于增进人心理和身体健康,并且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投入指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活动中,达到全神贯注、忘我的状态,有助于积极情感的出现,增进人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悦纳,促进个人发展(林乃磊,2016);人际交往是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给人提供安全感的支持系统,促进个人的发展和蓬勃(曹瑞,2014);寻求意义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和需要,意义感有助于减轻心理创伤,抑制冒险行为(朱海腾,2015);成就代表了个体对环境的掌控能力,可以得到来自环境和他人的积极反馈,使人们确认他们的活动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从而获得效能感 (曹瑞,2014)。

3 应对策略

在高职院校中,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学校会给予重点关注和辅导,但这种模式下教育对象过于狭窄,其他学生很难享受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育效果不是很理想。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只关注少数的心理问题学生,因此,以积极心理学PERMA 理论为指导,针对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特点,关注更多积极心理品质的发掘与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条件,使每一个学生心理潜能都能得到发挥,促进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3.1 增加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情绪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主观幸福感。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应不断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更加关注和强化自身的积极情绪和品质,认识积极情绪对人行为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积极情绪体验。强化学生记录愉快的事件,提高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开展更多的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活动,在缓解学生不良情绪的同时,让学生更加重视积极情绪的激发和持续;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有效地激发自身的积极情绪,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3.2 增加投入体验

投入是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活动中会有助于愉快情绪的出现,让人更加悦纳自我、肯定自我,并促进个人发展。增加学生的投入感,要注意学习和活动本身的难度要和个人的能力相匹配,并且任务最好有结构性和层次性,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所要完成的目标,同时有及时的反馈,使学生能够调整自身状态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在高职院校中,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开展学习活动或者技能大赛,活动难易程度适宜,学生能够参与并且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去投入到活动中去,体验专心和全神贯注的感觉,从而增加获得感和对活动的积极体验,促进个人能力提升。

3.3 改善人际关系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跟人际关系的好坏有重要关系。改善高职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现状,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增加课堂互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增加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开展针对人际交往问题的团体辅导活动,鼓励学生敞开心扉,改变关于人际交往的不良认知,正确看待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4 培养意义感

寻找和明确人生意义是大学现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任务,可获得促进成长的宝贵资源,有利于形成自我同一性,巩固自我认同,帮助顺利应对适应期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防止出现紊乱(林乃磊,2016)。由于所处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在当代高职学生中,经常会出现迷茫状态,找不到生活学习的意义,没有动力,缺乏生活的激情,从而沉迷于游戏的虚拟世界。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重视学生意义感的培养,进行意义感的辅导教育活动,如在专业方面,让学生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状态、就业优势,参与专业实习实训,增强专业学习的信心和树立专业发展的目标,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或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发展自身兴趣,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增强对生活的感知度,建立发展目标,明确人生意义。

3.5 增加成功体验

在高职学生中,由于一直以来学习成绩的失败,会产生自卑心理。而获得成功感可以增加个人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会更加积极,更能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首先,重新定义成功,成功不只是学习成绩的优异,让学生认识到成功有多种定义,自我评价也是多元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干部工作、各类竞赛、社团活动等,正确看待成功,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积极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其次,开展的活动能符合高职学生的能力特点,能发挥学生的优势,如各类专业竞赛,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参与,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个人发展。

4 研究展望

积极心理学更关注积极的心理资源,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开展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不断增强学生积极情绪、增投入感、改善人际交往关系、增强意义感和成功体验,不断改善高职学生普遍心理问题,让学生不断获得成长,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提升幸福感,促进学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心理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