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教学反思

2019-12-26许宝红尹华江辉刘巧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水草学时章节

许宝红,尹华,江辉,刘巧林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1 教学设计

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在专业教育方面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分为教师课堂讲解和学生课堂讨论两个部分[1]。第一部分为教师在课堂上对基础概念、原理以及方法等予以讲解,紧紧围绕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原则,运用实例展示来对学生思维予以启发,以此来让学生能够对概念与原理等相关内容予以更好的理解。在实例展示和原理解析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合并添加相关视频播放的方法,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2]。每个章节讲解完成后布置学生进行下一章节的预习,并查询相关文献,要求学生对该章节提出自己的学习见解;第二部分为讨论环节,该课程在完成教学之前设立一次课的讨论环节,学生可针对该课程相关的专题进行讨论,讨论方式为自由发言,要求学生讨论之前先查阅相关专题文献资料并做好电子演示文稿,文稿中提出个人对该专题的建议和看法或展望,讨论后,教师及时对各专题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

课程在运用的教学媒体方面涉及:文字教材(诸如自编教材、参考书以及实验指导书)、网上辅导(运用E-MAIL、BBS 等)以及课件(主讲教师的系统讲解以及重点内容文字提示、PPT)。

2 教学内容与实施

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整体分八个章节和一个专题[3],理论方面从观赏水草概论、观赏水草常见品种介绍、观赏水草繁殖和生长习性4 个章节进行介绍,应用方面分观赏水草的栽培环境、观赏水草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观赏水草病害和防治以及水草箱造景后水草的养护与管理四个章节,最后设置无土栽培专题这一个应用广泛的技术。

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分布如下。

理论篇中的4 个章节的介绍,水草概论主要根据2 学时来对教学内容予以设置,包含观赏水草定义、栽培历史与发展前景、观赏水草现状与可利用资源、观赏水草的植物学基本理论知识。观赏水草的常见品种章节分2 学时,按照水草生态类型能够划分为以下几类: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以及浮叶植物。根据具体使用可以划分为景观绿化类水草以及水族造林类观赏水草。就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结合水草生态类型进行分类,能够掌握对常见观赏水草予以辨别的方式,清楚景观水草与观赏水草存在的种类差别。就观赏水草繁殖而言,应设置4 学时来对其予以教授,首先讲解水草的一般繁殖方式,并介绍各种类观赏水草的实际繁殖方式,引入现阶段工厂化生产所采用的快速繁殖技术。观赏水草栽培环境相关内容则设置2 学时来讲解,重点介绍观赏水草在栽培方面需要的盐度、 肥料、土壤、温度、气体、光照、底质以及水质等相关因子,和各类因子对水草生长与繁殖所造成的影响,运用图片的方式来对各类水草适宜的生长环境予以展示,及各生长环境因子的适应范围。

应用技术篇中,观赏水草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章节计划2 学时,分别介绍观赏水草的具体栽培方法,诸如反季节栽培、容器栽培、无土栽培以及塘湖栽培等,以及各类栽培方法的重点技术与施肥管理方式。该章节以实例的形式展示各栽培方式的过程和关键技术要点。观赏水草病害和防治章节则分6 学时,分别讲解观赏水草在栽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菌性病害、藻害、营养性疾病、药害、物理化学性损伤等类型的病虫害及各类病虫害的方式方法。此章节仍以实例加实物的教学方法,方便学生准确直观地掌握鉴别各类病虫害疾病的典型病症,进行相应防治方法的组织实施。该章节中最关键环节是观赏水草各类型病虫害的鉴别,以实物的方式教学,使各症状更能直观地展示,便于后续生产上相应疾病类型的甄别。水草箱造景后水草的养护与管理章节分4 学时进行。该章节主要结合实验课程进行,讲述在现有已经按照规划设计布局好的水草箱,如何使设计好的各种类水草尽情地生长,并极大地展示出各水草的风貌,在不影响已经布局的基础上,如何施肥、日常管理、养护、水质的调理与监控、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控制等方面,达到养水草和设计水草缸的完美结合。

3 考核及评价机制

此课程在经过多次的改革之后,和以前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同,理论与学科性等相关知识得到了降低,操作与实践性知识则得到了提升,因此对此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

首先,对教师进行评价。需从教师对水草栽培相关知识掌握的广泛性、 教学过程中在知识分解方面展现出来的能力以及学生是否可以有效的接受与正确的使用等相关方面进行。运用自我评价和同事之间的交流,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对其予以纠正。

其次,对学生进行考核。需紧紧围绕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合运用状况与是否可以举一反三等来予以考核,以此来掌握此课程的具体运行状况,以便于及时对教学方式与内容进行优化。

4 教学反思

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是自湖南农业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应对日益发展的水族产业(水族观赏与休闲渔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新专业后,顺应“特色专业”建设而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4],在进行了两三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断更新改进的基础上,该课程现为48学时,24 学时理论,24 学时实验,外加1 周的观赏水草栽培学综合大实验1 周的生产实践环节。本科生在大二第二学期进行学习,该开课时间属于当年春季,顺应于水草生长规律,符合课程设置自然生长规律吻合,课程设置非常合理。该课程的实验课程是和水族造景与设计实验课程同时交互进行的[5],在相应的课程之间的结合上设计是既符合实际生产又符合教学需求的。此课程在经过一定的改革之后,展现出了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特征,但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诸如内容实现了“广”的要求,但在“精”的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提升,即涉及了许许多多的专业知识,但容易出现掌握程度较浅的状况,这属于一个较为严重的矛盾,但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将其解决。对此教师需不断增强自身所具备的授课能力,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掌握水草栽培方面出现的新技术,并将其他有关课程的知识与此课程结合在一起,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最为适宜的方式来传输给学生。其次,在教学方面,还应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构建出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学团队,积极参与到真实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增强自身水准,在课堂中多多引入真实案例,促进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达到预期效果,也为社会的人才。

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属于应用性极强的科学,一种作物的栽培技术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坐在教室里就能学好的事情,需要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6]。为此,建议在学习该课程时,实验室全程给学生开放,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人自由栽培1~2 种类型的水草,在实践中学习知识[7],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达到学好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的最终目标。

另外,在大学之中,学生在学习方面不再是对分数进行追求,也不是成为答题机器。对于某些事情可让学生更加的自由,引导其自由发挥,并支持与激励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8]。当然,就部分较为严格的学科以及不存在任何异议的客观题目而言,需要有标准答案也无可非议。但就学生那些不算是天马行空的想法与思考还是要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谁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也不能够断言某个人在未来必定会成为什么样子。因此,不应将话讲得太死与太绝。总而言之,身为教师应具备人文情怀,支持学生积极的思考、勇敢的发言,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用唯一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的拓展。

猜你喜欢

水草学时章节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烃》一章中的实验考点大扫描
水草冒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