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调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
2019-12-27马学礼
马学礼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学校 750021)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各县区7 家规模养殖园区的良种荷斯坦奶牛。
1.2 培养基
普通营养培养基、血液琼脂平板、麦康凯培养基、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
1.3 仪器及药品
超净工作台、高倍显微镜、游标卡尺、不锈钢蒸汽消毒器、恒温干燥箱、恒温培养箱、高速离心机、一次性输精管套、输精器、75%酒精棉、2%新洁尔灭消毒液等;不同规格的一次性注射器若干。
2 试验方法
2.1 奶牛子宫内膜炎诊断
经临床诊断,患牛拱腰、举尾,有时努责,不时从阴道流出大量污浊或棕黄色黏液脓性分泌物,有腥臭味,内含絮状物或胎衣碎片,常附着尾根,形成干痴。子宫内膜炎的患牛子宫分泌物量多,较稀薄不能拉成丝状,或量少且黏稠浑浊,呈灰白色或灰黄色[1]。阴道检查阴道内可见子宫颈口不同程度的肿胀和充血。在子宫颈封闭不全时,有不同性状的炎性分泌物经子宫颈排出,可判定为奶牛患有子宫内膜炎。
2.2 病料采集
兽医工作人员将病牛保定,清理患子宫内膜炎的病牛外阴粪便,清洗病牛阴门,采用事先准备好的2%新洁尔灭冲洗消毒。将经过不锈钢蒸汽灭菌器消毒过的输精专用金属管插入一次性无菌输精管套中,采用常用输精方法将金属管套插入患病奶牛子宫内,用50ml 一次性灭菌注射器在金属管另一端抽吸数次,迅速取出输精管套,将金属管顶部的分泌物快速注入无菌玻璃瓶中,严密封口,标记病牛号和采集日期、时间,迅速送病料到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培养[2]。另取患病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在采集病料时切记不能污染病料。
2.3 细菌分离
利用超净工作台将患病奶牛子宫洗出液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一倍后,分别接种到普通营养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和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平板内,然后放置37℃温箱内分别培养24h[3]。根据细菌生长状况、溶血与否、菌落形态、颜色等分别挑取单菌落进行进一步的划线分离纯化,平板37℃倒置培养24h。如发现杂菌需继续纯化,直到获得纯培养为止。菌种用含20%甘油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低温保存。
2.4 细菌鉴定
将纯化的各菌株接种于细菌生化鉴定管中,然后放入灭菌平皿,置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h,观察并记录生化反应结果[4]。根据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培养特性和染色特性等进行归类,再根据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细菌生化反应特性进行鉴定。
2.5 药敏试验
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判断标准:抑菌圈直径(包含滤纸片直径) 用游标卡尺进行精密测量。药敏试验敏感性标准分为3 级:抑菌圈直径≥20mm 为非常敏感(++)、在10~20mm 是中敏(+),<10mm 为耐药(-)。
3 结果
3.1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
表1 银川市各县区7 家奶牛养殖园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情况统计
表1 表明,银川市各区县7 家奶牛养殖园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20.65%。
3.2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本试验采集银川市各县区7 家奶牛养殖园区69 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的子宫洗出液病料样品,有效分离并鉴定出6 种类型病原细菌共计102 株。
表2 奶牛子宫内所分离细菌种类及数量
由表2 可知,本次分离出的患牛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3.3 药敏试验结果
表3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单位:mm)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出的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非常敏感,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卡那霉素非常敏感;分离出来的链球菌对青毒素、环丙沙星非常敏感;分离出的沙门氏菌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卡那霉素非常敏感;分离出的消化链球菌对氨苄西林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非常敏感[5],参见表3。综上所述,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首选药物是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钠效果欠佳,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临床治疗过程中长期反复使用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有一定关系。
4 讨论
4.1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
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病原菌感染、饲养管理、环境因素、机体自身抵抗力等,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奶牛在产犊过程中感染传染性致病菌所致,本试验对银川市各县区7 家奶牛场患病牛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得知,银川市各区县奶牛养殖园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20.65%,与其他地区相关研究资料相比,银川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不低。
4.2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
病原菌经产道进入奶牛子宫,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种类较多,本次试验分离出的6 类病原细菌分别是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消化链球菌、棒状杆菌。由于试验存在一定误差,子宫分泌物是否还有其他种类细菌还需进一步探讨。
4.3 病原菌药敏试验
本次分离出的病原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消化链球菌、棒状杆菌,经过药敏试验得出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首选理想药物有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卡那霉素。氨苄西林钠、青霉素、克林霉素效果不明显,抗菌药子宫灌注投药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方法,如长期用药或不规范用药,引起抗药性、耐药性等不良因素的发生,从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导致给药剂量增大,用药次数增加,治疗成本提高[6]。同时可导致药物残留,牛奶无法食用,导致此类常规药物的应用受到限制。
5 小结
综上所述,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种类较多,从银川地区7 家奶牛养殖园区患子宫内膜炎的病牛子宫洗出液中分离出的6 种类型病原菌,与其他地区分离到的细菌种类和比例有一定差异,这与省市奶牛养殖区域的环境、饲养管理、奶牛体况、预防和治疗情况等有较大关系。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从患奶牛子宫洗出液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是本地区奶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根据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特性得知,这3 类细菌具备高传染性、高致病性等特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在母牛生产过程中发生传播,大多数情况下经地下水源、工作人员的手、手术剪刀等途径混入产道和子宫。高传染性、高致病性病原菌对奶牛损伤非常大,一旦感染奶牛会形成传染源,如是隐性感染也会感染养殖场其他牛只,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因此,对于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应及早发现,快速治疗,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控制传染源,最大限度减少感染机会,更要采取相应措施阻断传播途径。
本次试验还分离到环境性致病细菌,环境性致病菌一般存在于养殖区周围环境中,采取消毒措施也不能彻底扑灭,如饲养管理不当,奶牛抵抗能力下降,环境性病原细菌会乘虚而入,导致奶牛发病。因此,养殖场要及时清洁、保持干燥,可有效降低环境性致病细菌的传播感染,减少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概率。在传染病临床治疗实践过程中多采用联合用药或交替使用药物,减小单纯药物的用药剂量或用药时间,以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