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课堂导入”谈如何让学生更快进入情境

2019-12-25齐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语文教学对策

齐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是当前教学方法急需创新改革的方向。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能够充分的渲染课堂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因此,教师如何设计课堂导入才能够使学生更快进入情境,是当前教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设计为例,通过分析当下高中语文课程导入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下课堂导入设计使学生更快进入教学情境的对策,以供高中语文教师做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导入 设计 对策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语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堂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为课堂教学开好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课堂教学的效率,并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要求。但是,从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看,很多教师对课堂导入部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也没有充分的利用课堂导入这一教学环节的优势,往往都是简单的几句课前交代便进入了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方法看似简洁,能够节约课堂时间,但事实上却与课堂导语的优势作用擦肩而过,这必然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设计好课堂导入环节,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当下,随着教改要求的深入,很多教师能够做到有意识的创新课堂导入,使其充分的服务于课堂教学,但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很多教师依旧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包括课堂的导入环节,整个课程的开始要么成了对相关重点知识温故,要么就是关于所学文章作者的生平简介,总之,都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简单的陈述,这些导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能够使学生掌握到一些知识,但是,这样的导语设计不仅使课程的开始就变得枯燥无味,还严重的忽视了课堂主体—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被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缺乏主动积极性,无法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

二、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导语设计使学生更快进入情境的对策

(一)创设情境导入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导入,能够使导语环节充分的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心理和生理都趋向于成熟,他们的情感更加的丰富,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因而,再用以生动形象、趣味横生的导语,会使学生全身心地去探索知识,而这些都要求教师要重视课堂导语的设计,并增加导语的趣味性,使其更加的生动形象。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在不断地创新,其中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将多媒体教学软件与课程导语设计相结合,能够使其更加的形象,且富于感染力。比如,在讲郁达夫《故都的秋》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关于秋天景象的图片,图片要符合文章内容所描述的景象,文中分别描述了五幅画面:秋晨小院、落槐归痕、秋蝉残鸣、闲话秋凉、胜日秋果,将题目插入图片下方,并配上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话语,内容要使作者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与秋色的清、静、悲凉相融合,从而表现出坐着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使学生融于作者笔下的秋景中,感受到作者孤独的心境。这样的情景导入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秋景的美、秋景的凄凉,还能使学生深入秋景之中,切实感受到作者心中的那一丝丝悲凉、一缕缕眷念的独在异乡的孤独感。

(二)创设疑问导入

创设疑问导入是根据学生的强烈好奇心理,正因为好奇,所以才探寻结果,在探寻结果的路上,就需要不断地思考。以创设疑问的导入法进行课堂导入,能够第一时间激发学生求求知的欲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进入康堂教学内容,从而探寻到想要的结果,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到了教学情境中,还使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发挥了自身的主动积极性,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在创设疑问导入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确保所设计的问题扣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里以及实际的接受能力,设计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兴趣爱好,又要符合现阶段的认知范围,难易程度一定要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学生在教师设问的环节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设计,疑问导入应用在课程的第二、三节课中,这样既能对之前的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又能很好地将接下来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衔接,使学生带着思考与疑问进入接下来的学习环节中。比如讲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文章的中心内容阐明了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第一部分的内容回答了“为什么要拿来”,在接下来的第二、三节课中主要回答的是“什么是拿来”,以及“怎样拿来”,当教师进行第二、三节课的讲解时,要首先对之前的课程内容进行回顾,使学生总结出“拿来”的原因,并提出接下来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课程的内容衔接起来,使学生在原有答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思考接下来的学习内容。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是活泼幽默中带着强烈的讽刺意味,各种反词、仿语的使用也是文章的观点更加的明确,讽刺的意味更加的浓烈,在学习的过程中,本就有着很强吸引力,加上教师的设问导入环节,更容易将学生带入到文章的内容中,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三)创设背景故事导入

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在于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品来源与不同社会背景下,但其能反映出的是一个时代的特点,包括社会状态、社会思想等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有着这样的同感,当课程的导入环节涉及课外的内容时,学生都会很感兴趣,并很投入的听教师讲述。这就说明创设背景故事导入会充分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教学情境中,横容易的理解课程的内容,并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在讲解苏轼的《石钟山记》时,可以将作者苏轼作为切入点,讲述文章写作时代的背景,以历史知识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事不目见不能臆断其有无”,讲述一个小故事,在课程的开始作为导入内容,以故事的浅显易懂性来启发学生,揭示出文章的中心主旨,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比如讲解莫泊桑《项链》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关于法国19世纪后半期社会贫民生活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在展示的过程中以引导的方式对图片的内容进行讲解,将19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平民生活作为课堂的导入内容,以国外文化的差异性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很快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课堂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充分的使用课堂导入环节,不仅能偶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吸收所学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的导入环节,并不斷丰富课堂导入的内容与方式,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加血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圣萍.课程导入艺术在高中语文新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4,8(12):72-72.

[2]张艳红.高中语文新课导入探讨[J].东北师范大学,2012,5(02):181-182.

[3]魏春妮.高中语文课堂导入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03):71-72.

[4]任志鸿.志鸿优化设计丛书—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高一语文上)[M].当海口:南方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语文教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