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模式探索

2019-12-26田润智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德育家庭中职

田润智

(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山东聊城 252000)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职业学校在强调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注重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努力进行教学改革,改变原来课堂上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但中职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还有待提高。德育教育成为学生发展的关键要素,对学生能否更好地适应社会,让社会接受作用不容忽视。作为一名职业学校一线德育教育教学工作者,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并对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1 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现状

1.1 来自学校层面

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知识技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工人才的重任。在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发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对信息化和服务意识要求更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树立职业理想,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意识,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现实,中职学生还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抗挫折能力。而中职学生年龄比较小,心理不成熟,一旦走向社会,面对众多社会问题,有时感到迷茫无措,不知如何面对,有的消极对待,有的做出过激行为,这些问题都属于在学校都属于德育教育范畴,为了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中职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这不仅只是学校教学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问题。而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现状是,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学生德育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课时安排不够教学大纲要求,专业知识课挤压德育课时,造成德育课时减少,无法完成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有些德育任课教师专业性、知识性不足,思想意识、道德素质不强。德育课谁都可以去上,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甚至后勤人员都可以安排去上德育课,这些人上课,照本宣科,不注重学生实际,完全是为获得课时而上课,而不是为教育学生而上课,就根本不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更妄谈运用适应寻找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的问题,造成德育课程基本没有时效性。课外德育教育问题针对性、实践性,社会性不足,学生基本没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无法实现从德育理论到德育实践的提升,纯理论的说教灌输,不利于学生思想素质及整体素质的提高。

1.2 来自家庭层面

当今社会,家庭结构发生变异,家庭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离婚率高企,离婚率直线上升。过高的离婚率使得单亲家庭孩子数量激增,而单亲家庭会对孩子成长产生很多不利影响,而经常爆出的继母虐待孩子事件,孩子逼二婚父母离婚事件,也暴露出在父母重组家庭的过程中对孩子的伤害,对孩子思想成长的影响。有的伤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进而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许多非问题家庭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问题,现在中职学校有许多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这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有些还具有人际交往障碍,不爱交流,不会交流,自卑心理严重,他们生活得压抑心里痛苦,没有幽默感,不懂得自嘲开解自己,有的焦虑抑郁倾向明显,有的学生因为在家庭中长期缺少关爱和温暖,造成学生本身不懂得关心同学,不懂得善意批评是为了督促他进步,一旦和同学、教师之间出现问题不懂得如何处理,抵触情绪严重,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另一种家庭情况,中职学校的学生许多独生子女,两代甚至三代看管着一个孩子,家长娇惯,有的两代人在教育孩子时观念上产生分歧,让孩子无所适从。随着社会发展,家庭条件的改善,隔代长辈对孩子更加溺爱,造成孩子任性、霸道。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感、抵触情绪并行产生,导致孩子不爱学习、网瘾、玩手机、看电视、早恋、打架。在现实生活中,不科学的家教方式很多,典型的有三种:(1)是娇宠型,主要表现为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过于满足,从而使家庭的教育功能弱化。(2)是专制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说一不二,没有民主意识,不懂得尊重孩子,让孩子决定服从,“大家长”思想严重,不与孩子沟通谈心,造成孩子的心思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叛逆心理严重的孩子增多。(3)是放任型,主要表现为一些家长不约束孩子,对子女教育放任自流,不闻不问。 在家教内容上,重文化,轻能力,重视身体成长本身,忽略思想道德素质提高.

1.3 来自社会层面

(1)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发达的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各种宣传媒体的触角可以直接伸向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职业学校学生受各种社会环境影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社会环境中大量存在。社会环境中一旦有负面消息传来,有时学校、教师、家长都无能为力,不能全面阻止对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以自我我中心的个人主义和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个人英雄主义交替产生、对金钱的欲望与崇拜同时出现、不劳而获和享乐主义思想如影随形。这些负能量思想严重影响到青少年学生,产生许多不良的行为。

(2)目前,整个社会面临着无法回避的现实:一是毒品肆虐。大麻、可卡因、海洛因、摇头丸等,一股脑地涌进人们的生活,艾滋病人的数量逐年攀升,年龄越来越有向下趋势。二是奢靡之风日趋严重;大人们在比吃比穿比阔气,孩子也在模仿,一些孩子没有自己追求的价值目标。三是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现在一些电子游戏,各种直播小视频,里面包含许多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青少年的危害很深。有的学生打游戏需要充钱,无法向家长张口要钱,自己又没有经济来源,还抵挡不住游戏诱惑,就敲诈了另一名学生,两人就开始打架,过后,两人又分别找同伙,多人参与斗殴事件,其中有学生伤势严重,上升成犯罪行为。笔者曾经多次找学生谈心,问他们为什么对网络游戏那么迷恋?我得到的答案几乎是相同的,说是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在游戏里得到满足。中职学生业余时间相对充足,在生理、心理上还不成熟,控制力差,涉世不深,社会经验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全面,如果长期受不健康的文化影响,就会出现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重视。

2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模式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受学校、家庭、社会多种因素影响,除了客观原因,归根到底,青少年的自身素质才是决定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如果道德水平低下,法律意识淡薄,一旦形成错误的价值观,都极易导致青少年形成不良习惯和行为。全社会必须共同努力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方式,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模式。

2.1 学校方面

(1)建立学校全员育人模式。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让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成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任务。注重学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道德水平。全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修行自己的行为规范,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加强德育课程建设,重视德育教育教学。学校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安排德育课程,选派专业知识强、思想道德素质高的教师到德育教育第一线。中职德育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进一步推进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提高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生动性,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增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课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适合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引起他们学习德育理论的兴趣并通过内化,转化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学校各学科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融入德育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教育。

(3)学校要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寻求社会支持,扩展各类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去博物馆参观,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感受劳动人民的奋斗历程,增强参与到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去法庭聆听审案过程,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犯罪发生。让学生的性情通过一些外部条件的熏陶感染得以改善乃至升华。建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家校联系。

2.2 家庭方面

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即不溺爱,又不打压,尊重孩子,与孩子交朋友。积极进取,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努力奋斗,说文明用语,不打不骂,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孩子的榜样,用自己的良好行为感染教育孩子。既注重文化又注重能力培养,培养孩子身心健康,多与学校联系,及时发现孩子出现的问题,不任其发展,寻找积极的解决方法,尽快解决,不留“后遗症”,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3 社会方面

社会消除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职业教育的人才观。让学生感觉到实现技能提高也能很好就业,也能实现自我价值,增加社会认可度,消除中职学校学生自卑感,树立学生自信心,提升职校学生的幸福指数,提升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家庭、社会是中职学生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三者要密切配合,共同为培养中职学生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猜你喜欢

德育家庭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家庭“煮”夫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恋练有词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