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梦龙小说中的商人形象

2019-12-26

文化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刘奇冯梦龙经商

肖 虹

冯梦龙笔下的“三言”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经典之作,“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中有大量关于商人的描写,塑造了大量饱满、充实的商人形象,其中涉及商人生活、商人经营活动的短片故事近70余篇。“三言”深入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文化思潮变化,故事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商人形象,有助于我们分析明代商业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三言”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文化认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目前成果来看,国内学者对“三言”中商人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象描写方法、商人道德心理状况两个方面,但是多数研究仅集中在某一点上,对商人连带的社会关系缺少描述。下文将从士商关系出发,揭示冯梦龙笔下的商人形象,以期能够对明代社会文化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一、冯梦龙笔下的士商关系

商人、文人是古代通俗小说中的主要角色,通俗小说中以对比士商形象差异、观念差异的描绘手法也屡见不鲜。“士”即古代的“读书人”,他们的发展方式主要通过“科举入仕”以进入官僚阶层、社会上层,而商人本身处于社会底层,和“士”追求的精神文化不同,商人更追求“利益”。通过独特的手法进行描绘,便能让两种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截然不同的人的人物形象生动且独到地展现出来[1]。

在“三言”中,商人、士有交集的描写桥段最为丰富,即“士不中则商,商而优则士”。明代科举制度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舟”,在“三言”中,大多数不能够“金榜题名、鱼跃龙门”的文士将今后的生活放在了“经商”这条道路上,如《杨八老越国奇逢》中描写的“杨八老”。杨八老本是文人,近三旬仍旧未金榜题名,家事日渐消乏。一日,杨八老便与妻子李氏商议:“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赀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由此可见,明代文人年过三十也未中举的情况较为常见,杨八老这个“老书生”在家境贫寒的情况下决定不再参加科举,继续走祖上的经商道路。《刘小官雌雄兄弟》又写到商人“刘公”,“刘公”收养刘奇、刘方,刘奇少时读书,甚有学问,于是试图参加科举,“鱼跃龙门”。然而刘奇参加科举期间不幸父母双亡,所以将自己一身学问传给“刘方”,而后“刘方”却表示自己为“女儿身”,遂刘奇、刘方二人结为夫妻,经营商人“刘公”遗留下的产业。《刘小官雌雄兄弟》《杨八老越国奇逢》对士商关系的描写方法相对特殊,但是在冯梦龙通俗小说中,此类案例不胜枚举。在“三言”中,士商关系是相对复杂的,这和冯梦龙身处的时代有直接关系,他所描绘的士商关系其实是明代文人、商人关系最为贴切、真实的写照[2]。冯梦龙身处的时代个性思潮高度发达,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个人的主体感性认知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而冯梦龙对商人独特的对比、转换描写方式,就将商人从商成因、个人思想变化、家庭变故等因素,充分描绘了出来。从现代思潮分析,冯梦龙笔下的士商关系是时代发展特定时段的短暂结合,是迫于生活压力的文人选择的角色转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古代科举制度的不合理以及传统名利观念的虚伪本质,凸显了明代古人追求个性的生存状态。

二、“三言”商人外貌特征

“三言”中的商人形象以干净、清秀为主,从小说中不难看出,多数描写商人外貌的段落都为“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商人往往追求高雅、精致的装扮,外貌虽不能胜过潘安、宋玉,也犹有“美人”风采,其中商人的“阴柔之美”更是显而易见。“三言”中的商人不仅注重外貌的精雕细琢,还注重内在的修养以及素质,这和上文中商人、文士的角色转换有关。多数商人因有过“科举”的生活经历,年少时往往饱读诗书,胜在知识渊博。如《闲云痷阮三偿冤债》中的阮三郎,冯梦龙对其描述为“阮三郎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诗词歌赋,般般皆晓”。并且,“三言”中商人往往八面玲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不仅男性角色如此,女性角色也有相似描述。《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冯梦龙就描绘“善聪”年仅十二,恪守礼仪,言行举止端庄得体。仅仅从“三言”中的商人形象分析,其中商人缺乏“市井之气”,文人气息较为浓厚,而此类商人虽心思缜密,却有缺乏自信、多愁善感等性格缺点,这些性格缺点为悲剧的描绘奠定了基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中的主人公本身有过科举经历,饱读诗书,算是有些许才华,但正是主人公宋金的读书经历,使其功利观念发生偏移。主人公宋金不求实干,被动消极面对变化,家境败落后只得沦落街头,被刘有才接济后仍旧不主动向上,顺从刘有才从商。而后,无论是在婚姻还是在生活等方面,宋金皆无主见,性情消极,最终刘有才不得不将其设法丢弃在荒山野岭中[3]。

三、“三言”商人经商特征

“三言”中的商人大多优柔寡断,缺乏商人应有的精明、坚毅、果决,但是大多数商人道德观端正,他们在经商过程中遵守正确的商人道德,讲究信用,讲究货真价实。如上文所述的《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奇、刘方就凭借物美价廉、价格公道的经商理念,让自己的生意越发兴隆[4]。无论是文士、商人之间的角色转化,还是商人可从商业中获得的经济利益,都似乎在阐述“商业非贱业”的理念。因古代特殊的统治、管理方式,商人被认定为“不务耕种”的末等人,经商所获得的财物被视为不义之财。而在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进行商业改革后,“经商”才被逐步推行。冯梦龙笔下形形色色的商人形象,描绘了商人如何历经角色变化并牟利的种种故事,同时描绘了商人如何不行正道、败光家产的故事,其强调的不外乎是一个核心观念“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多数从商贸活动中发家的商人,都依靠的是正确的商业道德观念、辛苦营运,这也揭示了明代商人特有的勤奋、刻苦形象[5]。《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黄善聪、李秀卿二人便辛勤经营香货营生,在南京、庐州贩卖,经过近十年的苦心经营,生活比之以往有了诸多不同之处;《徐老仆义愤成家》中的徐老仆,凭借一心执念,外出寻找经商营生,依靠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杭州、苏州、云山等地从“小本钱”到“大本钱”,一年光景便已经积攒两千余金,而徐老仆身旁人却疑惑,徐老仆总是趁钱,莫不是在做强盗打劫的勾当;《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中的汪信之,白手起家,仅凭自己头脑以及管理能力,赚得一身家当。常言道,“无奸不商”,但是“三言”中的商人却让人们看到了“守诚信、讲实干”的商人风采。

反观已有明代思想意识研究不难发现,“治商”一直是当代思想家、社会学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明代的“理欲之辩”也突出了“治商”重要性。“三言”中的商人经商观念,其间最为突出便是“治商、治生”,商人经商为养家糊口、安身立命,不仅是为生存,也是为社会地位,可见商人在明代的社会地位并不似唐代、宋代一般不堪。“三言”中不乏弃文不仕、别妇抛雏、离家远走的人物角色,但多数人物都凭借一身坚毅精神打拼,从不寄人篱下,最终挣得一身家当。“三言”中的商人,无疑是在恰当的时间段,抓住了能够满足养家糊口、安身立命需求的大好时机,并真正体现出明代商人讲诚信、讲公平的特殊风采,为当代商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此外,“三言”中的商人有着别具一格的时代精神,他们的经商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明代商业愈发繁荣,经商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商人开始到海外进行贸易,不断追求新的盈利点。正是这种积极的、开创的精神,造就了冯梦龙笔下独特的商人形象,也让整个故事显得更加饱满且富有创造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商人在我国古代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和多数人的价值观念有着差异。在政策、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商人的价值却一直被否定,“三言”中对商人的创作,不仅揭示了商人独特的形象,也公正客观反映了明代商人生活的变化以及当时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通过精神、外貌、道德三个方面的分析,可得知明代商人经商理念的多元化,以及明代商人的精神追求,这能够让我们对明代商业活动有更加客观的认知以及评价。“三言”中涉及的社会学内容丰富、宽泛,上述内容仅仅是“冰山一角”,只言片语描述难以丰富且完整地进行论述,只能够点到为止,望来者寄此深刻的阐发。

猜你喜欢

刘奇冯梦龙经商
从部队到经商,从员工到老板,从200万到2个亿,看好润刘爱民三十载奋斗史
东周列国志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西湾村采风
冯梦龙的谜语
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gulations of equity—based crowdfunding in China and USA
科学小卫士(三)
科学小卫士系列(二)幸福的流浪猫
智短汉
不洗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