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与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联系与构建

2019-12-26吴丹丹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中职语文语文教学

吴丹丹

【摘要】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精神,其中中职语文的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本文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利用语文的日常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中职语文;语文教学;职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职业素养是职业发展的内在规范和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表现出的综合品质,例如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以及职业技能。在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日常的教学与引导让学生认识职业精神、确立职业精神,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现状

首先,中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以及能力锻炼的过程中对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认知不足。职业精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多数的中职学生在理解职业精神时对职业精神的内涵把握不清,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将职业精神理解为高超的职业技能。因此,多数中职学生在日常学习时更专注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对语文等素质类的课程理解和认知不足,没有正确认识到职业精神对其未来职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也不能看到语文等综合素质类课程长远的学习意义,在语文课堂上,中职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就不会基于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

其次,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了职业道德观念的确立,致使学生的职业意识越来越淡薄。由于中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存在畏学、厌学以及基础知识体系薄弱的问题,在中职阶段学习时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散漫,日常课堂学习中经常发生迟到、旷课、早退以及不能正视教师批评的现象,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后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也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其不能在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认真踏实、诚信,多数的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时缺少长远的工作规划,职业意识淡薄,更不能建立正确的职业精神。

二、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内涵

(一)中职的职业精神包括夯实专业理论以及工作技能

在职业院校培养和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自我的专业能力以及实践技能,做好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的学习以及理论的实践锻炼是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必须具有完整的知识框架以及高水平的工作技能,才可以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发挥自己的所长,为之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中职的职业精神包括知错就改及善于创新的工作精神

在学习和工作中,应当具有知错就改和善于创新的精神,教师要让中职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总结工作的技巧,并且坚持,即便是遇到困难和问题,中职学生也要在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我,这不仅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人生长远发展也会产生非常深远的积极意义。

(三)中职的职业精神包括高尚的人格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精神最核心的内容便是高尚的人格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正所谓,先做人,再做事,在职业发展中也是如此,教师要在日常的培养中强调职业道德以及人格魅力,从精神层面影响学生的日常,使其规范自我的行为,在日后的工作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措施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强调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课堂上学生接触到的文章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以往的课堂中教师过度重视理论讲解,很少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使得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不到实际的锻炼和提升。在课堂环节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口语表达的练习,演讲和讨论的话题可以从班级的小事到国家大事由简入繁,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正确认识自我,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进步,给出改善的建议,克服胆怯和畏惧的心理,树立当众表达的自信心。

(二)从中职语文教材中提炼职业精神的内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认知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搜集教学素材,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知识内容出发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精神的内容,建立正确的发展和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讲解《悯农》这一经典古诗时,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诗句知识点的剖析,而是引导学生探索诗词中的思想内涵,《悯农》歌颂的是农民辛苦耕耘的精神,呼吁人们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推己及人,中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农民的身上提炼职业精神,继承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在语文素材的深入挖掘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内容,了解和认知职业精神的内涵,让学生感悟职业精神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从而认识到自我职业精神确立和培养对自我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文章素材的分析和引导,教师可以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职业精神的培养联系在一起。

(三)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参与的活力,教师通过课堂氛围的创建,吸引中职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以分组的方式增强学生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的沟通,鼓励其合作,一起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而不再是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使得中职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克服难点以及困难,与未来实际的工作情景联系在一起,通过小组任务的分配、学习目标的确定,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团队内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建立良好的责任意识,在当前的语文学习中建立合作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中职学生未来进入到实际工作岗位与上司、同事的工作配合有很大帮助。从语文课堂的教学以及问题的研究中,学生养成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合作发展的精神。

(四)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职业精神培养的意识

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时不仅要辅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还要在教学的过程向学生强调工作精神确立的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工作精神培养的意识,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教学活力,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让工作精神的建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语文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重视学生工作精神的培养,将职业精神的培养放在专业技能提升之上,在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展示职业精神的内容,以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日常行为中蕴藏的工作精神,在备课时搜集相关的案例,深入探究学生未来面对的工作情境,结合实际案例与工作经验影响中职学生的精神世界,辅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四、总结

在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建设职业精神,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敢于迎接挑战,知错就改,勇于创新。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职业精神的确立有积极的意义。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应建立正确的职业精神培养的意识,在课堂环节,教师要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知识学习与素养提升综合在一起,让中职学生认识到职业精神确立对其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在语文课上集中注意力投入其中,深入思考,丰富精神世界,不断丰富自我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为今后的就业和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管漪漪.基于職业精神渗透的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创新研究[J].职业,2016(15).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中职语文语文教学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