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策略

2019-12-26陈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机制

陈琦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文化与科技教研部,云南昆明 650000)

1 科技创新视角下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现实文化需求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面临其与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现实文化需求脱节、 文化特色日益减弱、传承后继乏力、相关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培养科技创新意识,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规律,统筹协调处理社会系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相互关系,以科技创新助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是现阶段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抓手之一。由此,不仅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策略的完善与优化提供机制保障,而且也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活态性保护、 生产性保护以及可持续性利用提供内生动力。

2 基于科技创新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构建与完善的具体内容

2.1 构建并完善基于科技创新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共享的数字化平台机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在保护与建设的过程中,也陆续出现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参与和共享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资源采集缺乏科学标准、 传播展示性不强、利用率偏低等一系列问题,鉴于此,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助推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共享的数字化平台是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创新与完善的重要现实落脚。通过科技手段的创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信息化的文化平台,不仅能对传承人口授心传的传统保护方式进行有益补充,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化、常态化以及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而且也可以充分保证社会公众在各大网络视频、聊天交友、游戏开发、文化学习等互联网平台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与传播的各项成果,进而在开放性、兼容性、互联性和普适性的前提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功能可用性为前提,以安全易用为目标,以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标准,进一步研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 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式,从而进一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性、可拓展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使科技创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2.2 构建完善基于科技创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机制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预言:“一个高技术的社会必然也是一个高文化的社会,以此来保持彼此的平衡[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与延续,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质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但是,从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来看,非遗保护的实践发展与时俱进,与其有关的理论研究也日渐精深,但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作为一种文化凝结的角度而言,如何通过科技手段的创新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助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并通过全球价值链网络和社会网络动力作用,催生城市新兴产业价值链,进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表现力、传播力和吸引力,依然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这就需要构建并完善基于科技创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长效机制,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发展,进而在健全完善生产性保护机制的前提下,提升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能力,增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产品的优化升级能力,加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核心的文化创意设计能力,进而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文化产业双向互动。

3 科技创新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策略

3.1 以管理服务平台的科技创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构建与完善

管理服务平台的科技创新是构建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基础动力,也是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保护和社会公众需求的必备手段。因此,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必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属类型以及其所依托的文化空间的管理服务创新为载体,合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吸收和内化新兴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打造基于科技创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与服务平台。这一管理与服务平台的打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针对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化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借助数据采集与存储技术等科技手段,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据管理模型构建;第二,针对部分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 管理体系与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借助信息化技术发展,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电子档案积累,加快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的数据库与一体化数据应用平台;第三,针对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借助多媒体手段,以网站、微博、微信等公众传播平台展示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活动及事件,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播与宣传力度,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意识。

3.2 以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首先,科技创新应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结合师徒传承、学校教育、网络培训等手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技人才库,并形成切实可行的人才激励机制,吸收更高水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创新人才投入其中;其次,积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部门、 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企业以及科研院校合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建设,进而构建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最后,努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的科技创新,逐步健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构建,并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科技创新相融合的生产经营机制,培育构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业态。

3.3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的创新载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 的创新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推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为其重要构成的智慧博物馆建设。所谓的智慧博物馆,“是以博物馆业务需求为核心,以不断创新的技术为支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博物馆发展模式,这个新模式将极大地提升博物馆的核心业务水平与观众的体验感受,实现博物馆的智慧服务、智慧保护与智慧管理[2]。”通过科技手段将博物馆内馆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展示和利用,在运用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和实物展示为主的传统保护方式的同时,更多地借助科技创新手段,展示传播博物馆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公众参观体验的融入性、体验性和娱乐性。第二,推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为其重要构成的特色酒店建设。如利用水力和太阳能混合自发电构建现代化科技手段为依托的体验式酒店,配建高科技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形成稳定的非物质文化产业链供应体系,从而进一步借此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技特色和文化特色。

4 结语

基于科技创新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的转化以及与机制构建与完善相关联的科技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等等,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必须要形成政府、社会与个人的保护合力,加快基于科技创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化、大众化、科技化、服务化“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步伐,进而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推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机制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