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土地可持续开发生态正义观及当代启示

2019-12-26张映芹杜瑶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正义过度马克思

张映芹,杜瑶乐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西安 710119)

一、马克思的土地可持续开发的生态正义观

(一)马克思的生态平衡与土地可持续发展生态正义观

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的活动受自然条件制约,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应当是可持续的而非断裂式的掠夺开发,这是马克思的生态平衡与土地可持续开发的生态正义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到“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1]209。但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1]209。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开发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可持续的开发原理,具体而言,社会对土地资源的开发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原理、生态可持续原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地租问题时,把新陈代谢断裂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起来。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农业不仅掠夺劳动者也掠夺土地,对土地不能一味地开发和断裂式地掠夺,而应当是可持续地开发。马克思笔下的新陈代谢断裂指的是土壤肥力的下降甚至衰竭。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唯利是图的、以资本和利润为中心的制度。马克思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一天,它就会无限地扩张私有资本,就会无限地开发和掠夺资源,这样就会导致生态危机和新陈代谢断裂。因此,马克思将农业资本家对土地的开发行为视为不理性行为,认为农业资本家对土地掠夺造成的伤害使土地新陈代谢式地断裂。

(二)马克思的土地适度开发生态正义观

马克思认为,对于土地要适度地开发而非掠夺地开发。在《资本论》“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中,马克思在阐述土地肥力和位置时也论述了较好土地对较坏土地的影响作用,同时也论述了土地的掠夺性开发问题。对于土地的掠夺性开发问题,马克思这样阐述:“纽约州特别是它的西部地区的土地,是无比肥沃的,特别有利于种植小麦。由于掠夺性的耕作,这块肥沃的土地已变得不肥沃了;现在,密歇根州的土地看起来更肥沃些。”[2]755马克思认为,纽约州的土地开发,如果是掠夺性的开发,而不注意保护和维护,那么,就必然使得土地肥力破坏甚至下降,肥沃的土壤就会变得贫瘠。在这里,马克思对于土地的掠夺性耕作显然持反对态度。在分析土地掠夺性开发问题的同时,马克思还论述了土地的区位优势及其区位影响作用,在“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中,马克思提到“较坏土地可以由于位置好,比那种相对较好的土地优先被人利用。在年轻的国家,位置对于耕地的扩大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并且,尽管一个地带的土地从整体上来说属于比较肥沃的一类,但是从局部来说,较好土地和较坏土地会参差交错在一起……如果有一块较坏土地处于较好土地的包围之中,那么这些较好土地就会使这块较坏土地同那些比较肥沃但不是和已耕地或可耕地连在一起的土地相比在位置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马克思认为,位置好坏直接影响着土地的好坏,如果位置好,较坏土地也可以转化为相对优势的土地。

(三)马克思的土地持续改良和资本投资的生态正义观

马克思认为,对土地要给予持续改良和资本投资。在《资本论》“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中,马克思谈到了土地改良、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问题。马克思指出:“所谓永久性改良——这种改良通过各种方法来改变土地的物理性质,部分地也改变土地的化学性质,这是要花费资本的,可以看作是把资本并入土地——几乎可以说,就是使一块位于一定的有限的地段上的土地,拥有另一块位于别的地段上的土地所天然具备的那种属性,一块土地天然是平坦的,另一块必须加以平整;一块土地有天然的排水沟,另一块则需要人工排水;一块土地天然有很深的泥土层,另一块则必须用人工去加深;一块黏性土地天然含有适量的砂,另一块则只有靠人工造成这种情况;一块草地天然能保持湿润或覆盖一层泥土,另一块则必须通过劳动,或者用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用语来说,必须通过资本,才能做到这一点。”[2]843在这里,马克思对于土地的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给予了肯定。马克思认为,必须通过资本尤其是通过人力资本,对土地进行平整、进行排水设施修建、进行深耕、进行长远性和永久性的改良,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土地平整、土地水利建设、土地深耕、土地改良,正是马克思的土地可持续耕作的生态正义观的经典论述。

马克思生态正义观对指导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所处时代经历了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人类发展的历程,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业革命造成工业的不断扩大和农业的缩小,土地成了资本生产和增殖的工具,资本无限增长的欲望与资源条件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生态危机。“表面看来,自然的破坏、工人身心的摧残,只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唯利是图、资产阶级工厂的利润至上所致,但是,在这些现象的背后,科学技术起到了‘很坏’的作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历史,是一部自然破坏、生态恶化和生产者为之殉难的历史。”[3]147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党宣言》都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即生产资料私有制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资本家不惜牺牲一切代价从自然界获取利益,造成生态环境灾难性的破坏。要解决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举措是进行社会制度变革、无产阶级运动。并且《共产党宣言》提出只有“劳动者联合起来的社会”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异化问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换言之,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变生产关系,构建符合自然规律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4]122。

二、我国土地资源过度开发 引发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引发的问题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必然带来土地荒漠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河流盐化、沙尘暴等一系列问题。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引发的最突出问题是荒漠化和沙化,我国的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相对来说这两个地区属于雨水较少地区,如果不注意保护草地、林地、耕地,就很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问题。根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1.16万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面积达172.12万平方千米。从统计数据看,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27.20%,沙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7.93%。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必然引发泥石流和水土流失问题,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很大,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看,我国土壤侵蚀总面积294.9万平方千米,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31.1%。其中,水力侵蚀129.3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165.6万平方千米(1)2016年土地状况,生态环境部网,http://www.mep.gov.cn/hjzl/trhj/201706/t20170606_415455.shtml。。目前,我国草原面积近4 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 41.7%。(2)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历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http://www.zhb.gov.cn/hjzl/zghjzkgb/lnzghjzkgb/。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在西北草原地区表现为草地破坏。草地破坏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近些年来,北方地区频发滥挖麻黄、发菜等野生药材的事件,造成草地大面积被破坏甚至沙漠化问题。比如内蒙古每年都会出现居民搂发菜事件,据国家环保局统计,每年大约有20多万农民进入内蒙古搂发菜,1987年以来,有关省市进入内蒙古搂发菜的大军累计高达190万人次。搂发菜大军涉足的草场面积达到2.2亿亩,直接导致1.9亿亩草场面积遭到严重破坏,据统计被破坏的草场面积占到内蒙古全部草场面积的18%,有很大一部分被破坏的草场正处于沙漠化的危机当中,其中,大约有0.6亿亩草场已经完全被破坏且严重沙漠化。过度放牧对草地造成的破坏是连片的,青草生长是有周期的,短时期无法长成,因此,一片草场被破坏必然引发邻近周边的另一片草场也会被破坏,草场连片破坏必然加速了草原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草场连片荒漠化必然引发原著居民生活贫困和被迫移民的问题。

土地过度开发还会引发沙尘暴灾害性天气问题,沙尘暴的直接诱因是荒漠化,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的标志。我国的土地荒漠化速度惊人,沙尘暴也频频爆发,据统计我国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20世纪50年代的每年5次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的每年23次。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是黄土高原区和干旱区,所以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成为我国沙尘暴易发区。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是生命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呼吸道疾病、土地退化等问题。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冬季节,它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我们无法避免,但人类活动我们是可以防范和制止的。人类活动因素指的是人类对土地资源、草场资源的乱开发等经济活动因素,像上述所提到的滥挖麻黄、滥搂发菜、过度放牧等都属于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资源、草场资源的破坏行为。

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还会引发河流盐化问题,垦荒过度和人工绿洲的过度扩展必然导致次生盐碱化扩张和河流矿化度加深。新疆绿洲拓展是一把双刃剑。上游引水开荒换来的是绿洲拓展、居住环境的改善,但上游的引水开荒、绿洲拓展却给下游带来了土地撂荒、生产能力下降、移民他乡等问题。有学者研究发现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开发给下游带来了盐化加剧问题,“河流上中游水土资源开发对整个流域产生全局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以塔里木河流域尤为明显,由于塔里木河干流上游肖夹克至阿拉尔区间的水土资源的不断开发,已经对塔里木河水质带来了盐化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干流区上游的土地开发不断加大,农田排水直接排入塔里木河,使河流水质逐渐恶化,主要表现为矿化度、总硬度、氯离子严重超标,以土地开发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了塔里木河盐化的进程,已直接威胁到河流具有的生态功能”。[5]研究还发现,上游开发给下游还带来了生产能力下降、土地撂荒、土壤盐碱化、修复成本较大等问题,“自开垦以来,受春季水资源不足或次生盐碱化等因素影响,间有弃耕或撂荒现象,塔里木河干流区上游段的耕地总面积呈波浪式稳定增长,因盐碱化而造成的中低产田面积较大。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无论是老绿洲,还是新绿洲,在棉花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耕地面积均在较快的扩张。因新垦耕地多是含盐量很高的荒地或弃耕地,又多采取无排水压盐的措施,加大了引发次生盐碱化的风险。土壤盐碱化与次生盐碱化是威胁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对其改良和治理的不当往往造成区域环境质量的退化。对退化环境的修复难度与成本往往远大于预防的成本,因此,必须引起人们深切的关注”[5]。另外,有学者研究发现,新疆的艾比湖流域也是我国土地开发引发的沙漠化扩展、次生盐渍化、生态退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的开发和气候变迁,湖泊水域面积剧减,湖周平原区呈现了沙漠化扩展、次生盐渍化严重和自然植被大量衰败等生态环境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持续的干旱和大风等气候特征控制了生态环境的总体面貌;地质地貌控制了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水文状态特别是地下水控制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化方向和生态结构与功能,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大气降水均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流域的植被和生态;人类水资源利用和土地开发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规模和稳定性”[6]。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土地荒漠、水土流失、沙尘暴、生产力下降、植被破坏等问题,还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问题。比如,近些年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普遍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土地争夺战,有的地方土地开发商、房产开发商为了抢占土地资源,竟不惜一切代价,雇佣地方地痞流氓组成“拆迁雇佣军”,开着数米高的挖掘机浩浩荡荡地横扫拆迁区,对居民房屋财产、生命财产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伤害。如今的圈地运动、拆迁问题不是某个地方特例,而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圈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是我国二十多年来占比最多的社会矛盾。城镇及其周边大量土地的被开发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矛盾,比如,城市社会阶层分化、被征地者与开发商社会冲突、被征地者与参与征地的政府部门社会冲突等社会矛盾,如果这些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久而久之就会不断升级,导致暴力事件、跳楼事件等一系列社会风险。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都发生过很多关于征地不公的上访案件,所有上访案例都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土地出让者(农民)状告征地开发商、参与征地的当地政府利益分割较多,而土地出让者利益分割较少。城镇开发必然产生土地购买诉求,从我国城镇开发过程看,土地转让呈现的是买方市场,而不是卖方市场,主要原因是卖方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弱,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方面的弱,也有社会地位的弱,也有话语权的弱,这些弱不是短时期形成的,也不是短时期能够一下子解决的,需要经济、法律、制度建设等综合手段解决。

土地开发如果过度,还会引发很多可持续问题:(1)土地非农开发会引发土地质量下降、生态保护问题。开发中农村耕地转化为非农用地越来越多,而非农用地必然带来的是土地质量的下降,因为非农用地即为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会使得土壤中的化学物品等有毒物品成分较多,土地质量下降。(2)土地商业性开发过多会引发全国粮食紧缺问题。如果农业用地不断地转化为非农用地,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全国耕地数量必然减少,那么全国粮食产量必然越来越低,势必会带来粮食危机。(3)土地种植技术开发会引发转基因问题。近些年随着转基因技术成果的运用和推广,玉米、大豆等转基因产品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势头越来越猛,转基因问题实际上不仅是一个涉及生态保护的生态学问题,更是一个涉及经营伦理道德的生态伦理学问题。(4)土地商业性开发会引发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由于大量农耕土地的商业性开发,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就业、子女教育、子女就业等相关问题就越来越显得重要和迫切,这不仅使土地的可持续问题遇到了挑战,也使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我国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的原因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的原因之一是人口增长的驱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物质资料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长,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生活资料,人类就会不断地开发耕地、草地、森林等,比如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更多是由于南美人口的不断增长而导致的。根据联合国2005年3月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过去五十年间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人类活动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近几十年来,地球上五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红树林遭到破坏,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降低,三分之一的物种濒临灭绝。资源消耗的46%归于人口增长,54%归于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3)人口问题_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5%8F%A3%E9%97%AE%E9%A2%98。,也就是说,人类对世界的掠夺性开发一半是出于人口增长的压力,剩下的一半才有可能用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一般来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必然会导致多种环境、多种资源紧张的问题,因为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人均占有资源水平会不断下降,生态环境必然会随着人均占有资源的下降而不断恶化。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的原因之二是利润增长的驱动。一味追求利润增长也是资源过度开发的原因之一,所有的资源开发主体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资源开发主体或经营主体的开发投资动机和经营动机都是为了利润的不断增长。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许多土地开发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开发现象。我国虽然一直在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但实际上各地土木建设、土木工程所占用的土地,有一部分是耕地资源,只不过是用城市集体用地置换的。过度开发在湿地开发中也存在,许多地方原本湿地面积很大、生态很好,但由于过度开发、过度使用,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使得一些候鸟难以生存。当然这个问题国家比较重视,近十多年来,国家一直在抓退耕还林、退草还牧等过度开发问题,目的就是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美好的、宜于生存的生态环境。但形势仍很严峻,随着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发和使用,我国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比如,其中耕地资源不断减少,2015年,我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30.17万公顷,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24.23万公顷,对比后我国在2015年的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为5.95万公顷。(4)2016年土地状况,生态环境部,http://www.mep.gov.cn/hjzl/trhj/201706/t20170606_415455.shtml。

三、马克思的土地可持续开发生态正义观的当代启示

本文在借鉴马克思的土地可持续开发生态正义观的同时,还辅助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以及生态经济学等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环境伦理学的生态正义观念等。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是用来确定每个人对稀缺资源使用时的经济和社会关系,产权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影响和激励人的经济行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生态环境共有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即一个消费者对共有资源的消费不会对其他消费者造成影响,并且多增加一个消费者对共有资源的消费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共有资源的这种特性,造成人们对它的使用远超合理的限度,导致资源枯竭和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看,为了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键举措在于克服产权制度上的共有产权。并且国家应当把自然资源作为商品,进行投入产出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对自然资源的使用符合自然规律。

福利经济学一直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研究目标,在个人效用既定、产权明确和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可以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现实情况往往存在个人边际生产成本与社会生产成本不一致的现象,对此庇古指出必须借助政府税收的手段加以调节。具体而言,工厂生产的污染物排入大气、河流等,虽然未对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造成影响,但对其他人或企业享有的社会福利造成损失。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征税的措施,使污染得到控制。这一举措改变了以往经济学不关注自然环境的传统。

生态经济学研究地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生态经济学家认为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有限的封闭系统,所以社会经济系统发展必须在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范围内发展。生态经济学家研究指出:生态系统不可持续的原因在于生态系统负反馈机制和经济系统正反馈机制之间的内在矛盾,并且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复合系统必须要形成一个负反馈机制。这种机制的实现既有赖于生态调节机制,也需要人类的自觉维护。[7]因此,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并且倡导循环经济模式。

环境伦理学的生态正义观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责任的分担要合乎公平,体现正义。根据主体不同,当前生态正义观主要分为:生态国际正义、生态国内正义及生态代际正义三方面。(5)环境伦理关照生态正义,http://www.jyb.cn/zgjyb/three/200801/t20080122_138730.html。生态国际正义强调地球是当代人共同的家园,不同的国家在使用生态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上具有同等权利和义务。生态国内正义于我国而言,主要在城乡、区域以及阶层三方面存在不公,因此应该强化利益补偿机制,让造成污染一方加大对承受污染一方的利益补偿。生态代际正义指当代人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对后代人的利益造成损失,要落实科学发展原则,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

综合上述理论,本文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土地必须是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切不可透支性的开发。

马克思的土地可持续开发的正义思想对于解决土地等资源过度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保护意义大于开发的意义,切不可透支性的过度开发。对土地的开发,一方面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宜农荒地的开发,应当有步骤的开发,有保护的开发,或者作为草场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生态保护。对于闲散地的开发,要注意是作为农用地还是作为非农用地的开发。对于沿海滩涂的开发,要注意周边水源的保护。对于荒漠化的土地,要注意加强生态改造和治理,要么治理改造为林地,要么治理改造为草场,要么治理改造为农用地,要么开发为旅游用地。对于盐碱化的土地要注意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土壤改良。对于蕴藏丰富的矿藏资源、金属资源或者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土地开发,要注意边开发边填充,以免造成地面沉陷,开发过后要注意生态恢复,并加大生态恢复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对于土地开发,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严禁将农用耕地置换为建设用地,严禁将绿化带生态用地置换为高档住宅区用地,严禁将绿化生态林地置换为农用耕地,严禁将绿化生态草场用地置换为农用耕地。

第二,要加大对土地的持续改良和资本投资。

首先,在土地改良上政府需要起到积极引领和示范作用。政府应当将维护土地生态平衡作为重点工作内容,颁布并实施相关法规、规定及相关监督管理机制等,以法律规范与外在压力激励全体人民保护土壤环境。政府应当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解决土地改良资金筹集问题,将所筹资金用于土壤勘察、土壤污染防控、土壤改良等方面。应当成立相关部门专门负责土壤改良和维护工作,定期测定土壤环境和性质,并对退化的土地免费提供土壤改良剂,及时改善土壤环境。其次,无论是改良土地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都需要通过资本投入来实现。因此,政府在对盐碱地修建和改良水利设施方面,包括排盐、灌溉洗盐、排水以及对荒山土地改良等方面都需要加大资金扶持。土壤改良必须通过大型农机具完成,在大型农机具购置上政府应当给予资金补贴和政策倾斜,大型农机具购置可实行分期付款方式,政府应当以资金和政策扶持方式带动农民进行土地改良的积极性。最后,积极发挥农民自治组织的力量,推进土地改良工作。土地改良的主体既可以是集体组织、开发商、农户,也可以是农民自治组织。要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组织对土地改良的促进作用。我国可借鉴日本土地改良的先进经验,日本《土地改良法》规定,由15户以上农户组建农民自治组织,组成覆盖一定区域范围的土地改良区,对水源、水路和农地用水等改良设施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维护,形成区域共同管理机制。[8]

四、结语

马克思的土地开发生态正义观包括土地可持续开发、土地适度开发、土地持续改良。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必然带来荒漠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与沙尘暴等一系列生态破坏问题。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的原因是人口增长和利润增长的驱动。因此,土地必须是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切不可透支性或破坏性开发,同时要加大对土地的持续改良。如何治理土地过度开发以及引发的荒漠化等环境破坏问题,最关键的是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从制度改革上和社会变革上下功夫,正如生态学家福斯特所言,一定要有社会变革的决心,才能彻底治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福斯特指出:“只有我们愿意进行根本性的社会变革,才有可能与环境保持着一种更持续性的关系。”[9]1土地过度开发问题以及各种环境问题在当下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日益突出,加强治理迫在眉睫。我们应当坚持退耕还林政策长时期不变、退牧还草政策长时期不变,坚决遏制房地产开发过度乱象。

猜你喜欢

正义过度马克思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马克思像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