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高检公益诉讼专项报告的八大看点

2019-12-27姜洪

人民监督 2019年5期
关键词:检察工作立案办案

文/本刊记者 姜洪

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也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10月23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围绕八个点展开,阐述公益诉讼自2015年试点至今的检察工作。

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受广泛关注

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也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党中央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专门对建立这一制度作了说明。

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公益诉讼检察立法保障,2015年7月作出决定,授权在13个省区市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2016年11月审议试点工作中期报告;2017年6月修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正式建立这一制度;2018年10月、2019年4月又将公益诉讼检察职权写进修订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检察官法。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公益诉讼检察制度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健康发展,形成了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受到广泛关注。

检察机关两年立案公益诉讼案件214740件

2017年7月1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正式施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推开。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214740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187565件、提起诉讼6353件。其中,2017年7月至12月立 案9170件;2018年立案113160件;今年1月至9月立案92410件,同比上升68.98%。

突出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017年7月以来共立案相关公益诉讼案件118012件,通过办案督促治理被污染、损毁的耕地、湿地、林地、草原321万亩,督促清理固体废物、生活垃圾3104万吨,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34.5亿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在依法惩治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的同时,立案相关公益诉讼案件71464件。2018年8月,最高检专门部署“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各地检察机关针对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农贸市场、超市食品安全问题,饮水安全问题,保健食品药品虚假宣传问题,网络餐饮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配送餐品保管不善等问题部署开展专项监督,督促市场监管部门严格监管。

10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认真办理国有财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立案相关公益诉讼案件20363件,督促职能部门追偿受损国有财产84.84亿元。认真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立案相关公益诉讼案件4826件。

认真办理英烈权益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立案该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5件。对符合起诉条件的53件,征询英烈近亲属意见;英烈近亲属不能起诉的,检察机关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25件。

积极稳妥探索拓展公益诉讼办案范围

检察机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探索拓展公益诉讼办案范围。

最高检提出“稳妥、积极”的原则,要求首先把法律明确赋权领域的案件办好、办扎实,在此基础上努力尝试办理问题突出的其他领域案件。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生产、互联网、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扶贫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公益损害问题,积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慎重履职、担当作为。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针对部分商户违法向未成年人售烟问题,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烟草专卖局发出检察建议,相关单位迅即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对违规经营者立案查处。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检察院针对一段时期骚扰电话泛滥甚至影响“120”等特种电话服务的问题,向通信管理部门发出检察建议,通信管理部门集中整治,效果明显。上海检察机关开展电梯运行、消防安全、危险品运输、网约车运营等专项监督。

公益诉讼检察树立三大理念

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创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理念。

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充分运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监督智慧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当好党委的法治参谋。

树立“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状态”理念,两年多来,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82802件,行政机关回复整改率达97.37%。

树立“持续跟进监督”理念,今年4月起,最高检组织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公益诉讼“回头看”专项活动,对2018年办理的10万余件诉前检察建议持续落实情况进行评查,已督促行政机关履职整改4138件,依法提起诉讼59件,跟进监督、督促整改工作还在推进中。

一图了解检察公益诉讼制度

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建设持续加强

检察机关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建设,确保检察监督规范运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案件类型、办案程序等作出规定。

会同生态环境部等9部委制定《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完善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机制,对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立案管辖、调查取证、联合督办等予以规范,着力解决涉案管辖、法律适用及履职尽责具体标准等问题。

为解决鉴定难、费用高的问题,商司法部给予大力支持,增加了专业鉴定机构。

探索建立区域协作、内部协同工作机制。针对破坏生态环境案件往往跨区域的特点,最高人民检察院跨省交办或移送案件线索,着力破解“上下游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的治理难题。

公益诉讼检察机构日益完善

检察机关加强机构和能力建设,以过硬本领迎接新的挑战。最高检成立第八检察厅专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地方检察机关结合内设机构改革同步落实,截至今年9月,已有25个省级检察院单设了公益诉讼检察机构,市、县两级检察院组建了专门机构或专门办案组。

最高检举办专题培训班13期,通过贯通四级检察机关的“检答网”及时答疑解惑,发布8批65个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为一线办案提供参考。

最高检与生态环境部互派干部挂职交流,黑龙江、江苏、山东、重庆、宁夏、新疆等省级检察院与行政机关建立干部交流长效机制,通过借力借智,携手推进公益保护。上海、河南、湖南等地检察机关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发起成立公益诉讼研究中心。不少地方检察机关还将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无人机取证等科技手段运用到办案实践中,提升公益诉讼线索发现和调查取证能力。

26省区市党委政府发文支持公益诉讼检察

检察机关主动争取重视和支持,为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营造良好环境。24个省区市党委、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作出批示,26个省区市党委、政府发文支持、促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20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听取专项报告,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云南等省级人大常委会作出专项决定。最高检邀请268位全国人大代表对11个省份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进行专题视察,认真听取意见建议、接受监督。

公益诉讼检察今后有六大发力点

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既有广阔舞台,也面临更大挑战。各级检察机关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提供更精准、优质的公益诉讼检察产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更好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一要坚持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和落实到公益诉讼办案全过程。二要主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打好解决重点领域损害公益问题持久战。三要提升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整体质效。四要协同推进配套制度机制建设。五要下大气力加强公益诉讼检察专业化建设。六要凝聚公益保护共识,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猜你喜欢

检察工作立案办案
茶文化的“办案经”
女法官“马虎”办案,怎么办?
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推进信阳检察工作转型发展
创新载体 深度融合 推动全媒体背景下检察工作务实发展
立案
立案
论立案登记制度中对恶意诉讼行为的防治
试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视野下检察工作改革的规范化
抢钱的破绽
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