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权力视阈下的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塑造论析
2019-12-27陈正良
陈正良 卢 念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发展历史向我们力证了什么时候党的自身建设搞得好,党的形象就好,党的影响力、社会整合力、党组织凝聚力就会极大地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会和谐融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得到顺利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事业就兴旺发展。反之,一旦党的建设出现问题,党的形象遭到破坏,各项事业发展就会受阻。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我们党的执政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难题:各种社会矛盾增加了,党员队伍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权力腐败、权力滥用等现象屡见不鲜,长期建设积累而成的党的良好形象遭受严重损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九大再次强调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政党形象是一个政党宝贵的软权力资源,良好的政党形象能有效增强党的软权力,进而有效增强和发挥党的领导能力,提升党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助推党的执政目标的实现。政党形象受损,政党的社会美誉度、认同力、影响力就降低,就无以形成软权力效用,执政的成本与风险也将随之递增。
一、政党形象的内涵与要素构成
“政党形象”一词最早出现于1908年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格雷厄姆·沃拉斯的著作《政治中的人性》,他指出:“政党主要是个名字,和其他名字一样,一听见或一看见就滋生出一个‘意象’,这个意象不知不觉地逐渐转变为自动理解它的意义。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有用的莫过于政党的色彩标志。”①[英]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53页。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特殊的西方政治背景,沃拉斯提出的政党形象主要和选举投票相关。随着政党政治不断地发展成熟,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政党形象展开研究,其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延伸。实际上,政党形象,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二者的统一。“对政党来说,党的形象是客观存在的,有其既定的内在规定性。但它又必须通过公众作为主体去采集有关信息,形成判断、评价来感知它,因而又具有某种主观性”。②李朝阳:《党的形象:关系党的前途的重要课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1期。③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2页。
综观世界各国政党,政党形象源于自身“气质”凝结而成,表现为党内外对其一切理论和实践活动所作出的认知和价值判断。为此,良好政党形象的塑造关键受政党成员主体素质、宗旨理念、行动作为、功业实绩、符号标识以及内外形象评价等构成因素的影响。
政党成员主体素质是政党形象不可或缺的主要载体,其表现为全体政党成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是政党形象形成的基石。宗旨理念作为政党实现政治目标的价值理念,是政党组织的“灵魂”,是反映政党形象“神魂”的东西,同时宗旨理念具有社会历史性,每一阶段政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赋予其具体时代内涵。行动作为是政党的各种政治活动实践表现,是政党行为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风格,主要体现为政党成员整体上表现出来的工作作风和日常行为表现。功业实绩是政党各种政治实践的成效,是政党各项实践最终取得的业绩效果,“在社会层面,主要任务是赢得社会的支持和拥护;在国家层面,主要任务是运用国家机器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③。这是公众评判政党形象的重要依据。符号标识是政党形象的“名片”,是那些具有特定内涵,用来指代某一政党身份的标志物,是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象征物,经过精心设计向外界传递政党价值理念、政策主张等。内外形象评价是党内外、国内外对政党个人及组织的一切言行予以的评判,是政党形象塑造的有效信号。以上六大要素是形成政党形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塑造良好政党形象的关键,六大要素的完美整合将使政党形象释放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力,形成软权力效用。
二、政党形象的软权力效用
美国政治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权力是一种“影响别人选择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政党的权力内含着硬权力和软权力两个部分:硬权力是基于政党执政所拥有的可以强制推行本党的政策意志的制度性权力。软权力是基于抽象资源相关的“软性同化权力”,依靠吸引力来决定他人偏好。政党形象是政党一项宝贵的软权力资源,良好的政党形象能够产生合党心、顺民意、鼓士气、增人气的影响力,发挥重大的软权力效用:
首先,有利于增强党内活力和凝聚力。良好的政党形象喻示着党内拥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助于增强党员同志作为党组织成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以主人公的姿态融入党组织建设和参与政治活动,有效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
其次,有利于增强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和吸引力。良好的政党形象有利于提升政党的美誉度,增强政党的威信和社会动员力,从而赢得更多公众的支持和拥护,积聚力量、凝聚人心,保障政党的政策更好更快地落实,推动政党功能的顺利实现。
最后,有利于提升政党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在国际往来中,政党能够凭借良好形象赢得世界上其他政党的认可,增强政党之间的理解和互信,同时提升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威望,获得更多国际伙伴的支持和信赖。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在其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累积塑造了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从整体上来看,业已具备一个伟大政党所拥有的良好形象的厚实基础,这一良好的政党形象,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吸引力、凝聚力和综合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和发挥,是中国共产党强大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既有基础
政党形象是一个不断塑造和建构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近一个世纪的革命、建设及改革历史进程,为党自身形象的塑造和累积提供了沃壤条件,也正是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日渐成型和丰满,并奠定厚实的良好形象基础。
(一)政党成员的总体先进性构筑起良好的组织形象
政党的良好组织形象需要政党成员的先进性提供支撑和保障。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79页。中国共产党由中国社会的先进分子构成,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作为先进性的代表,带领人民群众在行进路上不断同各种艰难困厄作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
同西方竞争型政党强调“党魁”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共产党“组织特征非常突出,政党形象多是指称集体形象”。②李冉:《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1页。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一步步从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作为先进代表,面对不同时期的使命任务,成功塑造了具有特定时代内涵的“革命者”“建设者”和“改革者”的先锋形象。在一次又一次战胜困难、成就伟业的过程中,我们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凭借自身的先进性构筑良好的组织形象。
(二)宗旨信仰筑就凝心聚力的精神灯塔
一般来说,政党的宗旨信仰决定了政党的形象定位。宗旨信仰反映了政党的价值追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立场与方向,同时它也是凝聚整个政党组织的灵魂和精神支柱。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③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诞生的,深受其价值信仰的影响,成就了我们党先锋队的性质,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群众利益成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共产主义成为一种理想追求。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信仰并非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在宗旨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始终秉持“人本”情怀,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征途中始终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能够有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凝聚磅礴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国家历史不断朝着理想目标向前发展。党的宗旨信仰正是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的有力精神武器。
(三)勤勉务实形塑了执政为民的实践形象
不同于西方竞争型政党的“镜前形象”,中国共产党展示出鲜明的执政为民的实践形象。德国著名学者夫罗里扬·卢佩指出:“中共的一大优势是走务实道路,不仅取得经济奇迹,也在国际上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①《中国共产党——“世界各国政党学习的榜样”》,《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2月4日。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今日之中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原因,中国的事业是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步步干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勤勉务实执政、造福人民的奋斗史。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并且深谙“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一贯展露出不懈奋斗、积极行动、勤政为民的姿态。从1953年“一五”计划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到今天“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日中国的巨大成就正是我们党勤勉务实执政的结果和最好证明。当代中国正面临着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100周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大奋斗目标,我们党正在对照要求,补齐短板,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四)治国理政的赫赫业绩展示出强大政党有大作为的实力形象
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解放和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为世人所称赞。塞尔维亚前进党副主席马尔科·究里奇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从苦难的历史中走出来,创造了令世界人民瞩目的伟大功绩,是世界各国政党学习的榜样。”②《中国共产党——“世界各国政党学习的榜样”》,《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2月4日。“香港《文汇报》引用美国学者罗伯特·库恩的话说,中国共产党的所有重要决策,都适应了国家的规模和复杂性。”③《中国共产党——“世界各国政党学习的榜样”》,《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2月4日。历史和实践已向我们证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的征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她是中国唯一有实力拯救中国、发展中国、壮大中国的政党。
沧海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国共产党成立98年来取得的最大成就便是作出了“三件伟大历史贡献”,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一是找到革命新道路,缔造新中国;二是以和平的方式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三是开创了一条绝无仅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的救国、兴国、强国事业震古烁今、世所罕见。今天,党将继续领导人民为中国、为世界创造出新的奇迹。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和世人认同钦敬的缘由所在。
(五)各种有形标识和无形影响力彰显着强大的领导形象
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党的政治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我国的执政党,而且承担着领导者的角色,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领导核心。不同于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党的执政权,党的领导权实质上是一种被认同信服的“权威”,是一种“软权力”,“主要通过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吸引和影响党外的社会各阶级阶层,主要是一种影响力而不是一种权力,不能通过完全强制力量来实现领导权”。①肖存良:《执政能力与领导能力: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双重维度》,《理论与改革》2017年第5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更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凭借其自身的特殊气质和卓有成效的领导所形塑的强大的领导形象,散发着特殊的魅力。
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身份的标志和象征,以图案的形式生动展示了我们党的领导地位和形象;党章党规以文字的形式阐释了自己的宗旨、理想信仰、行动取向、行为规范。除此之外,当代中国社会中其它各种有形无形的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标识、政党文化元素如党的历史遗迹、纪念物等的广泛存在及其作用的发挥,以及人民的自觉认同与维护,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中所拥有的强大影响力和领导权威。
四、影响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的现实问题及根源探究
中国共产党在其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中,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困苦,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其作为功绩彪炳史册,也因此在人民群众中确立起了崇高威信,累积形成光辉的政党形象。但同时也应看到,随着各种环境条件的改变和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党的形象也在这一过程中经受并将继续经受各种因素的考验,蒙污受损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有:
(一)部分党员素质低下影响队伍整体形象
政党形象是整体形象和个体形象的统一,部分党员的负面形象会影响整个政党组织的形象。现今党的执政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②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245页。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和党长期的执政,部分党的领导干部和一些党员同志精神懈怠,党性观念淡化,奋斗热情消减,政治惰性显现,“任何一个政党在参与政治、影响甚至控制社会和政府的过程中,其能力都有一个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的过程”③赵晓呼:《政党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42页。,在当前的政治生态下,部分党员干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种脱离群众的不良行为作风极大地伤害了党群关系。一些党员同志党性意识不强,为人民服务的觉悟不高,甚至腐化堕落,严重地损害了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和形象,其危害性绝对不能低估。
(二)部分党员宗旨理念淡漠耗损党的形象光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遵循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着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然而,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诱惑增多、国外带意识形态偏见的势力对党的长期抹黑,使得部分党员宗旨理念逐渐淡忘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说到底,都是因为理想信仰迷失、精神萎靡,这些负面问题必然将导致群众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先进性、纯洁性的质疑,败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形象,弱化党组织的社会整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告诫党员同志,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缺失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将会得“软骨病”。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逐步落实从严治党,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但是仍存在从严治党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贯彻不力、理想信念教育流于形式现象,党员队伍中仍然存在宗旨理念、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上这样那样的问题表现,给党的形象带来损害。
(三)部分党员消极腐败作为使党的形象蒙污
孟德斯鸠有句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84页。掌握了执政权力的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在经受着权力的考验,也出现了由于经受不住权力的考验走向腐败而不断有人倒下的现象。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就是腐败,党员干部的腐败作为是在掏空党的执政基础,透支人民群众的信任,大大降低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依赖感。腐败是执政党的“致命伤”,是侵蚀党健康肌体最大的毒瘤,对党的形象资源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腐力度前所未有,反腐成效巨大,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62.1万人,其中处分省部级及以上干部51人,厅局级干部3500余人”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数据》,《人民日报》2019年1月10日第4版。,可见,当前腐败依旧是损害我们党形象的大敌,反腐治腐仍然是加强执政党建设、为政党形象清污的重要工程。
(四)对外传播不足使党的国际形象不彰
政党形象不仅仅是政党自身建构的结果,对外传播也是塑造政党形象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尤其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认知更多地来自媒体传播。当下,我们党在对外传播媒介的运用上还不够充分,使得党的真实形象未能在国际上得到充分的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源自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有待充分挖掘利用好各种国际话语资源。其次,对外传播话语艺术有待改进。当前一些官方主流媒体对外传播中规中矩,有关党的政策、方针和政绩的宣传尚显严肃、刻板,不能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真正知晓。再次,形象传播内容手段创新不足。传播内容手段简单搬用国内宣传手法,显得陈旧无新意。有的仅仅是将文字搬到网络,忽视实际传播效果,采用的形式单一、单调、无针对性。最后,社会舆论把控不够。长期以来,在国际媒体对党的形象主动传播宣传不够,被动辩护应对较多。而对于一些有关党的形象的热点事件或个别党的负面新闻没能及时引导、澄清或澄清理由不服众,使得事件在国际上持续发酵,致使党的国际形象受损。
五、软权力视阈下中国共产党良好政党形象塑造的路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塑造更优良的中国共产党形象,需要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前提下,坚持内外兼修,以内涵建设为根本,同时有效发挥现代媒体的辅助作用,努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政党”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形塑与时俱进、充满生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使其发挥更好的软权力效应。
(一)不断提升加强党员队伍主体素质建设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党员队伍是政党形象的最重要主体内容,其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政党形象的评价。列宁说:“全部问题在于,以健康的强有力的先进阶级作为依靠的执政党,要善于清洗自己的队伍。”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22页。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建构并保持良好的政党形象,首要的是加强党员队伍主体素质建设。
一是树立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标杆形象,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必须要以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科学的执政本领塑造魅力型领导,从而吸引党内外紧密团结在其周围。
二是要稳固基层党组织的堡垒形象。治国安邦,重在基层,陈云同志说:“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是党的力量增长的主要源泉。”②《陈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5页。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版。基层党组织要真正深入人民群众,解群众之所难所需。
三是要确保党员队伍作为先进分子的良好形象。党员是整个党组织的细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确保党组织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需要从源头上严格把关,不断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及时批评甚至“清理”发生变质的党员。通过永不松劲的从严治党,不断清理剔除党内的各类腐败变质分子,锻造出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从而为建构更优良政党形象奠基。
(二)强化对党员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国人民磅礴力量的精神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面对当下部分党员精神懈怠、脱离群众的危险,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刻不容缓,其核心是要弄清楚“教育什么”以及“如何教育”。党的理想信念源自马克思主义,蕴藏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为此,首先,广大党员同志必须系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学原著,学深悟透,增加认同感和自觉性。同时要学习党史国史,深切感受理想信念的来之不易及其重大作用,在历史中寻根守魂,明心立志,增强坚守理想信念的意识。其次,理想信念教育要突破传统的被动式理论灌输方法,多种手段并用,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党员同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以“接地气”的教育风格强化党员同志对理想信念的感知。将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既利用榜样示范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同时利用反面事例认清理想信念缺失的危害性。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合理灵活运用新媒体多功能的优势,利用现代传媒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大众化、时代化,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全党要以更有效勤勉的作为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杰出代表,始终遵循并贯彻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其执政的70年历史征程中凭依有效勤勉的政治实践已形塑了一心为民的政党形象。但当前党内出现了宗旨意识淡化、懒政怠政现象。为此,在全党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正当其时,尤为重要。通过教育,全体党员可真正了解理解我们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加深体认党的宗旨信念并做到更自觉的践行。与此同时,针对“懒”“怠”现象,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第一,积极调整姿态以应对“不想为”。通过内在的自我认知,激发积极作为。通过健全和落实严格学习制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宗旨意识,使广大党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始终保持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还需要制定硬性的制度,严格督促和惩戒党员干部的不作为。
第二,增强执政本领以应对“不能为”。当前党面临的任务和挑战繁多而艰巨,有些领导干部出现了“本领恐慌”。为此,要做好源头工作,做到能岗匹配,尤其是干部的任用,要严格加以考察,综合考虑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要大力加强对党的干部的能力培训,培养创新意识和提升创新能力。
第三,提升担当精神以应对“不敢为”。要鼓励党的干部勇于和善于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创新,重拾革命时期的“拼命精神”,争做敢担当的时代先锋。
(四)不断创造治国理政新业绩为新时代党的形象增魅
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实践绩效是塑造一个执政党良好形象最直接的现实支撑,是赢得广泛执政基础的最可靠保障,正如李普塞特所言:“几代人时间的长期持续的有效性,也可以给予一个政治系统合法性。在现代世界,这种有效性主要是指持续不断的经济发展。”①S.M.李普塞特:《政治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9~60页。尤其对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取得的赫赫业绩已成为过去,在承续原有良好形象基础上,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增魅还必须不断创造治国理政的新业绩。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更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的后盾,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部署、政策制定、实践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目的,牢牢坚持人民这个根本立场。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政绩观。当前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基本国情依然没有变,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关键还是得靠发展。当下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面临的挑战和难题还很多,需要一以贯之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承诺兑现于发展实践中,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新业绩。
其次,要努力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两个百年”目标是继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站起来”“富起来”的磅礴伟业之后,在通往“强起来”路上的宏伟蓝图。目标的实现将为我们党执政史上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再添上浓重的一笔,使党的形象更加光辉。
(五)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塑造良好的政党对外形象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现代传媒的蓬勃发展,以及政党政治发展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塑造中国共产党良好的对外形象是当前党形象塑造工作的重要课题。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世界是把双刃剑,它既是我们党建构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使党的形象面临解构的危险。为此,需要适时应对、趋利避害,发挥好现代传媒的最大正面效用。一方面,要积极运用现代传媒“推销”党的形象。政党形象是“做”和“说”的结果,在传媒语境下,有句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东西也需要宣传才能被更多的人知晓,同样,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塑造也需要在内容和技巧上下工夫,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全面提升报道品质,实现品质传播”①段功伟:《权力的辩护——执政党公共形象传播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48页。,让更多国内外人民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另一方面,要合理管理现代传媒,维护党的正面形象。网络信息传播的迅捷性、扩散的裂变性以及参与对象的多元性,使党的网上舆论引导与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挑战,党的形象面临解构的潜在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页。为此,必须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掌握社会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严密防范和抑制国内外敌对分子披着各色外衣诋毁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行为。对于舆论热点,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有效利用网络受众对党员队伍的监督作用,以外在约束力促使党不断完善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