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祖题材音乐海洋性的内涵、表现与提升

2019-12-27陈祖芬

武夷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妈祖题材海洋

杨 鸣,陈祖芬

(1.莆田学院 音乐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2.莆田学院 教务处,福建 莆田351100)

根据前人的文献记载,妈祖生于海,长于海,行善于海,因此妈祖文化与海洋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妈祖文化是中华海洋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海洋性特征一直伴随着妈祖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广泛,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前人研究的一些妈祖题材音乐创作中,海洋音乐元素融入其中,或描述海洋之景,或体现海边生活,以海洋为基调进行创作已成为现代妈祖题材音乐的常见手法。在恢弘、大气的海洋背景下,听众很容易结合自身想象,便可以在脑海中浮现出海洋画面,并为之振奋。本文拟在梳理当前妈祖题材音乐的海洋性内涵和表现形式基础上,融合“海丝”文化,结合海岛人文特色,研究并提升妈祖题材音乐的海洋性特征,使其更为凸显和鲜明。

一、妈祖题材音乐的海洋性内涵

(一)弘扬海洋精神

除了蔚蓝、恢弘、大气之外,人们还常常用“险境丛生”“波涛汹涌”来形容海洋。因为海洋之所在,也常常是风险之所在。也正因为此,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海洋精神也常常就是冒险精神的代名词,人们克服汹涌的海浪,在大海上自由航行,这便是征服海洋的冒险行为。除了冒险精神,善于吃苦、品格坚韧、忆苦思甜等也是海洋文化的主要精神内涵。这也正是海神妈祖一直推崇的精神信念。福建莆田地区的民众之所以十分敬重海神,推崇海洋精神,多是受正义、向上、坚韧、冒险的妈祖信念感染。

在正义、拼搏的海洋精神引导下,创作者结合妈祖文化起源、内涵创作出一首首感人且动听的优美乐章。创作者以海洋精神为依托,有方向、有目标地开创妈祖题材音乐文化创新时代,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向现代人呈现博爱、大爱的生活理念;折射妈祖文化内涵,即以修身、养性、助人、和谐。[1]创作者巧妙地运用灵动的音乐旋律,将果敢、正义的文化精神诠释的淋漓尽致。所以说,创作者要想真正创作出好的妈祖题材音乐,首先应了解妈祖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就妈祖文化中包含的海洋精神产生强烈共鸣。只有具备共同信仰的前提下,才能够将妈祖文化所弘扬的处世态度全面呈现给听众。以音乐文化熏陶社会环境,让当地民众能够就此类型音乐形成较强情感共鸣,遵循妈祖文化主要思想,以积极进取、勇敢冒险等积极性的处世态度,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项挑战。这样既能够提升自身的品格修养,更有助于将传承妈祖文化落到实处。

(二)描述海洋之景

妈祖是古代人民在海洋生活中推举出的一个典型女性,她生活在海边,日夜守护着海边的乡亲们,她是因海洋生活而被神化的。既然妈祖出生海洋环境,那么围绕妈祖文化所创作的音乐背景,也应当以海洋之景为载体展开创建。所谓的海洋景象,可以是海浪声、海螺声、甚至各类候鸟的声音,如海鸥等。[2]因此,创作者在进行音乐创作时,需要就利用特有的乐器及音乐处理技术,将海洋景象虚拟化地呈现出来。诸如利用海螺为乐器并结合电声调配,构建海洋之景,如此一来,能够让听众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在脑海中能够形成关于海洋景象的联想,播放着一幅幅生动的海洋画面。而如何诠释海浪翻滚的声音,主要考察创作者对于乐器的了解与使用程度。用弦乐、竖琴合理搭配,将海浪翻腾的声音、形象具体呈现出来。这时可以选择当地民俗音乐表现形式,融入到妈祖题材音乐创作中,如利用渔歌曲调,建构海洋性音乐风格。

以南京军工团为例,在进行文艺汇演时,围绕妈祖文化,构建诗歌+渔歌+舞蹈的音乐表演形式。在开场和谢幕阶段,表演者以《出海歌》为音乐背景,做渲染表演气氛之用。该首渔歌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天红红,海蓝蓝,妈祖保佑出海者平安。”[3]通过渔歌,可以看出当地人民对于妈祖这一海洋女神的敬畏之情,并通过歌曲,希望妈祖女神能够保佑出海作业的人员能够平安回归。而天津某剧院在妈祖题材音乐表演中,将舞蹈与古筝《湄洲潮音》相融合,从而使整个演出氛围更加贴近于海洋之景,观看者表示,他们在观看中呈现在眼帘的,似乎便是亲近、祥和的海洋之景。创作者利用乐器以及巧妙的音乐处理技巧,将海洋景象灵动,又不失魅力地呈现给听众,以此达到听众的视听审美要求。同时,也为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人们,舒缓压力,放松心情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彰显海洋情怀

海洋,并不是单一的自然产物,其所蕴含的内涵、精神、情感十分丰富,或波澜壮阔,或宁静祥和,每一种状态,所呈现的情怀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人们借助于海洋之景,结合自身生活状态,抒发独特情感。观看海景,能够让人的内心更加平静,回归自然。而音乐创作也是一样,单纯注重音乐曲调创作远远不够,如此创作出的妈祖题材音乐将少一些活力、生命力。创作者在创作妈祖题材音乐时,需要注重情景融合,以海洋景象为载体,抒发自身对于海洋的情感,并由此上升到对未来生活的情感态度。

以《望东海浩浩荡荡》[4]为例。乍听该部分音乐选段,感觉像是创作者在就海洋景色进行解读与诠释。而实际上却是,创作者以海洋景象为载体,客观烘托妈祖对于海洋内心深处所具有的浓浓热爱之情。妈祖自出生以来,所生活的环境便是濒临海域,每天与大海朝夕相伴,大海就像妈祖的朋友,能读懂妈祖的内心,大海见证着妈祖的成长,并成为妈祖抒发情感的园地。然而,大海对于民众而言,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海给予了渔民生存的条件,人们利用海上捕鱼,实现了自给自足,是大海养育一方民众;另一方面,海难又是无情的,出门海上作业的家人在海上遇到风暴,就可能九死一生,灾难随时可能发生。所以说,妈祖对于海洋的情感是复杂的,她希望海洋能够庇佑渔民,让渔民每次出海作业都能够安全而归。以上情怀的抒发主要指第一层情感,而第二层便是创作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所抒发的情怀,主要包括创作者对于海洋的情怀,对于妈祖的情怀,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情怀与向往。

又如,《梦幻妈祖》是一首以古筝为主要乐器的音乐弹奏作品,纵观整首音乐曲目,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段落展开论述。即围绕大海从韵、神、浪展开,通过音乐作品,诠释古代渔民供奉妈祖,希望妈祖能够保佑自己出海作业安全。既展现出妈祖对大爱思想,庇佑渔民,又深度诠释了古代人们是如何敬畏妈祖、以妈祖为尊的。无论是大海,还是妈祖,其所包含的精神都是大爱精神,就像母亲对于儿女的爱,是无私的,更是刻骨铭心、不求回报的爱。所以,以音乐为主题将博爱精神一代代地传递下去,有助于现代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时刻以包容、奉献为人生信条,提升自身的精神认知层次,提高道德修养。

(四)构建人海和谐

旋律、和声、织体、配器的和谐性,是妈祖题材音乐所显现的重要特征。也由此说明了,创作者通过音乐和谐化的处理,旨在向当今人们展示和谐内涵,与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相照应。人海和谐,是人类与大海和谐相处的美好夙愿,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强烈向往。透过妈祖题材音乐,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本着和谐之心对待海洋,才是构建和谐家园的重要保障。从客观角度分析,更有助于我国构建以绿色环保为主的经济发展倡议的进一步推动与落实。妈祖题材音乐具有十分强大的感染力,其中所包含的音乐内涵极为丰富,主要以和谐、友爱、绿色、可持续等关键词,就妈祖题材音乐主题加以描述。

据统计,最具有代表性的妈祖题材音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如 《妈祖之光》《和平女神》《千秋妈祖》《妈祖故事》等。众多的音乐创作者,都在致力于妈祖题材音乐的专研与创新,力求能够运用妈祖题材音乐,向我国民众诠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希望民众通过聆听妈祖题材音乐,能够对国家和平、和谐发展具有正确的思想认知。通过妈祖题材音乐的创新,让我国民众不再单一注重妈祖的神灵化,而是将妈祖文化视为一种科学理念,即围绕绿色、环保、人海和谐等构建全新生态理念。

二、妈祖题材音乐的海洋性表现形式

(一)多样性艺术表现

创作者在原有妈祖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审美需求,合理运用乐器以及声音处理技术,就妈祖题材音乐进行自主创新、创作。妈祖题材音乐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如歌曲、戏剧、舞蹈等,不同的表演方式,所呈现的舞台状态具有显著差别,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有效诠释妈祖文化。本文主要围绕妈祖题材音乐阐述五种表演类型。

第一,歌舞音乐。《妈祖》舞蹈音乐,主要围绕妈祖的生平事迹为背景,设计舞蹈动作,以及音乐表现形式。透过舞蹈,观众能够清楚地看出,妈祖从渔民家出生,再到海洋环境中成长、成人、最后以其博爱的处世精神,成为海洋之神。利用不同曲调、乐器、演奏方式,将妈祖的成长阶段划分的更加细致,让人们能够在舞蹈观赏过程中,就妈祖的成长,以及走向的海洋女神的各个人生阶段了然于心。同时,不同舞蹈注重围绕妈祖精神信仰展开舞蹈编排,透过舞蹈与音乐的强强配合,能够让观众妈祖的博爱精神。此外,针对妈祖所构建的舞蹈音乐,不一定仅仅是以舞蹈展开,还可以适当结合诗歌、乐器伴奏、合唱等多种艺术手段,从而使整个表演更加整体,且具有鲜活力。

第二,器乐。妈祖题材音乐,可以运用不同的乐器进行弹奏,无歌词式的演奏,更有助于人们静下心来,仔细聆器乐弹奏,从中获得情感共鸣,深刻领悟妈祖文化。演奏者用管弦乐器,演奏《妈祖乡韵》,利用交响乐演奏《梦幻妈祖》等。通过纯音乐的欣赏,观众能够实现心灵的净化,在满足音乐中找寻精神、情感寄托,并提升自身精神层次。

第三,戏曲音乐。戏曲包含着很多种类型,大部分戏曲都可以应用于妈祖题材音乐的创作中。以京、闽、越,莆仙、歌仔、高甲为载体,创作妈祖题材音乐。[5]不同的戏曲形式,都有其不同的妈祖题材音乐作品,作为代表性作品。如姚晓群创作的《海神妈祖》便是莆仙戏剧的主要代表作品。而台剧则有《圣母妈祖》等。但无论是哪个地区,哪种戏剧形式,所呈现的妈祖文化,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即所谓的海洋性特征。在戏剧创作妈祖题材音乐的过程中,创作者主要将妈祖文化,与当地民俗音乐有效融合,以一种全新演绎方式,抒发妈祖情怀。如越剧中,便将妈祖题材音乐创作,与当地民族舞蹈相融合,以舞示情,向观众展示海洋地区,普通渔家的生活景象。

第四,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是比较盛行的音乐形式,受到当今人们的广泛推崇。各地区围绕妈祖文化创设小调,在配合一定节奏哼唱出来。此种演绎形式比较简单,适合普通大众的传唱。比如说在莆田地区,当地民众对于妈祖文化十分熟悉,无论是年迈的长者,还是稚嫩的孩童,都可以轻松地利用鼓吹、文枕琴等编制妈祖小调、童谣。一些比较典型的小调,说唱起来朗朗上口,在当地受到广为流传。

第五,影视音乐。现如今,很对影视剧中也多少渗透着妈祖文化,甚至有些编剧专门为妈祖这一人物形象编制影视作品。笔者印象较深的便是,由刘涛主演的《妈祖》电视剧,一经上映,便受到了广大影视爱好者热烈欢迎。该部影视作品,主要围绕妈祖从幼年、青春生活,以及对于海洋的依赖、敬畏之心。由于刘涛所扮演的妈祖具有一颗向善之心、博爱情怀,因此在后来,成为了海洋女神,庇佑着的当地的渔家安全出海。而影视剧背景音乐、主题歌曲等,也是围绕莆田当地渔歌特色所创作的。

(二)恢弘般气势表现

所谓海洋,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可能就是恢弘、大气,一望无际的海面,似宽广的胸怀。通过海洋特征凸显,让人们诠释妈祖博爱、广爱、大爱精神,所以在妈祖题材音乐的创作上,所构建的音乐曲调也应该与音乐情怀相照应,即必须依赖以恢弘之势展开音乐创作。就妈祖题材音乐来讲,其主要创作目的是为了歌颂海洋女神——妈祖的高尚人格、道德情怀,因此,在旋律、音调的设计上也应该以此为主要依据。纵观大部分音乐作品,其呈现的音乐意境具有多样性,部分音乐作品所呈现的情境较为庄严、严肃。而部分音乐作品以欢快的旋律为主旋律。但是无论是哪种音乐表现形式,其最终的目的主要有一种,那便是歌颂妈祖的功德,强烈抒发妈祖的博爱精神。如《妈祖颂》,是由习近平主席的夫人,彭丽媛女士演唱的一首歌曲。透过歌曲名称,便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直接歌颂妈祖高尚品行的歌曲。而歌曲的内容也是如此,即“大海的女儿,你带来了平安,岁月在赞美……。”[6]歌曲通篇内容,都是在赞扬妈祖,诠释妈祖是如何给予民众广博之爱的。歌曲旋律更加优雅、且曲调悠扬。在诸多器乐型演奏当中,妈祖题材音乐所呈现的情境气氛,主要可以欢愉、丰富、动感等词汇形容。著名创作者石松,以管弦乐为主要器乐,创作出了《妈祖盛会》。在此首作品中,创作者主要用鼓、锣、钹进行演奏。众所周知,上述几种乐器在音色、音调等方面呈现的特征是截然不同的,石松先生在此基础上,又将鼓、锣、鼓、锣、钹按照各自规格分为不同类型,如大、小鼓,从而以灵活多变的音调将音乐作品呈现出来。如此变化万千的音乐作品,使得妈祖形象,与以妈祖为代表的时代精神获得全面的诠释。此外,除了传统民族乐器的参与之外,妈祖题材音乐创作中,还包含了很多西方声音处理手段。如利用计算机进妈祖题材音乐做技术处理,使之在演绎中更加空灵,更能够带动听众的内心情绪,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三)音响动态变化莫测

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海洋对我们来说是十分神秘的自然之景,优势整个海面十分平静,没有一丝波澜,就像看破世俗之人的内心一样。而有些时候,又波涛汹涌,浪声涛涛,就像一个愤怒的人,在诉说自身的不满。因此,在进行妈祖题材音乐创作时,为了能够更加突出歌曲本身的海洋性特征,创作者需要做的便是,结合不同情境,运用不同音响处理技术,构建变换莫测的音乐情境。从而是整场音乐而演出不再单调,使之更符合海洋的真实景象。比如说围绕妈祖题材音乐所开展的舞台剧表演,便可以利用因音乐技术,舞台背景搭建,声音处理,构建不同状态的海洋景象。通过动态化的演绎形式,既能够将海洋变动性特征展现出来,又可以让听众全心投入于音乐的欣赏中,时刻抓住观众眼球,以达到吸睛效果。以《海神妈祖》为例,创作者将鼓、钹作为主要乐器,音乐声音在强弱之间随意转换,从而使整个音乐作品更加灵动,吊足听众胃口。而《划船歌》,其音乐内容主要以阐述渔民海上劳作为主。以合唱手法,通过男女合唱,将渔家欢快、祥和作业之景呈现到极致。[7]而随着夜幕降临,海面由平静转化成波涛汹涌,险象丛生。此时利用[五更子]曲牌,营造十分神秘,且紧张的音乐气氛。再利用不同种打击乐,就妈祖在与各路妖魔做斗争的场景、气氛展现的更为生动。

三、妈祖题材音乐的海洋性特征提升

(一)“海丝”与音乐相融合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并围绕外贸交易提出了“海丝”构想。这一构想的提出,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进入全新领域,呈现出全新发展面貌。为了能够促进我国于国际间各个国家的和谐相处,经济往来,我国需要以妈祖文化为重要文化载体,以文化传播促进经济交往,更为我国于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显现奠定基础。所以说,妈祖题材音乐随着这一倡议思想的提出,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应该有所创新,以海洋为背景,以“海丝”为主导思想。让妈祖题材音乐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一方面有助于我国优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另一方面对我国实现一带一路,促进经济外交。因此,国家文艺机构,应积极组织各种妈祖题材音乐创新比赛,邀请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文艺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号召,主动参与到妈祖题材音乐创新比赛中,并在众多创新作品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有价值的、能够彰显我国文化魅力的优秀作品,展现给“海丝”沿线的其他国家。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文化创新扶持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完善性的扶持政策,并鼓励社会企业,积极参与妈祖文化、妈祖题材音乐的创新,以此调动妈祖题材音乐研究部门、个体的参与热情。此外,我国应积极主张妈祖题材音乐国际巡演活动,鼓励我国民众积极关注妈祖文化创新与国际渗透进程。

(二)凸显海岛文化特色

随着妈祖文化的深入发展,其国家覆盖面已经不断增加。与我国海域相邻国家,注入日本、新加坡、泰国等,都存在着很多的妈祖文化信奉者。[8]上述国家中的民众,不仅仅是将妈祖文化视为一种精神信仰,更将其应用于生活态度,处世态度当中。从大的方面讲,世界各地,所呈现的妈祖文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于,各个地区之间在地理位置、人为要素,以及生活形态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也由此造成了妈祖文化在传播和传承过程中发生一定的改变。尤其是沿海领域的国家,在海洋文化的长期熏陶下,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习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之间所呈现的文化、生活又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思想中,也就此做出具体诠释,即在妈祖文化传承中,既要遵循妈祖文化原有内涵,又要侧重于当地民族文化的渗入。两者相辅相成,构建多元化文化内涵。如此创作形式,对于妈祖文化的传承而言,才更具有实践效益。让最终呈现出的音乐作品,既存在妈祖文化内涵,又体现海洋特色,以此实现妈祖题材音乐的深入、可持续性发展。

(三)诠释海洋性人文、精神风貌

妈祖题材音乐呈现的海洋性特征,所呈现的人文、精神风貌尤为显著。从妈祖题材音乐的内容、形式,亦或是通过节奏与旋律,将音乐作品内涵发挥到极致。透过妈祖题材音乐,能够让人们从中发掘出高尚的思想内涵。理解正面诠释人生态度的词语,如乐观、果敢、勇谋等,引导现代人们以勇敢之心应对生活中的各项挑战。同时,妈祖题材音乐,有效的诠释了妈祖是如何征服海洋,庇佑海洋的。这一音乐主题,与当今社会绿色发展密切相关,围绕经济发展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导向。以妈祖题材音乐为载体,构建人海和谐发展理念,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语

综上,妈祖题材音乐之所以获得如此广泛的传播与弘扬,主要原因在于音乐创作目的,主要是为了纪念与宣扬妈祖伟绩。透过音乐看本质,能够看出创作者对于海神的热爱与敬畏,希望听众能感受妈祖的恩泽,能与海洋和谐共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逐渐被认同,海上丝绸之路正全面打开。在这样的背景下,妈祖题材音乐的创作也需进行提升。在“海丝”思想引导下,着重突出妈祖题材音乐中的海洋特征,构建更加和谐、创新的海洋文化,为“海丝”之路提供丰富的音乐文化大餐。

猜你喜欢

妈祖题材海洋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妈祖祭典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万国茶帮”拜妈祖
蟳埔妈祖安座巡香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妈祖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