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笔译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2019-12-26章舒桐汪逸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笔译用书日语

章舒桐,汪逸晨

(1.四川工商学院外语学院,四川眉山 620000;2.长沙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在现当今社会各个方面不断高速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早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大学各个专业领域的课程中,也相继出现很多不同程度的问题。同样,在大学日语笔译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有“力不从心”之感,学生又常常会有“学无所用”之叹。因此,该文尝试从高级日语课程教学中的笔译课程出发,思考现阶段日语笔记课程现状及问题,探究笔译教学过程中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从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着手,针对日语笔译课程提出几点教学改革上的建议。

1 日语笔译课程现状、问题究因

1.1 传统教学遗留问题造成授课方式过于简化单一

和很多大学课程类似,在日语笔译课程教学中,也往往存在教师照本宣科的现象。究其原因,并非仅仅单纯是某些教师的教学态度上的问题,还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收”有着不可分割、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教师因受传统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时不针对日语笔译课程特点和性质进行认真和深入的思考,而是一味地将日语精读课程、日语会话等课程的讲授方式直接代入日语笔译的课程教学中,最后形成了讲理论、读例文、分析语法、评讲译文这样循环往复的上课模式。殊不知,此种方式实质上对学生学习日语笔译课程、掌握日译汉或汉译日翻译技巧并无多大益处,充其量只能算作是“另一门精读课程”。

1.2 所用教材不适合教学、素材陈旧缺乏变化致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减弱

笔者通过对大学日语翻译,尤其是笔译教学中使用的教材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在日语翻译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大都是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相同,即在高校日语翻译教材中,几乎没有单独的教师用书。在讲解例文及其对应译文方面,如若教师与学生用书完全相同,会导致教师还在讲解日文原文时,学生在不经过思考的情况下就能直接轻松看到对应的译文。由此一来,不仅学生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过程,而且也会使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失去了授课的节奏性和步骤性,从而使日语翻译教学趣味索然。另一方面,教材中所使用的翻译素材也多以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为主,既缺乏了现代元素,又没有考虑到题材及体裁的多样性,素材无法涉及实践翻译中的很多方面,因而学生难提兴趣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1.3 教学过程偏重日语水平、 忽视汉语修养从而导致“茶壶装汤圆”现象繁多

在众多日语相关课程中,日语笔译课程是为数不多的涉及两种语言学习的课程,因此,除了对日语水平有要求之外,该课程还对学生母语水平有一定程度的要求。然而,在日语笔译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培养,仅仅只是把重心完全放在了对日语原文的读解和日文语法词汇的表达学习上。这样就导致即使学生在理解时的“输入”不成问题,但在语言“输出”方面出现“茶壶装汤圆——有货倒不出”的现象。

1.4 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扎实而产生理论词汇的误用及滥用

例如,在讲授翻译理论知识时,常常会涉及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等理论术语。中外不少翻译方面的研究学者都就“翻译策略(Translation strategy)”“翻译方法(Translation method)”和“翻译技巧(Translation technique)”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表明,“翻译策略(Translation strategy)”是指“翻译活动中,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依据的原则和所采纳的方案集合。”“翻译方法(Translation method)”是指“翻译活动中,基于某种翻译策略,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采取的特定的途径、步骤、手段。”而“翻译技巧(Translation technique)”是指“翻译活动中,基于某种翻译策略,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采取的特定的途径、步骤、手段。”而在实际日语翻译教学中,不少教师在使用这些专业术语时,往往不加区分,将三者当作同义词随意使用。这种现象其实反映出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体系结构的掌握上具有一定的缺陷。而最终结果会致使大部分学生对翻译体系认知和翻译理论知识造成混乱。

1.5 笔译课程内容设置“偏爱”理论,加之“笔译课教师无笔译经验”问题,导致学生“学无以致用”

翻译理论固然重要,教师在理论用词方面也应该做到严谨教学,毕竟部分学生将来也有可能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工作。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学习翻译知识的目的其实是能够让所学的翻译知识指导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因此,偏爱理论的课程设置就显得不那么合理。另外,有的教师对于笔译教学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翻译经验作为指导,这固然使得教学偏重理论分析,而缺乏实战演练经验,学生的笔译学习就会完全沦为“应试教育”,从而与“应用教育”背道而驰。

2 日语笔译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2.1 教师应转变教学思维方式,摆脱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使用多元化的课程教学

在讲授翻译理论知识时,也可以采取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 积极地进行思考,通过讨论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灵活的运用。在日语笔译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施以学生为“主演”,教师为“导演”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指导下做翻译练习并进行自评互评和翻译赏析,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的教学方法,以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

2.2 合理使用教材,注重翻译素材新颖度、同时拓宽素材题材和体裁的范围

在教材编撰方面,应将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区分开,充分给予教师教学中主导、控制作用和给予学生课堂思考空间;另外,教材内容的设置也应考虑到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相互平衡,注重均衡理论知识讲解和具体实践方法教育的分配。教师在笔译教学时,应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外,多引入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或段落节选进行译文赏析或翻译的练习:题材方面,除文学创作题材外,还可以增加一些科技科学、生物化学、艺术美学、软件游戏、影视动漫、法律法学、金融管理等各方面的题材;体裁方面,可以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的不同体裁。不仅让学生要达到理论上的深度,同时又要赋予学生实践上的广度。

2.3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学生汉语水平

在日语笔译教学中,既然无法将日语笔译课堂教学演化为语文课,何不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笔译课程之外有更多的时间提高自身中文水平呢? 因此,教师可以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之余,多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于提高学生中文文学文化素养的书籍,并在教学翻译过程中适当引用所推荐的书籍中精彩的文字词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完美契合,这样才能达到课内外学习的相互促进、相互结合,让学生在提高日语水平的同时,又提高汉语修养,并共同促进日译汉和汉译日的笔译翻译能力。

2.4 教师应积极主动提升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和增强实践翻译经验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播者,教师不但应该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在翻译实践方面增加自身的实战经验。一方面,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结合翻译相关论文扎实自身翻译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尝试多实践翻译不同门类领域的文章作品,用实践翻译经验来指导教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升华书本理论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多参加翻译方面的学会或者讨论会,听取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课,从多角度丰富自身的能力和经验,以提高日语笔译课程的教学质量。

3 结语

日语翻译教学要想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求,培养当今社会所真正需要的日语翻译方面的人才,就要从日语翻译课程教与学的各个方面入手,改善传统教学对人才培养的不良影响,不断努力去探寻适合社会发展的日语笔译教学模式,并不断积极创新改革,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践性人才。这不但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努力提升自我,还需要学生的配合以及来自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

猜你喜欢

笔译用书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吃书与用书
如何有效应对当前市场对商务英语笔译的需求
英语翻译中的笔译要点研究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用书装饰心灵
日常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