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主题单元授课过程中,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技巧

2019-12-26富映文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主题单元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富映文

【摘要】现阶段语文教学改革重在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主题单元教学一改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整合了单元要素,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能够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节约课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实现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题单元;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围广、容量大、囊括的知识繁杂(包括写法、修辞等),教好比较难。一般的学习过程是感知文本、划分结构、梳理归纳,章章如此,课课如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在课改中尝试主题单元授课的做法,主题单元教学不是一篇一篇地教,要以单元主题为主线,进行整体设计,重组单元的教学内容,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改变一篇文章教二至三课时的模式。其有三个特性,即省时、高效、精准。我在尝试主题单元授课阅读现代文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三点一线”解读法,即一个“文体点”、一个“切入点”(也就是学习文章的突破口,是一篇文章最具特色的地方,研读时,可从结构、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审美赏析)、一个“育人点”(也就是学了一篇文章后的启示和感悟),一条射线(即由一种文体辐射的相关文学常识)。其具体做法是:

一、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教学,要以点代面,讲透一种文体的范文,只要是有代表性的作品,可增加课时,调整单元结构,一个单元精讲同类型的范文一至两篇,网状式覆盖,按文体突破性进行教学,并学以致用,与写作并轨。

(一)记叙文阅读

要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概念、要素、类别、写作顺序(顺序、倒叙、插叙)等常识。

如我教林海音写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切入点是象征手法和插叙,其中插叙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写回忆中的往事,如罚我赖床不起,叫我给东京银行的陈叔叔寄钱等插叙情节,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又以夹竹桃花和毕业典礼为行文线索,双线并进,结构分明,全篇洋溢着浓浓的父女之情。

(二)说明文阅读

教学重点应放在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两个方面,最基本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诠释、打比方、列图表、分类别等,说明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游览顺序等。

如我教朱泳燚的《看云知天气》一文,切入点是说明方法,本文成功运用了分类别和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以“云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着什么样的云,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为总领句,然后具体讲晴云和雨云各预示的天气,再讲云的光彩(晕、华、虹、霞)预示的天气,类别分明,定义准确,条理清楚,结构严谨,层次感非常强。

(三)议论文阅读

要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概念、要素、种类等文学常识。

如我教鲁迅先生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切入点是抓住中心句找论点及论据。本文开篇,作者先批驳了对方错误的谬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从而树立了批驳的靶子,然后以“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为论据,摆事实,讲道理,进行了有力的批驳,提出了自己的正面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证严密,爱憎分明,主题明确。

(四)散文的阅读

也要掌握散文的概念、特点、分类等。

如我教朱自清先生写的《春》一文,切入点是赏析文章的结构美和图画美,结构是典型的总——分——总式。文章为我们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春天的图画,运用准确的形容词,同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草的特点是嫩、绿、软绵;春花的特点是五彩缤纷、香气四溢;春风的特点是柔和;春雨的特点是细、密、斜织。绚丽多彩,富于特色,增强了文采。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用简笔画粗线条勾勒这四幅图画,从视觉效应审美,增强记忆。再如贾平凹的《风雨》一文,是典型的侧面描写的范文,“无处不写风,实则处处在写风”,通过十几种事物(如树林、垂柳、芦苇……)的形态和色彩描写,运用准确的动词(比如“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写出了风大、强、肆虐、疾驰等特点。

(五)小說的阅读

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进行解读,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因此教小说,分析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鲁迅先生写的《故乡》一文,就是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前后的变化,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精干的形象:头戴一顶小毡帽,红活圆实的手,项带银圈,手握一柄钢叉……而中年闰土见了鲁迅竟然让孩子称鲁迅为“老爷”,足见由于社会原因使闰土和鲁迅一对儿时的伙伴之间隔了可悲的厚障壁,挖掘其形成的根源,在于兵、匪、官、绅、多子、饥荒等原因,从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寄托了作者希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同时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刻画,其中一个细节也是对当时社会的影射,鲁迅先生搬家时竟把一双手套别在裤腰里拿走了,说明各种原因使老百姓比较穷困,从而使主题得到升华。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巩固和扩大课内阅读所学的知识,还能增长见识,提高写作能力。在如今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更要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整合阅读材料,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写作能力。因此,要鼓励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活学活用,促使写作素养的提高。教材虽是课堂“主渠道”教学的载体,但要想实现课外阅读的拓展,光凭课本中的补充读物很难达成。“主题阅读”是实现拓展的有效途径,在“主题阅读”上做文章,并在如何串起课内、课外阅读材料上研究探索,能使学生顺利进入到主流的教材体系。除在课堂上完成单元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在“主题阅读”教材中找到相对应的文章,由于主题类似,选文宽泛,学生的视野自然会打开,从而在“串”的过程中实现了“主题阅读”的无缝对接,有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阅读的习惯,从而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学习积累,提高了阅读效果,服务于学生的写作。

三、应试阅读现代文

从中考和常规考试的趋势看,一篇现代文阅读后面,一般会有三至五个问题,涉及文章中心的题目,一定要着眼全局,锁定文体,划定作答区间,全面做答,对于一些筛选信息的题或文章语言的题,应确定区间、段落,紧扣问题,准确切入,精准作答,答案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和中心句,就能找准答案。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师应时刻关注如何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不断探究、实践、勇于创新,只要合理把握好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思想是紧扣文体,整体施教,教师在主题单元教学中,不能以篇为单位单打独斗,而应该站在整个单元的高度,确定好教学重点,依据重点统整教材,抓住单元主题,准确切入,整体施教,从而达到有效解读文本,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继华.设置初中语文思维任务是坚守生本立场的必然选择[J].亚太教育,2019(6).

猜你喜欢

主题单元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让主体性活动推动整体阅读教学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小学中年级语文主题单元下整体性阅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