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孟子教化思想在当代大学思政工作中的意义

2019-12-26李晓蓓

文化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性善论教化孟子

李晓蓓

孟子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他尊承孔子的儒家思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其中,孟子对于教化思想就是对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他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了“性善说”,并以此作为教化理论的基础,同时以“明人伦”来作为其教化思想的出发点,扩充了“徳与礼”的内涵,并从个体、家庭、学校、社会这四个角度探讨了教化的内容与方式方法,最终达到教化人的思想的目的,成为“君子”[1]。他的教化思想,无疑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具体来看,其指导意义分为以下几个重点。

一、“性善论”对当代大学思政教育的价值

孟子一生的贡献颇多,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他提出了“性善论”。这里的“性善论”常常被世人误解为“本善论”,其实二者之间有诸多差别。从本质上而言,孟子的“性善论”本身与“本善论”并不冲突,只是孟子更强调人能够被教化,能够通过后天的引导自然而然地向着“善”发展,也就是人天生就具备“向善”的主观能动性。正如他在《孟子·告上》中提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人的天性都是向着善良发展的,就好比水总是向下流一样,但后天的引导和路途都可能影响人是否向善的选择,正如一些地形地势会影响水的流动一样。这里更多强调了后天引导对于人的发展的影响。他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他将人一生善恶的发展与后期的引导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认为人如果不善良了,绝不是他本身的问题,而多数责任应该归结为引导教育的失责[2]。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其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尽相同的教育氛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就如同是指路明灯,当他们产生迷茫和无措时,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将会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避免走岔路、走歧路、走弯路。当人生面临抉择的时候,是选择向善还是向恶,人是具备基本的抉择能力的,正如“性善论”指出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只是人生面临太多的诱惑,诸如金钱、名利、情色等等,对于意志尚且薄弱、欠缺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面对花花世界,他们欠缺的不是向善的判断能力,而是抵御诱惑的定力[3]。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就起到了保驾护航、警钟长鸣的作用,帮助大学生端正抉择态度,坚定抉择立场,明确抉择自信,使他们时时刻刻谨记正确的人生之路应当如何走,给予他们信心和力量,成为其人生路上的鞭策和鼓舞。以此来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必然的选择,其价值贯穿人的一生,并且会在关键时刻凸显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就肯定了对于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4]。

二、“明人伦”中的“徳”与“礼”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孟子极为推崇孔子的思想和理论,并在孔子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探索和完善,他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基础上,以“明人伦”为出发点,同样将成为“君子”和“圣人”作为个人修养的至高追求,认为人时时处处应当以此为目标和准绳来要求个人言行与德行,向着更好的自我努力。他认为个体单位的“小人”到“君子”再到“圣人”,能够直接影响国家的兴衰及发展,小的个体单位好了,社会自然就安定了,国家自然就得以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他们越来越追求个性的解放和个体的独立自由,这既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个体发展的追求方向;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是一个家庭的成员,是一个国家的一分子,是全人类的一个个体,唯有自身成为合格的人,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才能促进每一个阶段各个集体的完善和安定。在此过程中,他们更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从个体要求出发,还是从家庭、学校、社会需求出发,都应当给予大学生充分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成为向着“君子”方向发展的人,以此完成个人发展和各个层级集体发展的需求。那么,怎样成为这样的“君子”呢?孟子在孔子“克己复礼”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端”,他说:“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何谓“四端”?他解释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延展开来也就是说,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着重对他们的德行进行教化:要教他们善良,有恻隐之心,有容人之量;在做错事时会感到羞愧,做到自我检点和反思;在看到他人做坏事时,要能够明辨是非,嫉恶如仇;与人相处要懂得相互礼让,互相关怀,懂得礼让和承情,把握好分寸和尺度[5]。遇事遇人要能够区分善恶,懂得辨别是非,做一个明智的人。对于这些,唯有通过系统的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实现,这也就肯定了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重要价值,也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那就是教导大学生形成“徳”与“礼”的良好品质,做一个具备“四端”、明白“人伦”的人。孟子在孔子“克己复礼”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反求诸己”,这是对孔子理论的一大完善,也是一语中的,指出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正如孟子所言:“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贵在战胜自我,反省自身。遇到问题首先应当做的不是怨恨他人,从他人身上寻找发泄口,而是应当深入地反思自我,从自己身上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的途径。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身核心也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我,而不是一味地为自己的失败和受伤怨天尤人,这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敏感脆弱,容易自暴自弃或者产生厌世情绪,甚至是反人类、反社会人格的最基本途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6]。

三、“心、性、天”三者统一,明确了大学思政教育的追求

孟子看来,人分为“心、性、天”三者,其思想的本质与“天人合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这一说法恰到好处地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孟子在孔子“修身养性”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将个人的心性修养最终与“天”的范畴挂钩,与其“性善论”的教化理念不谋而合,人的本性源自天性与自然,最终修炼的至高境界也将归于自然,揭示了人的成长发展与天道人伦的关系,也提出了一切发展应当顺应“天”,归根结底,孟子认为的自我修养,本身在于对“心性”的修炼。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武装头脑的同时,还要有效地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在整个过程中,遭遇挫折、面临选择是必然的,出现彷徨和自我否定也是无可避免的,此时彼刻就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给予的意识来进行心性的修炼,遇事不慌张,沉着应对,冷静思考,通过自我反思进行局势的评判,为下一步的行为作出判断,对个人的智商和情商发展不断地提供新的参考数据[7],从而累积更多的成长养料。失败和成功都是人生必修的课程,而在这其中修的就是心性,是不断壮大自我汲取养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孟子还提出将“心、性、天”三者统一还需要“诚”与“思”,他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他提出“诚”是天道使然,任何时候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也可以拓展为道德、法度和行为准绳,它是客观存在的,不需要进行个人反复研究只需要去遵守的约定俗成的规矩制度。而“思”就是个人在不断地学习成长中对“道”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也是促成对“诚”的遵守和执行的过程。简言之,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才能实现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做到遵守法度,严于律己,有公德、有礼貌,以实现最终的自我成就。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不断地帮助他们进行“思”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机械性地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而是通过鲜活的例子提取出的道德智慧,是对社会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是引导学生向着正确道路行进的引航船。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挫折与失败,引领他们向着更好的明天行进,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同时成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共和的力量[8]。

猜你喜欢

性善论教化孟子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磨刀不误砍柴工
秋夜
从孟子“性善论”看“好为人师”的当代意义
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道德教育价值
浅析孟子的性善论
不走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