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保护学生好奇心的策略研究

2019-12-26屈小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过程

屈小菊

(甘肃天水市麦积区甘泉中心学校,甘肃天水 741023)

在小学生的科学日常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意义上有效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而出现急于求成的错误。因为课程的时间限制,一堂课只有40min,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探究的过程,又要完成相对应的任务,并且在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进行统一的考试或者检测,如此巨量的内容可想而知在教学环节中要安排得特别紧凑,十分不利于学生好奇心的保护,往往会损伤他们的求知欲,甚至有的教师会把相关的数据直接告诉给学生,让学生没有进行自主探究,在无法满足好奇心的情况下就得出了结论,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严重损伤,甚至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打消了求知的愿望。针对这样的情况,要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意义上保护学生们的好奇心,其具体的策略和措施,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学会换位思考,以儿童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身当作一个小学生,以换位思考的原则去进行教学,以儿童的视角看待相关方面的问题,对于周边的事物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有效思考,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使自身融入教学情境中。这样的融入感并不是没有任何根据的盲目融入,而是要从根本上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并充分尊重他们的前认知水平,了解所教授学段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相对应的知识积累,在充分了解一系列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方面的教学。例如,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就要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知识积累程度,不能提出过于简单的问题,例如,地球是圆的吗?植物有生命吗?水是什么颜色的?这些问题相对来说比较浅显,宽泛,只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在他们的思考范围内,要通过课外的资源和渠道使他们更有效的认知和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甚至比这些问题有更为深远的认识,都可以让他们有效了解。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前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以此为基准,以他们前认知概念为基础提出相对应的疑问,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当然,也不能提出过难的问题或者把一些不重要的问题带进去,在提问的过程中,针对不能引起学生好奇心和自主探究精神的问题,可以一带而过,进行忽略。

2 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肯定和尊重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为孩子们提供想象力的空间,进一步增强其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的好奇心在真正意义上得以满足,让他们激发出一个又一个的不同的奇思妙想。孩子们的世界是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有很多新奇的思想会随时冒出来。有的学生在课堂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间也难以回答,或者与教学目标大相径庭,但是,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需要积极有效地肯定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尊重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能进行否定或者忽略,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思考,共同探讨,加入他们的奇思妙想中。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有效的鼓励和表扬学生进行课前探究,课上提问,课后进行思考和研究,并且表示十分愿意为他们在课后研究提供相对应的指导和帮助。当学生们发现老师和自身一样对他所提出的问题充满着好奇心和研究的兴趣,他们就会知道教师和他们一样,也想动手试一试,而不是否定他们的奇思妙想和探究行为,对于他们的疑问没有全面否定或者直接告诉他答案,这对于孩子来说是特别大的鼓励和振奋。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够使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的保护,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发展,也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以学引教,使教学相长。在公开课或者示范课上,有时教师也会提出对学生有相当难度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有许多学生会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实际情况是他们的答案并不是教师所需要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话,时间就会一再拖延,甚至超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学生没有真正回答出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时,教师可以沿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有效引导,使他们再一次聚焦到本堂课的教学问题中来,而并非所有的回答都需要按部就班,有时候跳脱常规的回答,以及教师巧妙的解围,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往往也能够呈现出别开生面的教学效果。当然,我们所称之为的奇思妙想,并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去思考,而是要通过长期的教学培养使学生们能够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用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特别是针对低年级阶段的孩子的想法,往往比较天马行空,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积极有效的引导,以学生视角来考虑问题,要立足于可行性和实践性,而不是放任孩子们胡乱的瞎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从手把手地教学到扶着走,最终循序渐进,逐步培养,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思考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允许学生恰当的天马行空,并且引导学生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去验证。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全新途径。

3 和孩子一起爱上科学、爱上科学探究

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本身要对科学课充满着喜爱和热情,有高度的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生的热情和热爱,也才能够真切的感染科学课堂氛围,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去喜爱和热爱科学这门课程。一个对自己的课堂和课堂中的实验都提不起兴趣的教师,他的冷漠态度也会在无形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感染到孩子,并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热爱这门课程的热情之火被浇灭,所以,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要保持高昂的热情,用积极昂扬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使课堂更加精彩纷呈,活力无限。首先,可以在课程之前就精心准备充足的器材,有的实验器材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准备的过程中来,并不是所有实验都非要使用实验室的专业器材才能操作,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到,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科学内容,很多材料都包含着科学知识,例如,塑料瓶、气球、塑料袋、卡纸等等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使他们成为科学课程的实验工具,而且一个个的疑问可以在家里就能够有效完成。让学生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懂得安全操作的重要性,针对电、热、光以及腐蚀性的物质,要着重认识它们的性质和潜在的风险隐患,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正确操作,具备安全意识,并且在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师要在实验的环境中,带领学生们一起参与科学探险之旅,使学生们的思路得到进一步的拓宽,让孩子们的思维有更宽广发展的可能性,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实践的乐趣,也让他们能够真正意义上学习到相关的科学知识,让他们体会到把知识和过程有效融合的乐趣,并刻在心中。这样的学习方式往往更让人兴奋,也能呈现出更好的学习效果,也许在多年之后,学生们仍然记得当时所做的实验,在这个时候,这样的科学实验就会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下埋下热爱科学、乐意探究的种子。

4 使生活元素成为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相关的生活元素得到有效的发现,并着重提醒学生发现生活中与科学相贴近的生活元素,和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日常生活有效联系。因为学生具备了以往的学习经验,并把它当作当前学习的基础,这样能够更有效地进入到主题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来,教学过程也更容易有序推进。另外,学生在与生活相关的探究学习过程中会获得更大程度的科学事实和探究的成就感,这样就会对于主题单元以及其他方面有更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好奇和求知欲从根本上来讲,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正是促使学生系统完成主题单元学习的关键因素。例如,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针对生活中的简单机械这个单元中的《两种滑轮的研究》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录制好的升旗短视频,请学生们思考:为什么升旗手向下拉绳子,旗帜反而会上升呢?学生们本身对于滑轮作用就十分好奇,充满着好奇心,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与滑轮相关的生活物品,这个问题就会使学生们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对于后面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教学,就起到了十分有效的铺垫作用。教师进一步有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滑轮组的作用,在这种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就使得课程得到有效开展,可想而知,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例如,在另一课教学《运动与摩擦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双新鞋和学生自己穿来的旧鞋,通过鞋底的比较让学生能够发现差别,非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旧鞋底磨损了,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接近,学生对于摩擦力和测量摩擦力大小也会有充分的兴趣,并产生了自主探究的欲望。在这种鲜活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会更有效的激发,也可以使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持续有效的保护和调动。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孩子们打成一片,通过孩子视角去看待和思考相关方面的问题,并且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奇思妙想,用充满童趣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态度去进行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并针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去培养热爱的态度,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学生们一起去发现科学道理,并怀揣着对于自然事物和世界的无限疑问与求知欲,真正意义上使生活融入教学过程中,让身边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自身也要保持初心和热爱,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近科学世界。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过程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科学拔牙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