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心理护理结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睡眠和焦虑情绪的影响
2019-12-27庄香梅
庄香梅
(泉州市第三医院,泉州,362100)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常见性的精神障碍,呈现为慢性波动性病程,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有心理疗法、行为治疗、认知疗法等[1],由于患者经常以回避的姿态拒绝相信心理病因,难以承受精神病患的角色,所以尽管在医疗检测的佐证下仍然存有疑虑,导致病情一直反复,处于久治不愈的状态,长此以往,患者容易患有失眠、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生活和精神状态。针对我院收治的躯体化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泉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躯体化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8.5±12.7)岁,平均病程(19.4±9.1)个月;观察组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38.2±13.3)岁,平均病程(18.8±8.9)个月。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实施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区别是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而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详细做法如下。
1.2.1 对照组 患者利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将有利于缓解睡眠和焦虑情绪的中药成分合欢花、郁金、沉香、当归等直接推入劳宫穴,神门穴,内关穴,心俞穴,涌泉穴等主要穴位,借助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产生的电场对药物离子的定向推动力,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更深入以上穴位。
表1 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2.2 观察组 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外的针对性心理干预,1次/周,1~2 h/次。具体做法包括:1)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患者科普关于躯体化障碍病症,让患者对躯体化障碍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帮助患者从本质上认清躯体化障碍导致的问题,避免患者因不了解躯体化障碍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安的情绪;2)面对患者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对病症的看法和具体感受,并且表达出对患者的关心,对患者的观点要表达出认同感,使患者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3)引导患者将睡眠质量下降和焦虑情绪与躯体症状联系起来,让患者明白焦虑多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加大了身体感知度,增强了躯体不适的敏感性;4)鼓励患者面对现实,勇敢接受心理病因,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改变以往的自我回避行为[2-3]。5)最后,将6周定为一个疗程,6周治疗过后观察2组患者的睡眠和焦虑情绪变化。
1.3 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来评定2组患者的疗效,使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对治疗1、3、5、6周进行分别评定,依据HAMD减分率计算,将疗效分为4个等级:痊愈(HAMD减分率≥78%)、显效(HAMD减分率≥50%)、有效(HAMD减分率≥25%)、无效(HAMD减分率<25%),以总效率来评定其影响效果。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据治疗后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的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躯体化障碍是指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种疾病,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一般于成年早期阶段发病,女性多于男性[4]。该病一般表现为多种多样的躯体症状,涉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常伴有社会人际交往、家庭行为方面的障碍[5]。实际上,患者的症状大多是由心理引起的,即使部分患者确实患有躯体化障碍,但其程度远不足以给患者带来如此大的痛苦和焦虑,尽管有各种医学检查佐证,但患者仍然拒绝相信心理病因的可能。
本文以分组形式进行了分析探讨,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研究结果证明,2组患者通过治疗都取得相应成效,但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根据TESS评分比较,观察组的睡眠及焦虑情绪等不良反应相较于对照组也得到了较大缓解,因此,相较于单纯进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躯体化障碍,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结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后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在躯体化障碍患者治疗中,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躯体化障碍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提高睡眠质量,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