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以云南民族大学“两研会”为例

2019-12-26王江屏苏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功能型民族团结社团

王江屏,苏谏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 650504)

在经济全球化、 文化多元化和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建设契合当前形势的大学生党支部,提升基层党建质量,是当前亟须解决的迫切问题。云南民族大学的学生社团“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大学生延安精神研究会”(以下简称“校两研会”)于2017年成立了“校两研会”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大胆探索功能型党支部的建设途径,取得了实效。

1 以民族节日和重大节庆为契机,加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校两研会”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抓住大学生党员、民族学生和广大青年的关注点、兴奋点,将党支部建设与学术及社会重点、 难点、 热点问题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契机教育为切入点、以学术研讨为教育模式、以理论宣讲为实践模式的特色。

1.1 抓住关键节点,提升党员教育的针对性

“校两研会”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以民族节日和重大节庆为契机,结合专业实际和党员需求,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如开展了“观平‘语’近人、悟家国情怀”活动、等。同时,重点打造党员教育讲座、党建沙龙等品牌活动,构建重点突出的分类教育活动体系,如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40 周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系列主题活动等。另外,还抓住民族节日、重大节庆、关键节点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在“‘五四’运动100 周年”和“建国70 周年”来临之际,组织开展学术征文、学术研讨、集邮展览、摄影展览等。

1.2 定期开展学术沙龙,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

“校两研会”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依托“雨花讲坛”“马克思主义讲坛”等,按照支部建设需要,每月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讲座;定期开展学术沙龙,学习讨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支部成员多次参加国内重大学术研讨会、研究生论坛、红色社团活动等,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多次获奖,培养了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扩大了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3 聚焦时政热点,增强党建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校两研会”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聚焦新时代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大学生党员、群众传达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向党靠拢。到少数民族地区、各基层社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改革开放40 周年成就、建国70 周年伟业等时政热点,借此引导和帮助青年大学生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树立对党和国家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从而有效地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头、服务、监督”作用,不断提升党组织在大学生和广大群众心目中的位置。

2 以平台建设、阵地建设为切入点,有效激活党建工作的“神经末梢”

“校两研会”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通过建设网络平台守好了宣传舆论阵地,通过出版红色理论刊物搭建起师生学习交流的载体,通过建设实践基地推动了理论与实践融合渠道,既为党支部宣传群众、 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动员群众畅通了渠道,也是为广大党员提供了学习实践、交流探讨、服务奉献的平台,拓展了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阵地。

2.1 以网络媒体为阵地,加强舆论宣传教育

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海量的素材。通过新媒体将党建方面的信息及时、有效地向传播给大学生,符合当前高校工作、生活的实际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校两研会”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遵循党员教育与现代网络多媒体教育有机结合的原则,积极运用网站、微信、手机APP 等新媒体工具开展教育,使受众面大大扩展,宣传、教育、引导由从党内延伸到党外,从“定时定点”拓展为“全天候”“随时随地”,教育的经常化得到有效保障。如利用“云南民族大学马院”“民族团结教育”微信公众号、大学生思政学习云平台电脑端和手机端,构建起线上教育平台。

2.2 以红色刊物和微党课为桥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校两研会”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在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关心和指导下,创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旗帜》内部交流刊物,每年出版1 部优秀论文集,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理论研究和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校两研会”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还聚焦每年活动,通过主题征文活动、理论宣讲、微党课、党建文化墙等形式,以身边的榜样为旗帜,讲好时代故事和云南故事。

2.3 以实践基地为载体,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校两研会”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拓宽高校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城镇示范区——昆明关上中心区社区等30 多个示范单位建立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为在校大学生和广大党员营造了良好的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社会实践氛围。

3 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着力点,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校两研会”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围绕云南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定位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建设,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切入点,探索出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助力党建工作“六个结合”的工作思路,引导大学生党员和青年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学校改革发展夯实了基础。

3.1 结合思政工作,筑牢各族师生的思想长城

民族院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长期性和持续性,而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校两研会”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引导各学生社团策划高质量的社团活动,以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技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各民族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政治意识。

3.2 结合人才培养,形成民族团结创建新模式

充分发挥党对群众的“政治磁石”作用,在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强化大学生党员第一身份是党员的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培训力度,搭建各民族间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以促进各族师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如“校两研会”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融入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的8 个研究中心和30 多个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打造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标杆性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

3.3 结合优势发挥,建设团结和谐美丽的校园

“校两研会” 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吸收、借鉴各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为党支部建设注入民族元素,激发了各民族大学生的活力。如充分利用并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吸收少数民族大学生和党员加入党支部,将党支部的“触角”伸入校内各个民族类学生社团,用“共建”“帮扶”等方式,消除党建工作的“盲点”和“死角”,营造出了各民族团结一家亲、党团学共建的和谐校园氛围。

3.4 结合帮贫助困,塑造维护团结统一的模范

党组织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人民服务、 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校两研会”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本着服务师生的原则,设立了“法律服务”“学业辅导”“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各种类型“党员先锋岗”,立岗定责,助困帮扶,切实帮助学生党员和少数民族青年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引导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历史胸襟、世界眼光,勇于担当使命。

3.5 结合服务社会,树立担当奉献的高尚理念

学生社团的松散性和流动性等特点决定了在其基础上建立的基层党组织很难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因此,“校两研会”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依照民主的方式开展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注重为党支部的发展服务,为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如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到民族地区用少数民族语言宣讲,拍摄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讲新时代新思想”系列微视频等,以此不断增强党支部和党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有效地发挥了“引领、带头、服务、监督”的作用。

3.6 结合维稳工作,营造法治社会的良好氛围

高校党建工作离不开良好的校内外环境。“校两研会” 功能型学生社团党支部主动融入学校和社会的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中,党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学校和周边社区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防火安全工作,坚决抵御宗教渗透,自觉防范校园传教,坚决抵制不良风俗习惯,敢于同黑恶势力、非法组织作斗争,严格遵守党纪党规、校纪校规、乡约民俗、国家法律,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良好风尚,为学校和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4 结语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大学生党员的群体特点和其对培养、教育、管理、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党的基础组织建设创新是必由之路,如何通过开辟基层党建创新路径来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促进“一流党建”推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功能型民族团结社团
缤纷社团
民族团结之歌
这个接口不一般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功能型建筑陶瓷的作用及其应用探究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