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教学中如何提升音乐表达的歌唱性

2019-12-25全昊坤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8期
关键词:歌唱性

【摘要】器乐演奏如同声乐演唱一样,都崇尚自然与歌唱性的音乐表达。现如今在我们日常的钢琴教学中,音乐性和歌唱性的培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各音乐专业院校也为钢琴专业的学生开设自弹自唱课程,旨在加强和提升学生音乐表达的歌唱性。本文将就日常钢琴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音乐表达的歌唱性,做出一些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歌唱性  听觉习惯  合理的呼吸  技巧训练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227-01

“歌唱性风格”的概念是由伦纳德·拉特纳(Leonard Ratner) 在他1980年的开创性著作《古典音乐》中首先提出的。15拉特纳指出, 在18世纪早期, 音乐与其他社会和文化领域的联系, 比如宗教祈祷、戏剧、娱乐、舞蹈、军队和狩猎等, 发展出了一系列典型的音型(characteristic figures)。这些不同的音型, 或称为音乐话题, 成为古典作曲家丰富的创作宝库。但是, 拉特纳对于其中“歌唱性风格”的解释篇幅十分有限, 仅仅对其音乐风格特征作了简单的一般性描述, 比如具有抒情性, 中速或歌唱性快板(singing allegro),突出长音符时值和窄音域的旋律。

一、良好的听觉习惯有助于提升音乐表达的歌唱性

器乐演奏之所以跟声乐演唱一样都需要强调音乐表达的歌唱性,原因很简单,因为歌唱性的乐句和音乐表达是最自然、最符合人们审美标准的。简而言之,歌唱性的乐句是好听的。所有声音的艺术归根结底又都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培养良好的听觉习惯、提高分辨音色的能力至关重要。在钢琴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不会“听”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在幼年刚开始接触音乐时就没有养生良好的听觉习惯,以至于在日后的弹奏中,即便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却缺少对于音色的变换和把控,对作品的风格性表达有所局限,乐曲的歌唱性更是大打折扣。因此在日常的钢琴教学中,除了侧重技术难点的解析和讲解之外,听觉训练也不可小觑。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醒学生用耳朵听、用心听,为学生示范弹奏,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分辨好声音,让学生去感受不同音色所带来的音乐变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听觉训练,一定会让学生逐渐对“听”引起重视并且逐渐成为习惯,当音色好听、旋律好听之后,音乐表达的歌唱性一定会随之提升。除此之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多听好的音乐会和质量好的音频资料,音乐形式可以不受限制。只有用耳朵多听、用心多感受。才能逐漸塑造好的听觉习惯和辨别能力,在弹奏时丰富音色变化和歌唱性、让音乐表达更生动。

二、合理的呼吸有助于提升音乐表达的歌唱性

音乐如同说话一样,都是声音的艺术;乐句也如同句子一样,需要呼吸和抑扬顿挫。在音乐的表达中,呼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我们的钢琴专业学生常常对乐句呼吸的理解不够透彻,误认为只要按照谱面上的连线将句子分句、抬手后重新落下即为呼吸。其实这只是生硬的断句,并不能称之为乐句间的呼吸。如此这般的“呼吸”只能让音乐听起来生硬并且缺少流动,也无法提升音乐表达的歌唱性。试想如果如此程式化的分句应用在我们平日说话和歌唱中,就会发觉到这是多么的不协调和不自然。因此在日常的钢琴教学中,钢琴教师为了提升学生音乐表达的歌唱性,通常会让他们先将所弹奏的旋律视唱出来,然后尝试用相同的句感进行弹奏。然而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在歌唱时是一种呼吸状态,弹奏时却又是另外一种。所以在先视唱后弹奏的教学方法中,一定要注意不只是简单的复制乐句的连贯性,更应该将歌唱中自然的呼吸感同身受的应用到弹奏当中,使呼吸自然并且与旋律相交相融。也只有将歌唱性的呼吸融入我们的钢琴弹奏中,才能真正更好的将旋律与呼吸相结合,让音乐充满生机和流动性,进而提升音乐表达的歌唱性。

三、夯实技巧训练是表达歌唱性的必要保障

英国钢琴教育家托拜厄斯·马太(Tobias Matthay, 1858-1945)在其钢琴演奏理论中提出:技巧是为音乐服务的,是达到音乐目的的一种手段,为了达到音乐和技巧的紧密结合,演奏者必须同时具备音乐能力与技巧能力,并运用这些能力把音乐构思和实际演奏相结合,从而在演奏中准确地体现音乐构思。在我们的日常钢琴教学中,对学生音乐性的培养和对听觉的塑造是提升音乐表达歌唱性的重要途径,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和关注技巧训练仍然是重中之重。基本功和技巧的练习是一切表达音乐的前提和基础,是弹奏一切好音色的先决条件。由于钢琴属于敲击性的键盘类乐器,乐器本身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弦乐或声乐那样自身具备歌唱性的演奏效果,因此为了表达连贯性和歌唱性,我们需要通过弹奏技巧和扎实的演奏方法才能奏出连贯而又富有歌唱性的乐句。在表达音乐歌唱性时,连奏的弹奏技巧和延音踏板最为常用,而连奏也一直是钢琴专业学生的技术难题。故而在教师的钢琴教学中,我们应当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解答和示范这些技术性难题,从技术的层面让学生理解如何提升音乐表达的歌唱性,让学生听并且感受由技术训练所带来的音乐色彩变化。

参考文献:

[1]Leonard Ratner. Classic Music:Expression, Form,and Style, New York:Schirmer Books, 1980.

[2]Tobias Matthay. The Act of Touch in all its Diversity, Longmans, Green And Co., 1924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

全昊坤(1990.3-),女,汉族,山东济宁人,讲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钢琴表演与教学。

猜你喜欢

歌唱性
二胡演奏的歌唱性追求探讨
中国现代抒情歌曲的成功之作
歌唱性是个好东西,但它到底是什么
论现代美学思潮影响下的钢琴演奏新趋向
歌唱性旋律的钢琴演奏技术探索
浅析歌唱性在音乐表演中的技巧与表现
浅谈钢琴表演艺术中的歌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