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激励机制
2019-12-26张其锋
张其锋
【摘要】因缺少学习热情、学习氛围较弱或心理健康原因,学困生转化的问题深深困扰着许多教师,激励机制的缺乏很可能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当然,学困生的成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分析学困生转化的激励机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学;学困生转化;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獻标识码】A
一、教学中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在教学系统中,教师使用多种激励方法来激励学生学习并使之更加规范和相对固定化,这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构成、方法、关系及模式所形成的总体特征。激励机制是将学生的目标转化为具体显示的连接方法,激励机制形成后,其内在会影响学生本身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其中存在促进与抑制两种因素。对促进,教师应当找准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并与激励机制有效结合;对抑制,其会限制学生的学习,必须使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其有效替代。
二、“学困生”转化的激励机制分析
(一)模式分析
首先,农村教学水平相对于城镇而言较为落后,经济水平不发达,因此对教育事业就会有相当程度的忽视,教育缺乏必要的发展环境,因此激励机制在创建与运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因素。
其次,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很多家长并没有相应的素质能力,学生如果在家长的重压之下学习或缺少管教而不想学习,就会给学生带来难以承受压力,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习经历,在短期可能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长期就会产生不可预估的心理问题。
最后,从师资力量方面而言,很多农村学校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教师年纪大多偏高,加上落后的教育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得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弃学等心理。这也是教育体制的弊端所在,片面地将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唯一标准,忽视学生的主观行为,在激励机制的形成过程中,要及时注意到类似的问题并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策略分析
素质教育的推进,是教育体制的一种变革,面向所有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理想,尽最大努力转化学困生,可以展开从四个方面来论述。
第一,发现闪光点,让学困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对老师和大多数学生来说,学困生的存在感要远低于成绩好的学生,如果想转化学困生,要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解答,也可以根据他们的闪光点设计一些学习好的学生未必能完成,但学困生通过扩展思维、开发灵感就可以解答的问题,实现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提升学习的兴趣。
第二,学习好的学生与教师要主动帮助他们,由于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学困生容易产生悲观畏难的情绪,更加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平时有困难也不会去请教老师或他人。因此,如果有需要,可以建立学生与学困生一对一的学习小组,学困生从中学习到更加有趣的知识,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巩固自身所学并劳逸结合;或建立一个属于教师和学生的集体,可以利用微信、QQ等建立师生帮教,对学困生进行合理的指导,进行思想与学习上的双重指导,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产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第三,许多学困生是被左邻右舍甚至是同学所歧视的对象,被称为无能,面对学困生不能一味指教,要用宽容之心,感化学困生,用平等的态度多交流,激励他们,多增加一些感情上的投资,多鼓励他们,有耐心一些,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学困生表面上不关心,但其实在心中有着十分强烈的得到尊重的想法,因此教师应在平时生活中注意到细节的变化。
第四,联合一致,创建良好的环境,教师应与家长积极联合,通过开展家庭活动、电话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家长的两个主要特征包括“过严”和“过宽”,因此面对家长时,不要告状,以免引起家长反感,并且要多出主意,使家长认同。家访应当介绍学生的全面情况,进步表现和特长也要告诉家长,同时提出具体要求,交流沟通的同时也要告诉家长注意学生的心态和实施的具体方法,这样才能在家庭中更有效地实行激励机制。
三、激励机制在教学的成功运用
良性的师生互动是建立激励机制的保证之一,要做到一视同仁,避免差异化对待,当学生犯错时,不要只是指责学生犯错的地方,应指出学生出色的地方并加以表扬,例如在某初中一次语文考试结束后,对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进行问题原因分析,发现这些学生没有爱问问题的好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耽搁下来,越来越落后于其他人。而后教师鼓励学困生主动提问,并约束语文学习不好的学生每天去办公室问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成绩好的学生,同样予以鼓励,让他们制订有效的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努力,下一次的语文考试成绩明显提高了。
教学思路的逐渐开放也是教育进步的表现之一,许多学校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没有独立的学习空间,应采取措施积极改进,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在教学《种树郭橐驼传》时,启发学生根据学过的文言文词组的翻译方式,自己独立地翻译并在课堂上讲出或每人交一份独立的翻译作业,而后与辅导资料中给出的答案相对比。学生使用课上的时间或课余时间,独立思考,完成任务,加深这一方面的学习。激励机制就是在学生与学生的竞争之间逐渐发展,形成良好的循环模式。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摆脱空泛的书本教学模式,无论是小说、文言文、作文,应注意贴近实际,增强趣味性。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我们发现,趣味性明显的文章要比无趣的文章更加受到欢迎,鉴于此,我们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 给学生分派一个人物扮演表,让学生以课下排练、课上展示的形式表演一场话剧,使用白话文来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思考,这样使得学习有更大的趣味性,不需要强迫他们,好奇心也会引起他们的思考。
调节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往往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想学习,语文是一项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不缺少动人的话题与环节,适当的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找语法错误的问题中,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回答同一个问题,如果答案一致,就将语法错误的引申出的有趣的问题加以解释,扩展学习的趣味性;如果答案不一致,让学生念一念答案选项,尝试自己发现错误所在。课堂气氛活跃后,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就想要学习。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到学困生的情感与尊严需要,强化非智力方面的因素,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帮助他们走出自卑、逆反、厌学的心理。通过有效的师生交流,做好学生家庭工作,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竞争氛围,建立良好的学困生转化的激励机制,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赟.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换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9).
[2]高志涛.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5).
[3]朱丽花.农村语文学困生成因多角度分析[J].文教资料,2019(2).
[4]胡占云.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研究对策[J].关爱明天,2015(11).
[5]黎省元.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及对策[J].文学教育(中),2017(1).
[6]曾炳能.浅谈农村寄宿制下对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语文课内外,20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