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 与DHS+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9-12-30郑勇史法见赵晓龙王芳
郑勇 史法见 赵晓龙 王芳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髋部、桡骨远端、椎体及肱骨近端等的骨折发病率逐年增加[1-3]。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最易发生的骨折[2,4-6],且老年患者常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尽快缓解患者疼痛,恢复下地活动能力对患者治疗极为重要[2-3,7-9]。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极易出现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最终可危及生命[10-11]。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很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是最常用的髓内固定方式,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联合空心钉是髓外固定方式[1-3,5-6,12-14]。我们比较这两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4 年1 月至2018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65 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未闭合新鲜骨折患者,且可耐受手术,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陈旧性、开放性骨折患者;②逆粗隆间骨折患者;③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④伤前下肢运动功能受限的患者;⑤脑外伤患者;⑥合并重要器官损害,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⑦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⑧依从性差,无法完成随访的患者。
本组共纳入64 名患者。采用PFNA 固定(PFNA组)的有24 例,其中男10 例,女14 例,平均71 岁(66~89 岁)。DHS 联合空心钉固定(DHS+空心钉组)的有40 例,其中男19 例,女21 例,平均73 岁(66~87 岁)。术后均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常规检查,于伤后2~3 d 行手术治疗。入院后给予患侧下肢皮牵引,行双髋关节正位及患侧髋关节侧位X 线及双髋关节CT 检查,测量颈干角和股骨最窄处髓腔宽度,选择合适的主钉型号。无禁忌证患者每天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0.4 mL 皮下注射(术前24 h 停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若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由相关科室会诊,评估病情及手术风险。
1.2.2 手术方法
1.2.2.1 PFNA 组
术前30 min 预防性静脉输注抗生素。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患肢中立位。C 臂X 线机透视下复位。复位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股骨大转子上10 cm 处纵行切口,长约5 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肌肉,大转子顶点内0.5 cm 处放置定位针,根据X 线透视结果适度调整定位针位置。按定位针位置,开口钻开口,放置长导针。X 线透视确定导针位置,扩髓后根据髓腔宽度置入PFNA 主钉,导针拔除,调整主钉深度及前倾角;置入螺纹导针,选择相应螺旋刀片置入并锁定,最后拧入远端螺钉。安装尾帽后,X 线再次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冲洗伤口,彻底止血,逐层缝合。
1.2.2.2 DHS+空心钉组
麻醉和闭合复位方法同PFNA 组。切口为大粗隆上1 cm 处的纵行15 cm 长切口。切开,游离暴露股骨粗隆部,大转子下2~3 cm 外侧中点偏后5 mm处为进钉点,置入导针,再以导针近端1.5 cm 股骨外侧皮质中点作为进针点,与导针方向相同,置入固定针,采用扩孔器扩孔,选取合适长度的鹅头钉,套上套筒钢板,拧紧螺钉,确保钢板置于股骨干外侧面,并与股骨干贴紧。测量固定针长度,选取合适长度的空心钉置入。C 臂机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冲洗伤口,彻底止血,逐层缝合。
1.2.3 术后处理
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4 d。术后第2 天坐起活动,直腿抬高锻炼下肢肌肉力量。术后每晚应用低分子肝素0.4 mL 抗凝治疗7~10 d,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术后4 周持助行器下地活动。
1.3 观察指标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36 个月,平均12 个月。所有患者末次复查时骨折均已愈合,可不借助助行器下地行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和最后一次有记录的髋关节Harris 评分。
骨折愈合评判标准:①骨折局部无压痛,患肢无纵向叩击痛;②患侧大腿滚动实验阴性;③患肢负重后无疼痛;④X 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 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若计量资料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若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PFNA 组、DHS+空心钉组手术时长分别为(49.64±2.64)min 和(90.71±6.4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4.55±39.26)mL 和(473.06±55.87)mL;PFNA 组术后仅出现退钉1 例,并发症发生率4%,DHS+空心钉组出现髋内翻2 例、退钉3 例,并发症发生率13%。两组在上述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头钉切出、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2.2 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Harris 评分
PFNA 组、DHS+空心钉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99±1.04)周和(15.77±1.19)周,差异显著(P<0.05);最后一次有记录的Harris 评分分别为(92.20±2.20)分和(89.45±3.42)分,差异显著(P<0.01)。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74 岁,因摔伤致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PFNA 内固定术。术后3 个月,左髋部X 线检查提示骨折处于愈合期,骨折块没有移位,内固定物位置没有改变。术后6 个月,门诊随访示患者骨折愈合(图1)。
图1 典型病例:PFNA 组Fig.1 Typical case:PFNA group
患者,女,71 岁,因摔伤致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DHS+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3 个月,右髋部X 线检查示骨折愈合期,骨折断端周围明显骨痂形成,内固定物位置没有改变。术后6 个月时,患者骨折愈合(图2)。
图2 典型病例:DHS+空心钉组Fig.2 Typical case:DHS+cannulated screw group
4 讨论
社会老龄化进一步加剧,致使骨质疏松人群扩大,此类人群不但易骨折,且一旦发生则骨折粉碎严重、术中情况复杂难以坚强固定[1-4]。因此,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十分重要,是患者提高预后、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7-9]。目前,大多数植入物都可以一过性固定稳定,但因患者情况、手术方法或手术入路的不同,其长期稳定性存在差异。内固定的方法,不仅要固定牢固,更需降低对患者的损伤[3,7,9,12-13]。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特别是65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而股骨粗隆间骨折又是最常见的髋部骨折,对于患者下肢功能影响巨大。保守治疗时,患者长时间卧床[1,7,11,15-18],极易出现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最终可危及生命。对于没有手术禁忌证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尽早手术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有多种方法。髓内固定多采用髓内钉,而髓外固定多采用钢板[19-20]。PFNA 和DHS+空心钉均是临床较常用的方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可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最后一次有记录的Harris 评分的差异。结果显示,PFNA 组手术时长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快,Harris 评分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①DHS+空心钉需暴露股骨粗隆部,手术切口长,剥离更广泛,因此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时间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增多;②股骨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不愈合非常罕见。但是大面积的软组织剥离意味着毛细血管网破坏,导致局部血供不足或相对不足,使得骨折愈合时间延长,且术后Harris 评分低。组织愈合后,由于DHS+空心钉组患者髋部软组织瘢痕较多,造成髋部不适感较重。所以对于高龄或者手术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建议选择PFNA 内固定;③根据固定原理分析,髓内固定是轴心固定,其生物力学稳定性要优于髓外固定,且PFNA 通常并不需要显露骨折断端,所以骨折局部血痂大部分得到保留,血痂中的生长因子可促进骨折愈合,加快骨折愈合时间;④虽然本研究中PFNA 组的观察指标要优于DHS+空心钉组,但PFNA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外侧壁的固定存在不足,对于合并外侧壁骨折的患者,宜根据骨折具体情况添加外侧辅助钢板进行固定。
综上所述,PFNA 内固定在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较DHS+空心钉内固定优异,可加快骨折愈合,并提高髋关节Harris 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