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建设再思考
2019-12-26孙玉巧
孙玉巧
(枣庄学院图书馆,山东枣庄 277160)
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发展而来的更高级别的图书馆,是顺应社会发展与时代潮流,在建设智慧型社会、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智慧图书馆融先进性、开放性、系统性和智慧性于一体,将大大扩展图书馆在使用上的外延空间,更让用户充分体验到快捷、便利、高效的服务方式,也将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探讨已不是新课题,但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其中涉及各种软硬实力的配套构建,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撑,还需要思想观念的转变与适应。为此,有几个方面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 实体场馆的建构
智慧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环境下的虚拟空间,但“图书馆说到底是一个社会组织实体,运行环境与场所是图书馆发展的必备基础,失去这个基础,图书馆同样不能称之为图书馆”[1]。因此,实体场馆的建设非常重要,从总体设计到内部布局以及外部环境的配置都应围绕智慧发展理念进行。绿色发展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在建造或改造图书馆时首先要考虑到其绿色环保属性。建筑材料、装修材料、装饰材料、内部设施配置等必须是低碳环保型的,能用可再生资源的地方决不用不可再生资源,也可以考虑废物旧物改造,变废为宝。要充分利用自然光,降低对电的依赖,因此在设计之初要考虑到采光效果,多增设窗户,加高立体空间。利用太阳能发电,进一步节省电能。安装废水处理系统,将净化后的水用来浇灌绿植、拖地、冲刷厕所等。智慧图书馆需要在馆内多处安装一些智能设备,同时为各种学术会议、报告演讲提供活动场所,因此馆内环境应宽敞大气,高端优雅。
舒适的借阅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知识、能力得以提升,精神境界得以升华、眼界得以开阔,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加深了,人与书、人与机器之间也因互相直接接触而产生了情感,这是在虚拟空间中体会不到的感受。智慧图书馆是指人的智慧在图书馆资源、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应用,所以,说到智慧图书馆,万万不可把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从实体图书馆中脱离出来,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 智能技术的应用
“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形态基础上,受物质条件和环境制约的智能服务集合。”[2]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转变的过程中,有一定资金支持的图书馆为顺应时代发展与用户需求,在馆内设置WIFI、WLAN等无线网络,引进云计算技术,如网络交换机、服务器、存储器等,又引进数字资源,如超星期刊数据库、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Springer电子期刊数据库、CCC外文期刊网等外文数据库等。移动图书馆和RFID技术的应用更是让图书馆向智慧化转变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移动图书馆在接入用户手机、平板电脑的基础上,依托集成的海量信息资源与云服务共享体系,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资源搜索与获取、自助借阅管理和信息服务定制。RFID图书管理系统改变了图书馆服务模式,实现了自助借还、自动分拣、精确定位、自动排序、自动盘点等功能,在省时省力的同时,大大方便了用户,也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RFID图书管理系统还有很大的潜能可挖掘,如个性化服务等。
为方便用户更直观地体验智慧图书馆带来的智慧服务,馆内要安装具有自助打印、复印、扫描等功能的自助设备;在宽敞的地方安放触屏报刊阅读器,每天更新内容,使用户更直观、更便捷地分享最新的报刊杂志。很多高校已经与数据库商展开合作,研发出更高端、更适合自己的智慧系统。如南京大学图书馆的Find+智慧发现平台、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的感知型智慧图书馆示范系统等。智慧图书馆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很多设施还不完善。相信,随着人们对智慧领域的不断探索,新的更具人性化的智慧系统会接踵而来,为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3 智慧馆员的培养
随着技术的更新,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变得多样化;服务内容也不单单是简单地对馆藏资源的还入、借出和与用户面对面地直接交流;服务空间由原来单一的实体空间转变为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融合共生的局面。原来的服务模式、服务理念将越来越跟不上智慧服务的需要,因此,对馆员素质、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智慧服务将对图书馆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提高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智慧图书馆的运作是一个立体交叉式的运作,与外界的接触交流将更加频繁,人员往来也更加密切,与业界同行及经营商的合作更加紧密,道德素养高的人会高瞻远瞩、顾全大局、游刃有余地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同时把本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这也是人的智慧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的运用。因此,图书馆在平时要加强对馆员们的德育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请德育教师作讲座、排练德育节目、读一本好书、学习经典文献等,还可利用智能技术,利用手机客户端每天定时向全体馆员推送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故事、名垂千古的历史人物等,在潜移默化之下,馆员们的道德修养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智慧也会跟着上长,对个人、家庭、工作都大有裨益。
其次,要对馆员加强智能技术方面的培养。智慧图书馆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无线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为技术基础实现人(馆员、读者)、文献、建筑、设备等之间互联、感知的智慧化管理,并向读者提供泛在、便捷、开放、智慧化的服务”[3]。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大都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如信息搜索与咨询、自助借还、网上续借、新书荐购、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图书定位、自动分拣、个性化服务等,因此,图书馆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智能技术,并达到熟练运用,才能真正给读者提供智慧化的服务。
因以往图书馆对智能技术要求较低,只有负责技术层面的工作人员比较熟悉,其他人员知之甚少,因此对馆员们的培训不能操之过急,应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首先要请专家向馆员们介绍智慧图书馆的运作有哪些技术作支撑,然后分期分批地进行专门专项培训,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实体课堂形式,也可采用网络课堂形式,或者采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形式。其次,分批次派遣馆员外出培训学习,学习业界同行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再次,要加强与软件开发商与经营商的合作,研究开发更便捷、更具个性化的新软件、新系统,并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另外,针对各个图书馆的现状,有计划地引进高级技术人才,这对现有馆员的培养以及智慧图书馆的构建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 智慧图书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当下,智慧图书馆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与实践各方面还不成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认识上的误区。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大中城市图书馆及很多高校图书馆为了自身发展和满足用户需求,引进了一定的智能设备和系统,数字化、网络化达到一定水平,有些业内人士把智能理解成智慧,从而过分地强调智能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作用,淡化了人在图书馆中的核心地位。图书馆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撑,人的素质能力决定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因此,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始终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所在。
第二,资金问题。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大笔的资金来采购智能设备、进行技术研发,而每年投入到各个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是有限的,是有标准要求的,因此大都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一方面,建设智慧图书馆要循序渐进,有计划推进,不可操之过急。另一方面,为了节省资金,各图书馆之间应加强合作,整合各种资源,共同开发智能产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第三,现有人员技术水平问题。智慧图书馆需要一批能熟练操作智能系统的技术人才,实现与用户在虚拟空间交流、互动,而现有人员大都只掌握了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无法实现智慧服务。这就需要对现有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同时引进高级技术人才。
5 结语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需长期规划、慢慢推进的过程,它是在图书馆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实现的,旧馆的改造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新馆的建设也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所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并不是单方面的技术性的开发与延伸,我们在探索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的应用的同时,不可以脱离图书馆的基本职能。而且,实体场馆的搭建、虚拟空间的形成、智能技术的引进、高素质管理与服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培养,这一切也都需要时间的磨炼。
所以,智慧图书馆的开发,首先考验着我们本身的智慧。在这个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避开许多认识性的误区,也将面临很多实际性的挑战。但是我们相信经过图书馆人的努力,人的智慧将在图书馆事业建设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