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12-26姜春秋
姜春秋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1 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
近年来,艺术类考生在大学生群体的规模不断增加,对于他们这样的特殊群体而言,由于他们艺术类大学生所学课程较普通专业大学生而言更加广泛丰富,与社会的接触机会更多,他们在看待问题时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角度、观点及审美,这也使艺术类大学生大多有着与普通大学生不同的优势和特点,如艺术类大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感情丰富、社交广泛、独立性较强、追求自由和个人主义等。
由于艺术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在教育教学中的体验和感知更加丰富多样,理论的教授相对较少,这也导致了美术类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理论知识存在欠缺。也正是由于专业原因,艺术类大学生群体也存在一些共性的不足,如对问题思考不够深刻、对时事政治不感兴趣,价值取向多元等等。正是艺术类大学生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和不足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提高重视,综合施策,加以改善。
2 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在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提高了重视程度,改进了教育方式方法,如单一教育转变为多层次教育、专职教师转变为辅导员、课堂教育转变为寓教于乐等。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当前诸多高校仍存在着和教师在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在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环境等方面的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1)教育主体职责定位不准、教育观念有待转变。一方面,诸多高校均采用辅导员的形式对艺术类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除了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还要兼顾行政管理,如检查寝室卫生、指导课外活动、评优评先以及处理纠纷等诸多事宜,使得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占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另一方面,部分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认识不够准确,存在先入为主的观念,片面地的认为艺术类学生个性独特,不容易服从管理等,因而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过度注重管理,而疏于理论教育和引导。
(2)教育内容较为单一,忽视艺术类学生个体需求。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基本分为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五个方面,这些内容虽然能基本能够从整体上促进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和教育目标。但但是这些课程内容大多是基于哲学、政治及社会等宏观方面知识,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而言,他们相对于普通大学生具有更强的个性特点和更广泛的知识需求,这样一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很难满足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需求。这种情况下,辅导员也很难配合教师,也很难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不好。
(3)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以课堂为主,缺乏教育形式缺乏创新性的针对性。当前诸多高校在进行开展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组织学生学习时事政治和国家政策时,主要以集中学习、党团、文体、社团以及第二课堂等相关集体活动的形式开展。但由于艺术类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兴趣较低,进而常常出现一些工作时,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习惯于填鸭式、灌输式地将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这种教学形式对于思维活跃、性格活泼的艺术类大学生对高校所统一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提不起兴趣,不愿积极参加等情况。而言,十分缺乏吸引力,也导致了学生们在课堂被动听讲,课后消极完成作业,甚至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也使教学质量和效果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4)教育环境较为复杂,需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就社会环境而言,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和网络信息飞速发展,学生接触各类信息的机会和渠道大幅增加,导致部分学生将出名、赚钱作为人生的目标,出现认知偏差和错误的价值取向,进而忽视对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就家庭环境而言。部分家长过度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科学文化的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就学校环境而言。诸多高校和教师还存在应试教育观念,对学生的西乡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在为学生构建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大环境方面缺乏有效措施。
3 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3.1丰富教育主体的多样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教育主题必须多样化,从而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和引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的教师、辅导员除了注重教师的教育之外,还要适当注重教育主体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一方面,可从学生出发,通过选取学生干部、学生代表,组织名人作品欣赏、讲座等形式,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和先进性教育,发挥榜样的力量,以此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在学校范围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配套制度和措施,如适时开展心理咨询讲座,对艺术类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疏导等,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来补充课堂教育。
3.2 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就艺术类学生而言,他们既有普通大学生所具有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根据这一情况,辅导员可在学生专业课学习之余,灵活增设一些既具有文艺特色又包含文学、社会学、哲学等因而在对艺术类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在传统教育内容的主题班会,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将相关基础上,注重他们的个性特点,适当创新教育内容,从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在教育过程中,可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与艺术作品、艺术人物以及优秀艺术作品带来的社会效益等等方面结合,如在课堂中增加分析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政治意识等内容,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领会到其中的思想政治知识点,从而引导艺术类学生正确认识政治与艺术的关系,正确认识艺术作品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自觉抵制艺术与政治无关。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提升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同时,辅导员可通过与任课教师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让将教育学生在竞赛中展示个性的同时,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荣辱感和团队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艺术观。
3.3 提升教育方法的创新性
高校和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创新教育方法,通过隐性教育、沟通交流、渗透教育教学等潜移默化的方式,优化教育效果,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是隐性教育。即通过将有意识的灌输和无意识的熏陶相结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先进思想意识灌输到艺术类学生的思想中。其次是沟通交流。即注重加强和维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和感受,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以一种理解、尊重、宽容的态度区对待每一位艺术类学生,使感情教育作为先导,体现“人文关怀”,通过情感的交流、平等的对话等形式去并处他们思想上错误的观点。最后是渗透教育教学,即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团体活动当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相互渗透,从而有效提升艺术类学生的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性。
3.4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至关重要。一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群体在学习之余能够轻松地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到海量的信息。这其中难免有一些价值取向歪曲、低级趣味乃至违法新,这都对学生群体有着消极影响。因此,社会各个领域、行业、单位都应注重自身建设,确保为社会营造的舆论信息积极向上、立场坚定、取向正确,最大限度地为艺术类学生的生存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二要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在教育过程中,要避免用教师自己的固有的标准去评判艺术类学生的表现,要站在艺术类大学生的角度,理解和尊重他们。通过一系列人文活动的举办,逐渐消弭教师和学生对艺术类学生的偏见,净化校园环境。三要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观念可以说对孩子的影响最为严重。父母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及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也会同样影响孩子。因此,学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应当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才观,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才能使人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4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关乎着党的伟大工程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仅需要高校和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育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靠得住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