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蓝墨云班课”探求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19-12-26刘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蓝墨云蓝墨云班课教案

刘钰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浙江杭州 310021)

工匠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抄手,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职业教育是高校为社会和区域经济培养能工巧匠的摇篮和主阵地。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是国内各高职院校办学价值的具体体现。如何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工匠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养成、体验和实践,使高校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得到保障。高校教师在进行蓝墨云班课堂的模块设计应用时,需把握教育为谁服务的主线,围绕专业核心技能,采用多种方式,不断改进和提升课堂教学的运行效果,培养为区域经济及行业需求的高技能技术型人才。

1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1 “00 后”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性格特征引起

截至2018年,我国有职业院校1.17 万所,年招生928.24 万人,在校生2685.54 万人[1]。自2018年秋季开始,“00 后” 作为一个群体步入大学,面对网络陪伴长大的一代,“00 后”群体以其个性化的价值追求、自主化的学习方式、网络化的娱乐生活、独立化、务实化的性格特点等[2]在校园涌现。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还是培养学生做事、做人、做工作的“工匠精神”?后者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教育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要学会运用网络技术工具又要能提升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新要求、新高度、新挑战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教师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1.2 工匠精神内涵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高校除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外,还要培养一种包含“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所谓“敬业”为先,就是要培养学生“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学生临事要专心致志不懈怠;行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3]。精益就是精益求精,培养学生做事的方式方法。专注指的是“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专业,就要心无旁骛,培养学生做事的精神。创新的内蕴是要求学生追求突破、追求革新。培养学生探索未来的求知欲,成为国内不同行业优秀的工匠传承者。

2 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

2.1 坚守文化自信,培养具备“求真”与“务实”的接班人

我国自成立以来就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要求人才必须“思想挂帅”[4]。中国共产党在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始终坚守文化自信。坚守文化自信,首先,要培养学生勇敢、率真的处事方法,讲真话,做实事、将求真务实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大学全过程,鼓励及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其次,从新生入学开始,各院系应高度重视新生的始业教育课,要选派职业道德过硬、技术精湛、行业背景熟悉的高校及企业的“双专业学科带头人”,根据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各自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技能、专业课程体系、就业范围、实践平台、社会地位、课时分配等从源头上讲透、讲准。引导学生从对专业无知到关注,从关注到专注的务实态度。

2.2 凝聚中国力量,培养持有“爱心”与“创新”的高职人才

高校教育者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确自己所肩负的重任,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中国力量的坚实基础[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首先,由高校学工处响应上级部门及学院组织的各项“爱心”活动,指导学生付出爱心的价值意义。诸如:各地市红十字会组织的献血捐髓活动,学院组织的“大手牵小手”活动等。其次,在整个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教育者可通过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社团活动、职业技能大赛活动等,用心设计活动实施方案,推敲教学内容,研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工匠精神与专业技能融合的幸福感,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及能力。具备了“爱心”与“真情”的青年,才能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中,才能将工匠精神传授在各自的工作中,才能使生产的产品、所在的企业拥有高度竞争力。

3 “蓝墨云班课”课堂教学整体设计

蓝墨云班课是国内首款课堂互动教学APP,也是国内唯一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教学工具。借助蓝墨云班课强大的功能,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即时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蓝墨云班课还可对高校学生进行日常事务的管理,让高校辅导员与任课的教师“双向”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态和课外活动表现。然而,目前蓝墨云班平台教学,对大多数高校教师而言,只是对个别模块的简单使用,远远达不到云班平台的开发意义及教学目标要求。怎么用?采用何种方式方法用?课程资源如何再组合及开发? 均需要各课程组教师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思考和设计、开发及组织。下面以《模型制作》课程为例,浅谈项目组对该课程的设计及实际操作。

3.1 课前精心构思教学教案

《模型制作》课程是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前撰写教案时,始终把握一条主线,即“将工匠精神融入模型制作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如何做好人。

(1)以学生为主体撰写教案。蓝墨云班课的授课教案与以往授课时采用的授课计划撰写完全不同。过去,教师的授课计划主体是以教师为中心,即“这节课教师要教什么?怎么教?”。而在蓝墨云班授课时,教案的撰写是以学生为中心,即“这节课学生要学什么? 能学到什么? 怎么学? 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学等等? ”围绕上述问题,蓝墨云班课每门课程的教案要求各任课教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逐字逐句的推敲思考。教师课前可将课程的教学资源全部或分节、分模块在蓝墨云班课堂的资源模块中发布,同时对学生提出预习准备的要求。

(2)教案内容以引导操作为主。教师过去授课时,大部分按照授课计划的条目内容进行,不允许学生上课带手机。而蓝墨云班课堂的特点是,手机不再是课堂的敌人,而是课堂高效的助手。因此,授课教案主要从围绕教学大纲,理清课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寻找课堂重点难点、统筹时间节点、加强课后反思反馈等内容进行。诸如:《模型制作》课程在首次教案撰写过程中,将该课程的基本要求(课时、学分、评价等)、教学要求(团队、学习平台链接、实践环节、工匠精神培养案例)等考虑进来。课程组将教学内容与职业素养融合,根据不同种类的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通常教案以手写为主,以便随时添加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反思课后存在的不足。

3.2 课中用好蓝墨云班资源模块

(1)教学方式多样化。高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对于专业基础课中的实践课程《模型制作》,在课堂教学中依据蓝墨云班的头脑风暴模块,项目组设置了翻转课堂法;依据讨论模块,设置了模型制作展示演讲法;依据小组PK 模块,设置了案例教学法等等。采用的各教学方法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通过“教、学、做、练、画、讲”等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要素,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及信息化应用水平。

(2)教学案例真实性。教学案例的筛选主要从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实际要求及学生的个性需求出发,以真实的案例导入增加的学习兴趣。诸如,为启迪学生对《模型制作》课程制作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组设置了“杭州G20”会场周边景观树木的制作调研,“景观树木制作——以校园综合楼环境设计及灌木乔木绿化制作为例”等等,将“筱祥杯”风景园林设计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浙江省高职院校“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竞赛等真实项目转化为实训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通过蓝墨云班的小组自由组合模块,在项目完成后,每组推荐一位学生开展项目讲解,参与者随堂点评,现场打分、投票等,将专业知识点通过学生“做案例”的行为进行巩固提升。

(3)资源整合有实效。依托专业及课程性质,在蓝墨云班课堂上,《模型制作》 项目组对该课程的资源整理主要从:“教师课件推送、制作材料认知、实训操作工具运用、制作视频学习、学生作品收录”等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该专业工程材料认知和应用、 园林项目设计和施工图绘制、设计方案的效果表现、园林基本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等能力,经过两至三年素材的收集及储备,为该课程申报省级课改项目做充分的准备。

(4)教学气氛更浓厚。“00 后”学生有着较强的进取心和表现欲,他们渴望自己的闪光点能被同学和老师肯定。蓝墨云班模块的设置,从课堂的手机签到考勤、灵活的小组划分、多样的作业评价等功能,为师生的课堂气氛提供了沃土。教师只要课程内容程序设置得当,学生就是课堂的主角。把课堂当赛场,引进竞争机制,举手抢答摇一摇;把作业当项目,快速引爆课堂气氛。采用蓝墨云班开展移动教学,课堂练习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规律地练习。

3.3 课后增强师生间凝聚力

(1)蓝墨云班构成一体化平台教学。蓝墨云班的头脑风暴模块将课内的教、学相长延续到课外。通过头脑风暴,构建了师生间、生生间、辅导员间,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蓝墨云班课可以电子建档,将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相关活动的参与进行实时动态反馈,并将这些反馈以“经验值”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任课教师及辅导员有了真正了解学生的抓手,通过答疑和讨论实现了线上、线下全方位教育教学辅导模式。

(2)有效改善师生关系。蓝墨云班课是一款将教学与移动端有机结合的手机软件,其开发的信息发布、课程学习、视频观看、签到考勤、投票、头脑风暴、作业测试等功能,师生间的互动可以随即开展。作业批改的时效性随时开展。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竞赛及培训计划,强化技能操作训练,精准模拟比赛环境,磨炼学生的应变及应对能力,驱动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和创新,增加获得感的同时培养其专注、执着的工匠精神。

(3)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蓝墨云班课基于移动互联环境,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资源推送,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实时记录学生在移动设备上的自主学习,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大数据。通过签到功能准确把握课程及各项活动的出勤情况。通过资源的发布,准确地知道有多少同学已经阅读了相关的通知或者要求。课下通过以赛代培,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方式。实现教学课堂改革,推动教学方法变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4 结语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 培育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全社会的投入与关注。蓝墨云班课作为“工匠精神”培育平台,通过课件及设计制造实操,提升了学生对专业设计工艺的热情,助推了学生对设计产品品质的追求、关注和创新。长期以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始终关注和培养高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校内自建校以来开设“周恩来”班、“邓颖超”班等核心特色文化品牌创建活动,为浙江省水利事业输送了大批技术硬,素质高的专项技术人才。学院通过蓝墨云班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诸如,2017年艺术设计系“专升本”的考试中,本科录取率达到了报名人数的80%以上,近3年在省级的各项技能大赛中,艺术设计系也屡获佳绩,“工匠精神”的成效,已成为浙江省高职水利类办学的独特优势。

猜你喜欢

蓝墨云蓝墨云班课教案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过程性评价对终结性评价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
云教学,让“教”更智慧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信息化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信息技术学科的合作学习应用
微信与蓝墨云班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