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贫困生生活精准帮扶策略探索

2019-12-30吴尚忠刘玉方

知识文库 2019年24期
关键词:贫困生精准精神

吴尚忠 刘玉方

贫困生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三大基本领域。我们将从关心物质生活,实施精准引领策略;关注精神生活,实施精准引导策略;关怀灵魂生活,实施精准引入策略,努力探索一些高职贫困生生活精准帮扶策略,并经之为教育精准脱贫作出我们积极的尝试。

生活世界成为西方哲学的关键概念之一,其理论贡献者不得不提到著名哲学家康德。他在奠基生活世界的同时,更是把世界分为感官世界、理知世界和目的论世界。经由马克思主义视域,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的生存境遇、精神生活和理想信念始终是马克思这位伟大导师关照的三大基本领域。贫困生生活精准帮扶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实践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尝试。

1 关心物质生活,实施精准引领策略

贫困的第一个状态是物质生活贫乏的状态。物质上的所需,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和服务需求品,这些有没有得到改善,经济上是否基本满足,钱财、资源是否够用,是物质生活是否贫乏的主要内容。贫困,首先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贫困相对于富足,而经济基础往往是决定上层建筑的。一是生活费用的困扰。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是需要物质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其思想与实践活动都受此影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而高等学校的学费不低,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说是天文数字也不为过。贫困生的家庭一般都存在不少困难,为了供其念大学省吃俭用、有病不医,不少家庭负债累累。贫困生校园生活必然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校期间的生活、消费不得不勤俭、节约,生活费的困扰必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和必须解决的难题。二是人际交往的困扰。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事实上,一定社会关系的维系,总是需要一定物质基础的,经济上的条件当然是其很重要的方面。一些贫困生因为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起来,有时经济上的拮据让感到敏感,常常用外表的孤傲来掩饰,不论是对来自外界的挑战与竞争,还是周围或社会的关心和援助,都比较谨慎,有的甚至采取敌视态度,同学、朋友也就不敢随意与他接触,这些都让他们离群索居,人际关系搞的比较僵。而在今后的人生当中,长期面临贫穷的人有可能被边缘化,也有可能对他人依赖,更有可能过着不被认可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關注贫困生的物质生活,并精准施策。

艾青在《双尖山》中说:“一个世界两条道路,一条走向愚昧贫困,一条走向繁荣富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关注因经济上的拮据而产生的贫困。一是从学费、生活费上精准施策。目前,对于高职贫困生的资助首先要采用较为传统的资助方法,那就是要从学费、生活费上面入手,给予贫困学生较为直接的减免和帮助。这是最直接帮助贫困生减轻学生家庭方面的经济压力,解决贫困生在校园生活的基本问题。二是从提供勤工助学上精准施策。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更具爱心与尊重的方法来帮扶,那就是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开办勤工俭学项目,建立勤工助学平。与直接的金钱资助,勤工助学更具有尊重、鼓励、鞭策。这对贫困学生来说,表明的是他们不是在被动的等待资助,而是主动靠自己的劳动来取得金钱,满足自己所需。调查研究表明,勤工助学是目前最常见而又最容易为贫困生所接受的资助方式。三是从引企入校精准施策。高职院校有一个重要的社会职能,就是社会服务,大多广泛开展了校企合作,这就为我们为贫困生帮扶与精准施策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我们认为这是一项值得深入尝试的好办法。高职院校可以帮助贫困学生开办以“勤工助学”为宗旨的社团,以学校为媒介,与合作企业开展合作,推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这样既为在校贫困生解决一定的生活费用,更为贫困生能早点步入社会作了思想准备和经验准备。特别是,勤工俭学能够帮助高职院校贫困生从主观上摆脱被救助心理,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学会如何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2 关注精神生活,实施精准引导策略

贫困的第二个状态是精神生活贫乏的状态。精神生活是人安身立命的思想基地和奋发进取的动力源泉。人类的精神生活与生存境遇始终是马克思关照的焦点,他为我们关注精神生活、丰富精神生活提供指引。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精神生活或多或少出现负面的东西,甚至个别贫困出现危机现象,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马克思的物化批判视域,深入分析其精神生活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精神压力。我们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贫困生承受来自环境方面的精神压力,这是因为贫困而形成的文化心态,陌生环境、竞争环境、贫富反差环境,影响并冲击了他们原有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状况和价值观念,在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之前,他们只能先封闭起来、压制在心里。二精神冲突。贫困生的家庭一般都存在不少困难,为了供其念大学省吃俭用、有病不医,不少家庭负债累累,以致在贫困生心理形成了因继续念书给家庭不断带来负担而产生的心理愧疚感与求知欲间的矛盾心理和心理冲突,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在寻求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并冀望于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但这种愿望在拮据的经济面前很多时候都捉襟见肘、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精神冲突。三是精神负向。一些贫困生自我调适能力较弱,易于感情用事,将家庭地位低下、自身条件不足看成是社会不公,心存不满,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心生恨意。有时因过强的自尊心而将老师、同学的关心、帮助当作施舍,产生逆反或敌对心理。这些与个体都希望得到爱、关心、帮助的心理诉求形成负面精神,如忧虑与自卑、敏感与孤僻、消极与偏执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生活健康发展需要以科学的价值观为支撑与引导。解决精神压力、精神冲突、精神负向,需要精准帮扶,寻找走出精神困境的必由之路。一是实施人格培植。对于人格的培植,正如孟子所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意于得也,求在我者”要引导贫困生反躬自省、剖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传而不习?”引导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要追问时常自己:是否有较强的“侧隐之心”?能不能时常自我同情、怜悯,是否愿意接受他人同情、怜悯,是否乐意同情、怜悯他人?是不是能真正做到爱自己、接受他人的爱和给他人以爱。通过这一办法,能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周围,培植积极进取、不懈奋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洞察力和适应力。马克思指出,“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因此,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引导和鼓励贫困生利用寒暑假从事各类社会实践,让他们走出封闭的大学校园,更多的接触社会,从而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学会与他人交往协作,切实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二是构建核心价值。现实的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恰是一种共识性价值对精神生活具有巨大的引导作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物化时代精神生活的重构,不仅有赖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更依赖于特定社会制度的创新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既需要超越‘资本逻辑及其从属的制度框架,更需要扬弃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事实上,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可以在当前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提供一套切实可行分析问题的价值方法,引导精神生活的正向发展,减少精神负面倾向。三是养成励志正气。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特别是引导他们学习儒家修身养性之道,进行励志、正心、诚意,坚定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为人处事的价值观和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确立适应自己的奋斗目标。

3 关怀灵魂生活,实施精准引入策略

贫困的第三个状态是灵魂生活贫乏的状态。灵魂生活也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在理想信念方面,理想就是灵魂生活的一种寄托,信念就是灵魂生活的一种坚持。一些贫困生灵魂生活贫乏,表现为理想空无,对前途对未来感到迷茫;信念缺失,容易动摇,遇到挫折困难就意志力薄弱、瞬间变化,甚至彻底被现实打垮。也有一些贫困生思想上具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标,但是功利化和现实主义倾向明显,甚至理想欲望化,注重实际利益,只重眼前,不看长远,呈现“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功利心态。

就西方哲学而言,精神生活不是一个一开始就直接展现的概念,正如康德所说,理性的“自律”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知性为自然立法;而第二个层面则是理性为意志立法。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5月20日,在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时的讲话时深刻指出,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所以,我们认为“理性为意志立法”更为重要,关注精神世界的灵魂生活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一是引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抓住制高点。要引导贫困学子以对党和政府资助帮助的感恩之心,带着感情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确立共产主义理想,增强理论自信。二是开展批判方式自省抓住切入点。引导他们“吾日三省吾身”,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能否”来作为反省自己的标准:“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奋斗、去拼搏、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三是坚持高尚品格涵养抓住着力点。“涵养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涵养责任重于泰山的担当精神”,逐步建立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信念,把实现个人价值的“小我”转变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打我”,真正把自己理想信念的“发展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对接,增强道路自信。

本文为2017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精准扶贫:高职贫困生“五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17C2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贫困生精准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拿出精神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