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楷第《包公案与包公案故事》补论
——以郑州大学藏包公宝卷为中心
2019-12-26韩洪波
韩 洪 波
(商丘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商丘476000)
民间宝卷似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俗文学作品,然其现存数量众多,海内外均有藏本,在民间流传甚广,对于下层社会信仰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宝卷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宝卷研究堪称冷门“绝学”,整理研究民间宝卷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不无裨益。宝卷拥有特色鲜明、形式自由的话语体系以及崇德向善、惩恶扬善的思想内蕴,在明清以至民初时期极为盛行,现今吴方言区与河西地区仍然流行宣卷或念卷活动,且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保护和传承。
包公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民间影响深远。小说、戏曲、说唱等各种文学形式的包公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民间信仰领域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包公宝卷既表达对负冤含屈的悲愤和对讼狱公平的呼唤,又展现对民间智慧的歌颂,受到广大平民的热烈欢迎。包公宝卷流传极广,其版本为数众多。孙楷第先生《包公案与包公案故事》[1]46-98一文对包公故事进行了系统严谨的考证,但其未涉及宝卷中的包公故事。郑州大学图书馆藏包公宝卷多达22种版本,对于研究包公故事的民间化演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一、《天仙宝卷》系统(5种)
1.《靔仙宝卷》。检索号:44.73/130。抄本,一册,24.7cm×13.3cm。半页7行,行16至18字。封面有二:外层封面为后装,题“天仙卷”“范云亭”,里层封面题“靔仙宝卷”“范云亭”。靔,即“天”字,出于道书。开卷偈曰“靔仙宝卷始展开”,结卷偈曰:“天仙宝卷已完成,大众念佛各修行。大众听著仙女卷,一切孽障尽除根。”可知其又名《仙女卷》。卷末题“嘉庆二十二年孟冬初旬日立□自书敬录。”可知其为1817年本。这个版本在《天仙宝卷》系统中为最早。
2.《天仙宝卷》。检索号:44.73/130.02。抄本,一册,24.1cm×13.1cm。半页8行,行17至20字。封面题“天仙宝卷”“光绪岁次二十八年桂月日抄”“世德堂钱步云记”。光绪二十八年为1902年。开卷偈:“天仙宝卷初展开,诸佛临凡降宝台。”
3.《天仙宝卷》(上)。检索号:44.73/130.03。抄本,一册,24.1cm×12.9cm。半页8行,行20-23字不等。封面题“天仙宝卷上”“赵荣堂”。卷首题“天仙卷”。文中有挖改,“就把公子苗天贵,提到当堂□□□”,后三字被挖;“一弗罢来二弗休,那怕当朝定国侯”,后四字为先挖后粘。
以上3种版本,《中国宝卷总目》(下简称《总目》)均著录于1083条。
4.《仙女宝卷》。检索号:44.73/913。抄本,一册,24.0cm×12.5cm。半页8行,行22~23字。封面两层,上一层题“仙女卷”“方记”。此层封面为废报纸所制,报纸为《新民报》,日期为“中华民国三十年一月十九日”。下一层封面题“仙女卷/张四姐”“徐记”。开卷偈:“仙女宝卷初展开,诸佛菩萨降临来。”结卷偈:“编成一部□良卷,流传后代劝凡□。”可知其又名《□良卷》。卷末题:“同治岁次甲戌桃月日立/徐履安记/徐德成敬抄。”同治甲戌即1874年。则此本当为徐氏所抄,后为方记所得,重新装订而成。
5.《天仙女宝卷》。检索号:44.73/913.02。抄本,一册,24.1cm×13.3cm。半页7行,行17字。封面题“天仙女宝卷”“王记/三槐堂”。卷首题“仙女宝卷”。结卷偈:“仙女宝卷宣完成,大众听得喜欢心。”卷末题:“中华民国拾叁年日立。”此本为1924年所抄。
以上2种版本,《总目》均著录于1244条。其内容与1083条著录篇目并无大异,实为同书异名。
《天仙宝卷》,又名《天仙四姐宝卷》《斗法宝卷》《天仙女宝卷》《张四姐宝卷》《杨呼捉姐宝卷》,“据传奇剧本《天缘配》改编”[2]209。《天缘配》即《天缘记》,《曲海总目提要》卷40著录,清焦循《剧说》卷四载顺康年间演出弋阳腔《摆花张四姐》的情况,然本事无考。贵州傩戏有《摇钱记》(又名《摆花张四姐》),泗州戏有《张四姐闹东京》,京剧、越剧、弋阳腔有《摇钱树》,桂剧有《四仙姑下凡》,河北梆子有《端花》等,均演此故事。
此五种版本,故事情节相近,其中写包公率兵前往征讨四姐,却被执吊打,狼狈而回。复至幽冥、西天及天上查访四姐下落,奏请呼杨两家出兵,亦为四姐所败。
但这五种宝卷在细节之处亦有变异,兹稍加考证,以说明宝卷在传播过程中的演变特点。
崔文瑞在传奇中为贫士;在嘉庆本中名世宝,家贫是因其父言百万刻剥不善而被灶皇奏请玉帝降以火灾;光绪本与此相同,但父名咸百万;同治本中是太上老君的仙童转世,言其贫,未言原因;民国本中崔文瑞为太上老君门下托茶童子转世,因遭火灾家贫,未言其父刻剥;赵荣堂本中是南极仙翁座下童子。
张四姐在传奇中为玉皇之女,王母所生,所盗宝物为钻天帽、入地鞋、摄魂瓶;在嘉庆本宝卷中是上界斗率天宫之内九天玄女娘娘第四位亲生女儿,所盗宝物除三物外尚有两扇门、三棵摇钱树、七只玻璃盏;光绪本中是左右宝门、三棵摇钱树、七只玻璃盏、吸魂瓶、入地鞋;同治本为玉帝与皇姥(母)娘娘四女,所盗宝物有娑婆门、摇钱树、玻璃盏、钻天帽、入地鞋、摄魂瓶;民国本中是玉帝与王母娘四女,所盗宝物有婆婆门、摇钱树、玻璃杯、摄魂瓶;赵荣堂本中是西浊地界张员外女,嫁乔百万子天秀,夫死修行,被皇姥姥娘娘收为侍女,其法宝为九天玄女娘娘所授,所盗宝物有九龙绦、吸魂瓶、玻璃盏、摇钱树。
呼杨两家出征人物在传奇中有杨文广、呼延庆、穆桂英、李三娘、查查公主、蓝峰小姐、赛花小姐;嘉庆本宝卷中蓝峰作蓝王,查查作杳杳;光绪本中无桂英,蓝峰作蓝王或来王;同治本中蓝峰作蓝英;民国本中无李三娘;赵荣堂本因缺下卷,仅有定国侯呼延庆。
故事结局在传奇及四种宝卷版本(赵荣堂本缺下卷)皆大同小异,写四姐被(皇)王母娘娘劝说,与文瑞(世宝)、婆婆同升天界。
宝卷中的文瑞或为太上老君仙童,或为南极仙翁童子;四姐或为王(皇)母之女,或为其侍女,或为九天玄女之女,其所盗宝物或三种或六种;呼杨两家男女战将或为七人或为六人,人名亦有异称。诸如此类,说明宝卷在流传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非常随意的,抄写者、宣讲者以及听众似乎都不以为怪。这些宝卷故事基本相同,而文字稍有异同,也说明宣讲者的表演有较大的自由,可以随意增减宝卷的内容。
同时,宝卷中四姐盗取天宫宝物、私自下凡、对抗官府、尽放狱囚、吊打包公、战败天兵以及与呼杨男女将领斗法等情节都充满神奇诡谲的气氛;宝卷最后写四姐全家升天,同归仙界,永免轮回,结局完美,了无遗憾,这固然与传奇本身故事内容的影响有关,但也说明宝卷具有强烈的娱乐性,极具审美感染力。
二、《卖花宝卷》系统(6种)
1.《张氏三娘卖花宝卷》。《总目》1567条著录。检索号:44.73/314。刻本,一册,框半页19.2cm×13.0cm。单鱼尾。版心题“卖花宝卷”。白口,四周双边。无栏。半页9行,行18字。卷首题:“张氏三娘卖花宝卷全集。”开卷偈:“卖花宝卷初展开,恭迎诸佛降临来。”结卷偈:“此本名为卖花卷,宋朝留下到如今。”卷末题:“张氏三娘卖花宝卷全集/光绪拾年重冬月佛诞日明台经房发心重刊流通。”明台经房,即玛瑙经房,又称玛瑙寺明台经房、杭州玛瑙寺大字经房、杭城玛瑙经房等。“根据现今流传下来的佛教和民间宗教文献中的牌记等,玛瑙经房最早诞生于浙江杭州玛瑙寺。”[3]玛瑙寺创建于五代,原址在西湖孤山玛瑙坡。北宋迁至葛岭路。经房在此寺之外。清同治时已经迁至弼教坊石库门内,即今杭州平海路与中山中路交接处附近。此经房从明清至民国刊印大量宝卷,如《众善宝卷》《明宗孝义达本宝卷》《大圣弥勒化度宝卷》《护国佑民伏魔宝卷》等。
2.《龙图宝卷》。《总目》0662著录。检索号:44.73/650。抄本,一册,23.3cm×12.7cm。半页8行,行18字。封面题“龙图宝卷”。卷首题“卖花宝卷”。开卷偈:“卖花古典初展开,诸佛圣贤坐莲台。”结卷偈:“龙图宝卷宣完成,诸佛菩萨尽劝(欢)欣。”卷末题记:“大清光绪十八年四月初七日抄下。”
3.《龙图宝卷》。《总目》0662著录。检索号:44.73/650.02。抄本,一册,24.9cm×13.2cm。半页7行,行25~27字。封面左上题“龙图宝卷”,中题“民国陆年丁巳巧月日立榖旦”,右题“三房/三凤堂薛/颂记”。开卷偈:“龙图宝卷初展开,诸佛菩萨坐莲台。”三凤堂为薛姓堂号。结卷偈:“龙图宝卷已完成,诸佛菩萨笑颜开。今日宣扬忠孝卷,合家人口保平安。”可知其又名《忠孝卷》。卷末题:“民国陆年丁巳月日吉日立/三凤堂薛颂英抄。”
4.《龙图宝卷》。《总目》0662著录。检索号:44.73/650.03。抄本,一册,23.4cm×13.2cm。半页7行,行20字。扉页题“护鸡主人题”“龙图宝卷”,钤印“巢阁”。卷首题“龙图宝卷”。开卷偈:“龙图宝卷始展开,诸佛菩萨降临来。”结卷偈:“卖花宝卷宣完成,诸佛菩萨喜欢心。”卷末题:“民国贰拾伍年岁在丙子巧月廿八日抄/杏坛弟子巢阁氏/高凤梧沐手敬书。”下有印二:“巢阁”“高凤梧”。
5.《卖花宝卷》。《总目》0734条著录。检索号:44.73/195。抄本,一册,23.7cm×13.1cm。半页7行,行24~26字。封面题“卖花宝卷”“志明”。卷首题:“卖花宝卷全集陶聚清誊抄编准音。”开卷偈:“卖花宝卷始宣明,清香□□供世尊。”结卷偈:“今宣一本卖花卷,佛天赐福善家门。”卷末题记:“民国二十捌年己卯杏月陶聚清誊编敬集共四十五页抄给。”此为1939年抄本。此行右边又题“抄朱锦安传”,可知此本辗转抄自朱锦安本。
6.《卖花宝卷》。《总目》0734条著录。检索号:44.73/195.02。抄本,一册,24.4cm×12.9cm。半页8行,行25-46字。每页版心题页码和“陆仁亲”三字。封面题“卖花宝卷”“赵荣堂”。封面后有两页空白,字在反面,系用废纸装订而成。此本首尾残缺。
《卖花宝卷》的来历,可以溯自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传》。明代文林阁刊本《袁文正还魂记》传奇,内容与词话基本相同。此后这个故事便以戏曲、小说和说唱文学的形式广泛流传。孙楷第《包公案与包公案故事》依次考证了《袁文正还魂记》传奇、《狮儿巷》小说、《香雪园》传奇、《双蝴蝶》传奇、《琼林宴》传奇、京剧《琼林宴》、《忠烈侠义传》(《三侠五义》)等之间的演变轨迹,对故事情节变迁的考论甚为详尽,但是没有涉及清末民初有关说唱文学作品,未分析其与《卖花宝卷》的关系。车锡伦先生认为《卖花宝卷》系承袭《雪香园》传奇而来。《雪香园》,清程子伟著,《曲海总目提要》卷32著录。这部宝卷的最早刊本即为光绪刊本。
故事中男主角,在《雪香园》中为洛阳书生刘思进,在宝卷光绪十年本中为开封府祥符县梧桐乡生员刘思进,在光绪十八年本为刘家庄刘士俊,民国六年本中为刘家庄刘文俊,在民国二十五年本中为梧桐村刘家庄刘思俊,在民国二十八年本中为西京城外龙凤村刘思进,在赵荣堂本中为西京城内秀才刘思进。其乡贯或在洛阳,或在开封,或在西京,西京在宋时亦即洛阳,大抵不出河南之地。其名字凡四变,亦大抵读音相近。
宝卷中的女主角在光绪十年本宝卷中为张氏,在其他版本中皆为孙氏。可知宝卷大多沿袭雪香园,而张氏之称可能来自词话本,其中袁文正妻正是张氏,《百家公案》第49回《当场判放曹国舅》及《龙图公案》中《狮儿巷》亦为张氏。可知宝卷故事来源非止一端。
皇亲在《雪香园》中是曹鼎;在宝卷光绪十年本中是曹彰;在光绪十八年本为曹太师;民国六年本中为曹同;在民国二十五年本中为曹童,另有国舅曹平最后修仙而去;在民国二十八年本中复为曹太师,其子弃职修仙;在赵荣堂本中为曹阁。其中两种版本提到国舅之一入山修道位列仙班,只是名字不同。这一情节源自词话本以及《百家公案》《龙图公案》,而《雪香园》传奇却无此情节。孙楷第先生认为:“因为《还魂记》故事本由八仙故事蜕出,所以《还魂记》《狮儿巷》都有国舅登仙之说,此(按:指《雪香园》)改为后父曹鼎,便将八仙故事推开而与之断绝关系,以后便连曹家也没有关系了。”[1]87但以上两种宝卷版本中尚遗留国舅成仙之情节。
提供帮助的神灵,在《雪香园》中没有出现;在光绪十年刊本中是太白金星变成卖菜老人劝张氏不可到曹家卖花,但张氏未听从;光绪十八年、民国六年和民国二十五年刊本中未出现暗中保护的神灵;在民国二十八年本中是太白金星变测字先生提示刘思进赴开封府告状;在赵荣堂抄本中是神灵(未明确说明是太白金星)变测字先生提示刘思进赴开封府告状。此情节亦出自《百家公案》,但略有不同,《百家公案》写太白金星变老翁直接将张氏引到东京随后化清风而去的故事。
三、《蝴蝶宝卷》系统(6种)
1.《蝴蝶宝卷》。《总目》0408条著录。检索号:44.73/455。抄本,一册,23.9cm×22.9cm。半页7行,行22~24字。封面题“蝴蝶宝卷”。结卷偈:“蝴蝶宝卷宣完满,诸佛菩萨情喜欢。”卷末题:“龙飞光绪七年清和月下澣日耕读堂陈燧洲书/沐手抄录。”
2.《蝴蝶宝卷》。《总目》0408条著录。检索号:44.73/455.02。抄本,一册,23.0cm×13.0cm。半页8行,行28~30字。封面题“香蝴蝶宝卷”“赵荣堂藏”“辛亥年抄”,钤“赵如玉”印。卷首题:“澄江赵荣堂编辑/父赵如玉弟燮堂校正。”结卷偈:“蝴蝶宝卷宣完满,诸佛菩萨尽喜欢。”卷末题:“时维/大清宣统叁年岁次辛亥叁月抄/后学赵荣堂/沐手金书/江南常府江阴县西顺乡文林镇四房巷。”
3.《双蝴蝶宝卷》。《总目》0408条著录。检索号:44.73/455.03。抄本,一册,24.3cm×13.2cm。半页7行,行16~17字。封面题“双蝴蝶宝卷”“王记/三槐堂”。开卷偈:“蝴蝶宝卷初展开,诸佛菩萨坐莲台。”卷末题:“中华民国拾三年正月日立。”
4.《双蝴蝶宝卷》。《总目》1037条著录。检索号:44.73/918。抄本,一册,24.0cm×13.0cm。半页8行,行15字。封面题“双蝴蝶宝卷”。卷首题“双蝴蝶宝卷一/兆”。开卷偈:“双蝶宝卷初展开,再留佛圣坐宝台。”卷末题:“光绪岁次甲辰年/春王兆立。”卷首题“兆”字,后题“王兆立”,抄写者当为王兆,而非王兆立。
5.《双蝴蝶宝卷》。《总目》1037条著录。检索号:44.73/918.02。抄本,一册,24.3cm×13.1cm。半页7行,行17字。封面题“双蝴蝶宝卷”“丙寅年/三槐堂”“王垚录”。卷首题“双蝴蝶”。结卷偈:“罗衫宝卷宝完成,名位男女记在心。”卷末题:“中华/民国拾伍年/正月/念贰/日。”此本与前列民国拾三年本同为三槐堂王氏所抄。
6.《蝴蝶宝卷》。《总目》1037条著录。检索号:44.73/918.03。抄本,一册,24.2cm×13.1cm。半页8行,行21~22字。封面题“双蝴蝶卷”“十八”“聚星堂诵”。扉页题“蝴蝶宝卷”“徐子建苏李二夫人与白罗山一段奇文/陈继善订”。书口题“陈玉书”。开卷偈:“蝴蝶宝卷初展开,诸佛菩萨坐莲台。”结卷偈:“蝴蝶宝卷宣圆满,善男信女保平安。”卷末题:“民国贰拾叁年岁在甲戌季春之月/榖旦/既蒙先生大笔代弟/烦劳至极最妙/陈善录。”
《中国宝卷总目》第0408条《蝴蝶宝卷》著录13种抄本,第1037条《双蝴蝶宝卷》著录29种抄本。其中第1037条曰:“以‘双蝴蝶’为异名的宝卷有《白罗三宝卷》《徐子建双蝴蝶宝卷》《梁祝宝卷》三种。以下抄本宝卷,分别属于这三种宝卷,因未能一一过目,难以甄别,故集中于此。”[4]249实际上,0408条之(1)(6)(7)以及1037条之(3)(6)(9)均为一个系统,而1037条之(11)虽题名《双蝴蝶宝卷》,实为《梁祝宝卷》,盖因梁祝化蝶故名双蝴蝶;讲述徐子建故事的《蝴蝶宝卷》得名是因为子建有双蝴蝶,离家时赠李氏一只。
郑州大学图书馆所藏光绪七年(1881)本是这部宝卷现存最早版本。讲述宋太宗时,山东登州府蓬莱县有儒生徐磬字子鉴,配苏氏,妾朱氏。子鉴中状元,苏氏虐待朱氏,且与白罗山通。白罗山姊为皇后,奏请皇帝令子鉴往边疆平叛。朱氏所生子金宝经九龙山,遇铁文奎,结为兄弟。子鉴归,知白苏奸情。往寻苏氏,被打死。金宝寻父,与苏氏战,得子鉴尸,告包公。包公救活子鉴,子鉴一家团圆归家。包公斩罗山、苏氏,奏帝。帝封包公、文奎等人。金宝中文武状元。全家修行,皆上天庭。
其他版本故事情节与此大致相同,但细节有别。光绪七年本、民国十三年本、民国二十三年本中徐子鉴(建)为宋太宗时山东登州府蓬莱县人,在其他版本中是仁宗时开封府祥符县人。
苏氏在光绪七年本、民国十三年本、民国二十三年本中是海宁县苏奎女,在其他版本不详。
白罗山在光绪七年本、民国十三年本、民国二十三年本中是常州人,在其他版本中是西庄或南庄人。
包公在光绪甲辰本中知淮安府,在其他版本中知开封府。
金宝在光绪七年本、民国十三年本、民国二十三年本中在九龙山与铁文奎结为兄弟,其中在民国十三年本中文奎绰号铁骨头老三,在民国二十三年本中文奎又称张三,绰号铁骨老三;在其他版本中未交代地址,其中在光绪甲辰本中金宝结拜兄弟是张三郎,在宣统三年本中结拜兄弟是铁骨老三,在民国十五年结拜兄弟是铁桂。桂与骨、音相近。
白罗山之姊在光绪七年本、民国十三年本、民国二十三年本中为皇后,她为了加害子鉴(建),奏请皇帝令其前往镇压玻璃国造反。在其他版本中未交代白罗山之姊来由。
可见,这6部宝卷又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光绪七年本、民国十三年本、民国二十三年本为一个子系统,另外3种为一个子系统。
四、其他包公断案故事宝卷(5种)
1.《张三姐宝卷》。《总目》1564著录。检索号:44.73/306。抄本,一册,22.6cm×12.7cm。半页8行,行23~25字。封面题“张三姐宝卷”“民国拾三年春王立/二十年重修”“徐锡卿记/芹香”。扉页题“鸿远堂”“甲子年梅月/徐锡卿记抄/民国拾三年岁次春利日立/张三姐思凡拜青书画宝卷”。卷首钤印“徐锡卿记”。卷末题:“民国拾肆年菊月榖旦/徐锡卿识读本。”
略谓王母娘娘女张三姐思凡下界,嫁王玉春,先借龙王水晶宫,又借东京帝皇城。仁宗以为妖,问于包公。宝卷后半部分内容与《天仙宝卷》类似。包公察知三姐身份,玉帝怒,先出天兵而不能制,又令王母下界劝说,三姐转意,一家人升天受封。
2.《龙图断郭槐》。《总目》0662著录。检索号:44.73/650.04。抄本,一册,上下卷,35.5cm×12.9cm。半页7行,行20字。上卷每页版心处上题“断郭槐”,中题页码,下题“范月泉”。封面题“审郭槐”“范云亭”。卷首题“龙图断郭槐”。下卷结卷偈:“龙图宝卷宣完成,生(声)生(声)句句劝世人。”上卷末题:“同治六年岁次丁卯十二月日敬录弟子范月泉抄之士忠。”
李妃生仁宗被刘妃夺为己子之事,最早见于《宋史》。元无名氏《抱妆盒》搬演此事。明成化本说唱词话《仁宗认母传》及姚茂良《金丸记》传奇与杂剧内容相近,增郭槐助恶情节,以及仁宗扮罗王、包公扮判官审郭槐事。《百家公案》第74回《断斩王御史之赃》、第75回《仁宗皇帝认亲母》及《龙图公案》卷7《桑林镇》与词话本大同小异,叙郭槐被杀,刘后被绞死,而无李妃为刘妃求赦免事。清代康熙年间石子斐《正朝阳》传奇与《百家公案》《龙图公案》又略有增益,添出谪李妃守皇陵又被纵火事。清代《万花楼杨包狄演义》集前述作品之大成,增狸猫换太子事、李妃义子郭海寿事、陈琳旁观郭槐受凌迟之刑大笑而死事。《三侠五义》添出八大王后狄氏抚养太子事、太子向刘后为李妃求情事。《龙图宝卷》述狸猫换太子事,受《三侠五义》影响较大。
3.《良愿宝卷》。《总目》0661著录。检索号:44.73/653。抄本,二册,上下集,23.9cm×12.9cm。半页8行,行26~29字。封面题“良愿宝卷”。下集扉页题:“包公巧断血手印/河南开封府花枷良愿宝卷下。”开卷偈:“良愿宝卷初展开,诸佛菩萨降临来。”结卷偈:“今朝宣了花枷愿,处处安宁保太平。”卷首曰:“此卷有屈陷招得一事亦亏包公审公果谓花枷良愿龙图宝卷是也。”《总目》著录为“一册”。实为两册,而合订之。下集在前,而上集在后。
这部宝卷又名《河南开封府花枷良愿龙图宝卷》《花枷良愿宝卷》《良愿龙图宝卷》《包公巧断血手印宝卷》等。其故事较早来自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南戏有《林招得》,承袭关剧,《南词叙录》著录于“宋元旧篇”类。全本已佚,《宋元戏文辑佚》辑有3支佚曲。《风月锦囊》亦收此篇佚曲,全名《奇妙全家锦囊续编林招得黄莺记十八卷》。黄仕忠《宋元戏文拾遗》辑有林招得与黄闰香于四春园相会一出。《金瓶梅》第61回写西门庆赏重阳节请申二姐唱《四梦八空》,即“原出于宋元戏文《林招得》”[5],可见此戏在嘉靖年间流行于世。地方戏河北梆子、越剧、川剧、北路梆子、汉调桄桄、弹腔、秦腔等均有《血手印》,亦演此故事。
“《百家公案》是年代最早、影响最大的公案小说集,《龙图公案》则流传最广,可能是年代最晚的。”[6]《百家公案》第78回《两家愿指腹为婚》及第23回《获学吏开国材狱》虽人名不同但情节一致,均改编自元杂剧《绯衣梦》及南戏《林招得》,《龙图公案》卷2《锁匙》《包袱》及卷9《借衣》承袭《百家公案》,又“改易人名,化作三篇”[1]49。宝卷对此故事又进一步演绎。
故事中男女主角在杂剧中为汴京李庆安与王闰香;南戏中为林招得与黄闰香;《百家公案》之《两家指腹为婚》中是东京林招得与张千金,《获学吏开国材狱》中是顺天任县郑国材和徐淑云;《龙图公案》之《锁匙》中是潮州王朝栋和郑琼玉,《包袱》中是宁波府定海县夏昌时和高季玉,《借衣》中是开封府祥符县沈子猷和赵阿娇;宝卷中是东京林招得和西京王千金。可见宝卷取材于南戏及《百家公案》者为多。
凶手或贼人在杂剧中是窃贼裴炎;在《获学吏开国材狱》中是学吏庞龙,《两家指腹为婚》中是屠人裴赞;《锁匙》中是鼠窃祝圣八,《包袱》中是夏昌时好友李善辅,《借衣》中是沈子猷姑母之子王倍冒充子猷与赵阿娇偷情;宝卷中是无赖巡更裴赞。宝卷取材于杂剧和《百家公案》者为多。
被杀侍婢在杂剧中是梅香;在《获学吏开国材狱》是雪梅,《两家指腹为婚》中是梅香;《锁匙》中是丹桂,《包袱》中是秋香,《借衣》中阿娇羞愧自杀并未交代侍婢;宝卷中是雪春。侍婢名字为小说戏曲中习见人名,与故事演变似乎无关紧要,但以上诸篇仅《借衣》中未出现侍婢,其他篇中侍婢均被杀,此为故事中一关键情节。
男女主角首次见面原因在杂剧中是因李庆安放风筝;在《获学吏开国材狱》中二人并未见面;在《两家指腹为婚》中是因林招得放飞从太白金星所化老人买来的白雀;《锁匙》中是琼玉于花园观花时见朝栋过于墙外而未交谈,《包袱》中是昌时本欲见季玉却被好友下毒昏迷而被顶冒;《借衣》中是子猷欲见阿娇而借衣于姑母,却被王倍顶替;宝卷中是因招得买太白金星所化老人之风筝。可见宝卷所取以杂剧及《百家公案》为多。
断案者在杂剧中初为开封府祥符县理刑官贾虚,后为开封府钱大尹;在《获学吏开国材狱》初为知县薛堂,后为顺天府尹包拯;在《两家指腹为婚》中初为开封府薛开府,后为待制包拯;《锁匙》中是巡行衙门包公;《包袱》中初为顾知府,后为巡行包公;《借衣》中初为叶府尹,后为巡行包公;宝卷中初为皇亲薛超,后为陈州归来之包公。宝卷取材于《百家公案》为多。
故事结局在杂剧中是王员外倒赔三千贯奁房,裴炎明正典刑;在《获学吏开国材狱》中是斩庞龙,追其家产以偿淑云夫妇,薛堂刺配三千里;在《两家指腹为婚》中是斩裴赞,薛开府配三千里,招得千金成亲后张家送赀财巨万;《锁匙》中是包公诓祝圣八妻而得赃物,祝圣八大辟;《包袱》中是李善辅大辟;《借衣》中是包公杖死王倍,沈猷入赘赵家与王倍妻游氏成亲;宝卷中是斩裴赞,国舅充军。
从男女主角、凶手或贼人、侍婢、断案者、故事结局等方面的演变情况来看,《良愿宝卷》取材颇杂,尤其对《百家公案》承袭较多。
4.《生金塔宝卷》。《总目》0980著录。检索号:44.73/826。抄本,一册,23.0cm×12.9cm。半页8行,行24~26字。封面题“龙图案/断金塔”“赵荣堂氏”。卷首题“生金塔宝卷”。结卷偈:“龙图断生金塔完成,福也增来寿也增。”卷末题:“时维/中华民国陆年太岁丁巳闰二月/日赵荣堂具/呈上。”
《元曲选》收录武汉臣杂剧《生金阁》一卷,故事中的生金阁遇风而仙音嘹亮;宝卷中的生金塔能够产生黄金。宝卷或许有所借鉴,待考。
5.《乌盆宝卷》。《总目》1199著录。检索号:44.73/866。抄本,一册,23.3cm×13.2cm。半页8行,行17字。封面题“乌盆宝卷”“民国拾柒年岁在戊辰闰二月/吉日抄”“敦仁堂高/巢志”。扉页题“护鸡主人题”“乌盆宝卷”,钤“巢阁”印。卷首题“乌盆宝卷”。开卷偈:“乌盆宝卷初宣明,诸佛菩萨喜欢心。”结卷偈:“乌盆宝卷宣完满,世人不必起谋心。”卷末题记:“民国拾柒年岁次戊辰闰二月上浣/杏坛弟子巢阁氏/高凤梧沐手敬书。”下有印二方:“巢阁”“高凤梧印”。
《乌盆宝卷》故事的最早来源当为元无名氏撰《盆儿鬼》杂剧,其后有成化刊本说唱词话《包待制断歪乌盆传》《包公案》卷五《乌盆子》《曲海总目提要》著录《断乌盆》传奇、京剧《乌盆计》《三侠五义》第五回等。自元自清,《盆儿鬼》故事经约七百间演变,内容屡有改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被害人在《盆儿鬼》杂剧中为汴京杨国用,因打卦先生说他有血光之灾,遂去千里外躲避作货郎;词话本为福州白羊村杨百万子宗富,入京赴考;在《乌盆子》小说中为扬州富商李浩,赴定州买卖;在京剧中为华阳绸缎商刘安字世昌;在《三侠五义》中为苏州缎商刘世昌,母周氏,妻王氏,子百岁;在宝卷中为福州城内福州府济宁县白杨村富豪秀才杨宗富,父杨伯彦,母张氏,妻王玉贞,子玉保,女兰馨;被害人由货郎而变为富商以至富豪,其地域则呈从北到南的演变趋势,家世越来越详。
凶手在《盆儿鬼》杂剧中为开店烧窑的瓦罐赵及其妻撇枝秀;在词话本为天长、六合交界白毛庄窑户耿大耿二;在《乌盆子》小说中为贼人丁千丁万;在京剧中为开店烧窑的赵大夫妇;在《三侠五义》中为烧窑的赵大夫妇;在宝卷中则为冒充巡捕实为制乌盆的赵大赵二兄弟。
告发人在《盆儿鬼》杂剧中为开封府老差役张憋古,与凶手要好,获赠瓦盆;在词话中为包公属下节级潘成;在《乌盆子》小说中为定州无职业者王老,与凶手无关;在京剧中为卖草鞋的张别古,凶手欠其钱,以乌盆抵债;在《三侠五义》中为卖柴牙侩张别古,赵大欠其柴钱,得钱后另讨一乌盆;在宝卷中为樵夫张必古,赵大以乌盆抵债。
包公职位在杂剧中为开封府府尹;在词话中时为开封府尹,时为亳州知府;在《乌盆子》小说中为定州太守;在京剧与《三侠五义》中为定远县知县;在宝卷中仅言其为知县,或为卷首所说济宁县,但篇末又说包公在亳州。
乌盆告状情形,在杂剧中是为门神户尉所阻,在词话中是因无衣而为土地、门神所阻,在《乌盆子》小说中是索要衣服遮盖,在京剧、《三侠五义》及宝卷中皆融合二说。
案件结局在杂剧中是将凶手家私一半赏张憋古,一半给杨国用父;在词话中是潘成得赏千贯并得杨父谢礼十贯;在《乌盆子》小说中是王老得赏银二十两,冤鬼亲属领回原劫银两;京剧中是别古得赏银五钱;《三侠五义》中是刘家领张别古回苏州老家养老;宝卷中是张必古送乌盆魂灵归乡,被杨员外供养。
关于长街问卜之事,孙楷第先生认为“除《盆儿鬼》杂剧外,各本皆无之”1[68],但在宝卷中,却有杨宗富游吴山岳王庙求祷二郎神得下下签事,与杂剧中问卜知凶相似。
《乌盆宝卷》故事来源颇杂,但主要来自成化说唱词话。被害人同为杨宗富且同为福州白羊(杨)村人;凶手同为二兄弟;告发人在词话中是官府节级,在宝卷是冒充巡捕,均与官府有关;包公职位同为亳州府尹等,可见宝卷对词话的继承。
包公宝卷对包公戏和包公小说均有借鉴,但在人物设置、情节安排、主题思想方面又有所取舍或推进。包公在宝卷中被视为陪衬,服务于宝卷劝善惩恶的教化主题,甚至被塑造成为一个与故事主人公为敌的反面形象。宝卷在继承戏曲、小说的基础上有所创造,其信仰与教化功能得以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