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方法研究

2019-12-30许瑞雪郭晓蓓

知识文库 2019年24期
关键词:调节个体情绪

许瑞雪 郭晓蓓

情绪作为人类社会心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焦虑是一种偏向负面的情绪,长期处于焦虑的状态下,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伤害。本文旨在探讨现代常见焦虑情绪的类型和诱因,并在此基础上梳理调节焦虑情绪的方法,例如认知调节、行为调节、生理调节、言语调节以及人际调节等。

情绪作为人类社会心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积极的情绪会使人们的身心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愿意去做更多的事情,而消极的情绪带来的影响恰恰相反。

1 情绪及焦虑情绪

情绪是人们通过评估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而从这个意义上看,情绪以个体需要为中介,就意味着满足个体需要的事物容易引发积极的情绪,而违背个体需要的事物则容易诱发消极情绪。

焦虑情绪作为一种消极情绪,其产生往往就是因为事物没有满足个体所需,从而使个体陷入不安和紧张。 此外,情绪还是一种主观体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这意味着即使面临相同的情景,每个主体由此产生的情绪也可能不尽相同。例如同样面对着雨天,有人会觉得“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而有人则会认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由此可见,在我们对焦虑情绪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认知是情绪产生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估是其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像是当看到有人持刀抢劫时,个体往往难免会感到害怕;但如果知道那不过是在拍戏,个体就会从恐惧中解脱出来。由此可见,就算是相同的场景,但认知加工的过程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所以可以说认知对情绪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焦虑情绪的产生同样与个体的认知密切相关。很多时候面对同一件棘手的事,有的人会因此产生焦虑,而有的人却不会;究其原因,往往就是因为不同的个体对事情的认知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一旦方式过于偏激,就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

生理唤醒是与情绪相伴随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性反应,其主要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不受人的意识控制。当情绪产生时,个体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代谢等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例如当一个人感到焦虑时,就会伴随着肠胃蠕动的下降,消化液分泌的减少等一系列生理反应,外在表现就是不思饮食;这也说明焦虑情绪会对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2 现代人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

在个体情绪的发展和变化中,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容小觑。这是因为个体总是要遵循照特定的风俗习惯和法则在社会中生存,被社会规范制约着各自的行为和认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竞争压力较大,这就导致焦虑情绪显得尤为突出,然其作为一种社会性情绪,产生的原因亦受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下:

首先是来自于职场和工作的压力。近日“996”一度成为热点话题,所谓“996”是指从早9点工作至晚9点,一周工作6天,这就是很多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毋庸置疑,这种工作时长肯定会给人带来疲惫乃至焦虑,但不少人由于承载着来自家庭、事业的压力,不得不负重前行,其心里势必会产生不少难以纾解的焦虑情绪。

其次是源于个人的归因方式。情绪的产生其实并非仅由外部事物导致,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由于个体自身对事物的归因方式造成。对于普通人来说,焦虑的产生常常来自于对自身现状的不满亦或是对所经历事情的遗憾,一旦思虑陷入其中“钻牛角尖”,就极易引发继发性焦虑情绪。很多时候,焦虑还会来自于个体与他人的对比。例如同学聚会中某人发现曾经的发小开着豪华的车,住着漂亮的房子,就会在心里生出攀比和失落感;此时若不能正确归因,而将其视作宿命就会产生不良情绪。

最后是来自于学习发展方面的压力。现代社会拥有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但即使是学识渊博的博士,也难免会遭遇焦虑情绪的困扰。这时的诱因主要是源于个人发展和学业上的压力等。对于其他人群同样如此,日新月异的社会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行,如果不加强个人发展,就很容易被大浪淘沙。

3 焦虑情绪的负面影响

焦虑是一种偏向负面的情绪,长期处于焦虑的状态下,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伤害。比如长期焦虑会造成身体免疫力的下降,肠胃功能的紊乱,十分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从心理健康方面讲,焦虑久了还会演变为焦虑症或者抑郁症,甚至衍生出一种更可怕的“阳光型抑郁症”——其表现为只是阳光开朗只是表面现象,实则是用看似微笑的脸庞来掩盖内心的痛苦。

上述“阳光型抑郁症”可以用情绪表达规则来予以解释,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个体所对外展示出来的情绪往往并非内心真实的感受,而是一种“印象管理”。这一机制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习得的,遵循着在特定社会情境下需要表现出社会期望情绪的规则。而该规则调节外部情绪的四种方式分别是:一、减弱真实情感的表现;二、夸大符合社会规范的情绪表现;三、表现看似自然或中性的表情;四、表现完全不同于真实情感的表情。“阳光型抑郁症”便是此规则的生动体现,这尤其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到底应该如何规避焦虑情绪带来的伤害呢?

4 改善焦虑情绪的方法

调节焦虑情绪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主要有:认知调节、行为调节、生理调节、言语调节以及人际调节。

首先,在认知调节方面,情绪调节的ABC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论。其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其中“A”即Activating events,指的是诱发性事件,也就是现实生活中能够引发人们情绪的事物;“B”即Beliefs,是指人们在遇到诱发事件后所产生的信念,也就是对问题的解释和评价;“C”即Consequence,是指人们随之产生的情绪以及与情绪有关的行为后果。这一理论强调外部事件只是引起情绪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于事件的认知才是引起情绪的直接原因。基于此,该理论主张通过调节人们不合理的认知信念,进而对情绪进行调节。例如,对于焦虑这一不良情绪来说,必須借助理性思维找到患者存在的认知偏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行为调节是指借助调整习惯性的动作和做法来达到情绪改善的一种方法。例如个体可以把生活里发生的不快乐的事记录下来,抒写之后心里就会畅快很多;又如当个体在工作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家人、同事或同学求助,以获得相应地宽慰和疏导;再如遭遇挫折和打击后可以选择和朋友外出游玩散心,多参加群体活动,坚持运动,用身体舒展的感觉帮助自我忘却一切不开心;此外,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所以个体也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多多接触乐观的人,从而受到正向的感染。

再次,生理调节是指通过使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同时得到松弛从而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这种调节方法利用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相互连通性,使二者能够相辅相成进而产生一种奇妙反应。例如通过身体的放松可以逐步达到心理的放松;或者先达到心理的放松再实现身体的放松等;这里主要是源于生理唤醒和情绪的密切关系。

最后,言语和人际方面的调节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言语调节是指通过语言表达的自我暗示对个体的情绪产生作用,以此来实现对行动的控制,例如当个体感到烦躁时,可以在心中默念“我很好”、“我很开心”、“我一点儿也不烦”等积极性的言语,这样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恢复心理平衡。而人际调节属于社会调节或外部环境调节,据相关研究显示,如果外部事件与个体目标动机有关,那么这些事件就有可能引起个体的情绪反应。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他人的情绪信号,尤其是与个体关系密切的重要他人(如父母、朋友等)发出的信号对个体的情绪调节具有巨大作用。因此,如果个体自身处于一种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中时,就可以主动与朋友、家人进行沟通,从而及时有效地改善不良情绪。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调节个体情绪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情绪认同
平均税率、标准税率与收入分布对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