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土家族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
2019-12-27卢世菊
卢世菊 王 庆
一、引 言
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主要包含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生态等五个大方向的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在于既能让村民享受到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又能留住民族文化和乡土特色,促进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土家族有着众多的传统节日(如女儿会、过赶年、牛王节、摆手节等),这些民族传统节日植根于农村和农业生产活动,散发着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气息,是土家族地区的文化瑰宝。土家族地区如何保护利用根植于乡土社会的传统节日文化,以促进乡村振兴,成为学界亟待实证研究的课题。
较早时期学术界就对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潘光旦、严学窘等为代表的民族学家、语言学家基于民族确认对土家语言、历史和风俗展开调查和研究,为土家族节日文化研究大厦铺垫了坚实地基,随后有关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陆续出现。一是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整理、推广与普及的描述性研究,如陈廷亮对土家族节日的来源和文化内涵进行了系统梳理①陈廷亮:《土家族节日述论》,《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二是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价值和传承变迁研究,如蒋永松、李乐为对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利用进行了研究②蒋永松、舒茂扬:《土家族节日文化的功能及其利用刍议》,《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③李乐为:《刍议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功能及现代利用》,《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第6期。,毕曼认为以女儿会为代表的土家族节日的产业转化过程也是土家族节日的传承与弘扬的过程①毕曼:《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转化的矛盾张力研究——以恩施土家族“女儿会”文化为研究中心》,《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三是关于传统节日文化和旅游、体育文化等的融合发展研究,覃章梁对打造土家族传统节日品牌“女儿会”进行了研究②覃章梁、覃潇:《关于恩施土家族传统节日“女儿会”品牌建设的思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张学文等对武陵山片区土家族传统节日体育进行了研究③张学文、刘少英、龙佩林等:《武陵山片区土家族传统节日体育之研究》,《辽宁体育科技》2015年第6期。。但是,针对如何保护利用新时代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应用研究还比较欠缺。本研究以摆手节为例,从乡村振兴视角剖析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迸发出的时代价值,试图探讨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的途径和经验做法。
二、土家族摆手节的基本概况
土家族摆手节是一种乡村节日,以跳摆手舞而得名,在武陵山区尤为流行。摆手节也称“调年节”,是辛勤质朴的土家族人民感恩自然和感恩农业丰收而举行的大型庆祝和祭祀活动。而摆手舞便是土家族人民在例行祭祀和庆祝活动时所跳的舞蹈,土家语称摆手舞为“舍巴”,所以摆手节也称“社巴节”。土家族摆手节活动内容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叫“大摆手”,多选定在秋收后举行,参与人数众多、规模浩大、活动历时长且内容丰富,往往是各村各寨组队聚会且多在野外场坝进行;另一种则为“小摆手”,举行时间多选定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附近,时间较短,规模小且人数较少,往往是一个村寨族群的聚会且多于夜晚在摆手堂及坪坝里举行。摆手节有着丰富的内涵,集土家族伦理思想、美学观念、哲学思想于一体,土家族一切审美表达如舞蹈、音乐、演艺、工艺、饮食、服饰、美术等都能通过摆手节得到精彩展示,凝结了土家族人民历代文化精髓④杨政银、戴泽仙:《发掘打造中国著名节日经济品牌——土家族“摆手节”》,《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摆手节仅在武陵山恩施地区来凤县极少数偏僻的土家村寨流传和开展。如作为土家族摆手节发祥地之一的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舍米湖村村民每年都会自发举行摆手节集会活动,在摆手堂前舞蹈。1957年,由来凤当地村民组建的摆手舞队登上湖北剧场舞台表演土家族摆手舞,仅活跃在乡间田野的乡村节庆舞蹈第一次出现在大雅之堂。1983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政府部门牵头举办了大型的万人摆手舞庆祝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摆手文化。1999年,摆手舞庆祝活动被政府官方命名为摆手节,几个月后,摆手节进一步被政府官方认证为四大民族节日之一。在政府的引领下,“摆手节”节庆活动和摆手运动赛风靡恩施州的各个地区。2001年,由官方主导的来凤县第一届土家族摆手节大型节庆活动成功举办,吸引了各地游客参与,反响热烈,摆手舞的魅力在全国传播开来。2009年,“来凤摆手舞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将节日文化与旅游二者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赢得了广泛关注,摆手节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⑤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摆手舞起满眼春——来凤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http://www.enshi.gov.cn/2014/1028/148518.shtml.。2014年,“湖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暨来凤中国摆手舞文化旅游节”将便于全民参与、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与摆手节融合,依托摆手舞文化旅游节将文化论坛、经济洽谈会和农产品博览会等加入进来,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多路径共同发力,助力于当地文化事业、民族体育事业、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①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湖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二届来凤中国土家族摆手舞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http://www.enshi.gov.cn/2014/1019/148460.shtml.。在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和实践不断深化的今天,由政府部门主导、各方积极参与,集文化、旅游、体育、商贸于一体的摆手节庆及其摆手舞,必将搭建起乡村文、旅、商多方发展平台,在促进土家族地区乡村产业兴旺、乡村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摆手节文化价值分析
摆手节是活跃在土家族民族地区的乡土文化,已经充分融入群众的社会生活,与地方整体的乡土文化息息相关。从摆手节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及价值取向来看,在很多方面与乡村振兴战略达到了相当高的契合。
(一)摆手节文化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产业振兴
纵览摆手节文化旅游发展历程,摆手节文化表现出卓越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首先,摆手节文化包含如摆手歌舞等能带给人们集聚震撼的文艺表演,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基于文旅融合发展契机,通过开发包括传统剧场类、新型广场类、实时演出类等的旅游产品创收,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其次,摆手节文化旅游活动期间举办农产品博览会,为武陵山区各乡村的农副产品搭建销售平台,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农产品和农村,甚至走进农村体验农事活动,提升了农产品的影响力,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有利于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等涌入农村产业,促进农业发展。
最后,摆手节文化旅游吸引了国内外的广大客商,在旅游业这个综合产业的引领下,政府牵头提供经济洽谈平台并招商引资,涵盖城镇化建设、工业生产、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有利于当地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文化旅游等多项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振兴。
(二)摆手节文化有利于当地人才集聚,助力人才振兴
人才是文化发展的奠基石,文化是培养人才的驱动力,人才保障是以摆手节为代表的节日文化保持长久旺盛生命力的保证。
首先,因摆手节自身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传承人为之痴迷为之奉献。如来凤县舍米湖村的彭昌松,当地最早的摆手舞队便是由他组织当地村民成立的,多年来在政府的帮扶下,舍米湖村原生态舞蹈队先后参与了大型歌舞演出、电视节目录制、竞赛表演等项目,土家族摆手舞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吸引了大批热爱艺术的人才前来学习。如来凤县的原生态摆手舞队的李萍,源于对摆手节文化的热爱来到舍米湖村学习,成为其舞队的领头人。当地村民是传承、创新节日文化的主体,村民与摆手节文化相辅相成,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变化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及审美能力的新农民。
其次,摆手节的文化旅游魅力也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节日期间“龙凤经济发展暨土家文化论坛”“来凤长三角地区经贸洽谈会”等吸引各路人才集聚,为当地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把脉诊断,献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
(三)摆手节文化有利于当地文化永葆生机,助力文化振兴
土家族传统节日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发展摆手节文化旅游是传承发展土家族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效路径。摆手节包括特定的活动地点(如摆手堂),隆重的娱乐活动(如歌舞、曲艺、杂耍),特色的节庆饮食(如包谷饭、绿豆粉、砸酒),多彩的民族服饰和手工技艺等,因而开发摆手节文化旅游是一项复杂且浩大的工程,需要对土家族的节日民俗文化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从而进行保留和创新。首先,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活动积极寻求最佳的传承发展路径,为当地文化注入新活力。如摆手舞、薅草锣鼓、灯戏等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力地树立了土家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意识,有效地提升了民族文化影响力。其次,通过开展摆手节文化旅游等活动,全面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价值,展现土家族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实现对摆手节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当地传统文化永葆生命力。
(四)摆手节文化有利于当地组织管理革新,助力组织振兴
土家族民族地区多山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且农村贫困人口比例大,社会矛盾较为突出。当地政府和基层组织是否具备将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治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管理能力尤为关键。2002年,来凤县因痛失国家命名的“土家摆手舞之乡”称号,政府决定保护并普及土家摆手舞,使摆手节成为当地发展的一个新契机。首先,来凤县从设立政府专项奖金、建设专业队伍、举办学术研讨、发展文化产业等一系列措施入手,以保护与传承摆手舞为宗旨,以保持摆手舞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为底线,将摆手舞作为摆手节乃至土家族民族区域重要的文化品牌加以打造。政府和基层组织稳扎稳打为土家族摆手节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乡村文化氛围,为土家族摆手节的进一步拓展及创新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政府与基层组织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打造了摆手舞文化旅游节等许多优秀的摆手节推广项目,使原先局限于一隅的摆手节走出去,让市场了解、熟知和喜爱,为土家族摆手节的进一步发展造就新机遇①苏翔:《贵州傩戏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互动研究——兼论对山西傩戏的启示》,《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11期。。多年来,政府和基层组织不断探索摆手节发展新路,拓展摆手节文化旅游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管理能力和扎实的治理能力。总之,稳扎稳打的基层组织管理为传承发展摆手节文化保驾护航,而摆手节所表达的团结、协作、奋进精神更加深刻地动员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紧抓机遇,迎接挑战,在更新自身治理能力促进组织振兴的同时,推动当地乡村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五)摆手节文化有利于当地环境治理,助力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战略下,发展摆手节文化旅游自然离不开对当地环境的保护。首先,摆手节节日时间的选择是由早期先民依据自然变化和生产节律而来的。其祭祀活动是一种丰收祭,感恩自然和神灵赐予的丰收年景。这些都是摆手节文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主题的表达。发展节日文化旅游的原则便是在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情况下,开展摆手节文化旅游活动。当地村民在参与节日旅游活动开发及运营过程中,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的主人翁意识会得到极大的激发,游客通过参与节日旅游活动,也可以增强其环保意识,自觉践行保护生态环境理念。其次,政府新建民族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完成摆手堂、仙佛寺等多处遗址复原工程,改造升级各乡(镇)文化站,使来凤县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自然环境美和人文环境美相得益彰,有利于摆手节文化旅游的环境治理目标的落实,促进生态振兴。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保护利用的路径选择
综上所述,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价值与乡村振兴战略在内容上息息相关,符合新时代的新农村发展内涵。但就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保护利用的历史和现实来看,笔者发现仍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从传统节日本身来看,节日内容陈旧老化,只重形式、忽视内容等;二是从传承外部环境来看,各方对传统节日文化重视不够,受外来节日文化冲击严重,本土传统节日文化淡化,传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某些传统节日文化甚至有消失的危险。要使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更具生机和活力,更好地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唯一出路就是不断挖掘和创新。结合摆手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契合关系,本文对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利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挖掘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拓展文化旅游的魅力创造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保护利用的路径选择,关键在于节日自身文化资源的挖掘。首先是全面整理,搞好规划。从土家族传统节日开展的规模来看,大多数以村寨为单位。由此,可以依据乡村自然环境和农业特色进行区域发展规划布局,梳理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特别是挖掘节日本身独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在节日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致力于打造节庆文化旅游精品(如女儿会、摆手舞文化旅游节等),为乡村地区的文化旅游内涵增彩。其次是科学安排,搞好基础建设。统筹运作,精准定位打造特色民俗村(如龙马风情小镇、杨梅古镇等),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建设主题,开发“一村一节,一品一节”的特色节庆文化旅游产品,完善土家族乡村地区的交通、生活、旅游等基础设施体系,让游客不仅能够欣赏到秀美的乡村自然风光,体验独特且充满趣味的节庆活动和农家生活,还能全身心地融入到轻松欢愉的节日文化氛围中,释放内心获得美好和幸福的体验感受。最后要大力宣传,使之得到合理利用。全域旅游背景下,推广更在于重点突出,致力于精准定位的商业推介,唱响传统节日文化魅力,从而提升土家族乡村地区的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建立多元资金筹措渠道,提升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创造
整合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塑造传统节日文化品牌,发展乡土文化经济,是一项耗资巨额、难度极高的系统工程。
首先,政府要优化财政投入结构,给予扶持文化事业更切实的政策和资金力度,给予文化保护、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充足的专用资金,可以建立起如包括民俗博物馆、少儿文化学堂和社区文化中心等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
其次,政府要支持企业发展,通过引进、当地培育等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同时引导民间资本投资补充到上下游配套环节,建立多渠道的多样化的筹资路径。
最后,健全当地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支持乡村文化产业的金融信贷服务力度,帮助村民自主创业,改造古民居、发展采摘产业、开发特色民宿和文化创意产品等。如恩施市龙凤镇的龙马村,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相辅相成,由当地政府对当地村民进行帮扶,引入社会资金,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发极具特色的风情小镇,与土家族传统节日“女儿会”相融合,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这种既绿色健康又富有文化情趣的传统节日文化开发无疑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探索,在提升当地传统节日文化价值创造效应方面做出了贡献,特别是提升了“女儿会”节日品牌影响力和龙马风情小镇的旅游品牌影响力。
(三)培育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人才,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离不开气息浓郁的优秀乡土文化建设,同样也离不开优秀传承人才的培养。
首先,政府方面要对熟知土家族传统节日所包含的工具、文化场所、口头传说、礼仪等人才,或掌握表演艺术、民间技艺、手工工艺等特殊人才,给予优待;重点挖掘文化大家、民间艺人等,重视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民学习传统节日文化技艺,搞好帮扶。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从2003年起在全州开展了多次“寻访命名民间艺术大师”活动,这一创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与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也大大激发了民间艺术家的创造力①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恩施州政府命名第五批州民间艺术大师》,http://wtxgj.enshi.gov.cn/2011/0830/155346.shtml.。艺术大师们积极传授技艺并亮相各种民间艺术活动,让掩埋在民间的优秀文化技艺得以“重生”。
其次,文化工作组织和科研院校要积极开展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非遗校园宣传教育活动、非遗社区传习培训活动等,将艺术性与生活性相结合,使文化人才们的作品既能登上大雅之堂,也能被广大人们群众接受和喜欢;特别是高等院校要为乡村振兴规划培养高水准的乡土文化人才,帮助当地完成人才引进、提供人才后备军,从而形成人才流动的良性互动②王华斌:《乡土文化传承:价值、约束因素及提升思路》,《理论探索》2013年第2期。。
最后,作为市场主体的文化企业应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产品,创新推广模式,通过加大市场化的运作力度,如举办“杰出文化新人”等文化汇演及评选活动,借助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传播,让优秀的乡土文化人才具备自身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更进一步激发乡土文化人才的创造活力。
(四)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要使乡土文化发展更加科学化,必须从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出发,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首先,在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整合现有文化设施,全面修复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遗址并建设非遗传承场馆,为喜爱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人们搭建便于展演、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要推进乡村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形成各乡镇文化馆、书屋、百姓舞台等全覆盖和网络化,提升服务效能。
其次,在乡村文化生活形式方面,要以村民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创新开发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如《龙船调》文化旅游节),丰富非遗文化展演模式(如文体赛事)及场地(如文化广场),推出反映土家族人民乡村生产生活的文艺精品(如土家乡村音乐剧),特别是聚焦乡村振兴实践的文艺创作,唱好文旅大戏,讲好土家故事,将新时代的土家族人民风采精致地展示给外界。
最后,在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方面,一方面,利用智慧旅游技术建设城乡互通、村村互通,为村民和游客提供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务,提升土家族乡村地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平台及时了解村民、游客等对文化和服务的需求,动态掌握公共服务的实施成效,从而找到短板,各个击破,致力于打造体系完备、便利惠民、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
五、结 语
乡村振兴,涵盖经济、文化、组织、人才、生态等多个方面,挖掘利用土家族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对土家族地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土家族摆手节发展史发现,如今的摆手节文化旅游活动内容更加生活化,越来越符合当下人们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乡村振兴背景下,摆手节不仅没有被淘汰,而且以一种新型文化旅游业态崭露头角,扎根于乡村社会,与旅游、体育、经贸等融合发展,表现出强大的时代价值,摆手节作为土家族乡土文化的重要体现与乡村振兴形成良性链接。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应不断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资源,通过传统节日文化保护利用,使其能够在乡村经济发展、乡土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农民意识转变、乡村治理成效等方面助力乡村的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