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模型,让边角关系深度呈现*
——2019年南通中考第17题的解法探究与思考

2019-12-25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张浩杰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24期
关键词:边角过点直角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张浩杰

纵观南通中考近三年的填空题,都有一道涉及反比例函数图像与几何图形完美结合的中档题,意在挖掘边和角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重在考查学生从形的角度突破,从数的角度解决的基本技能、基本路径,旨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深层次理解图形的“边角关系”.

一、原题呈现

(2019年南通中考)如图1,过点C(3,4)的直线y=2x+b交x轴于点A,∠ABC=90°,AB=CB,曲线y=(x>0)过点B,将点A沿y轴的正方向平移a个单位长度恰好落在该曲线上,则a的值为______.

图1

图2

二、方法思考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发现△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特殊角、边的关系、边角关系及延伸而出的其他相关性质.结合问题,解决的关键点在于求出k的值,可以从数或形的角度攻克.

1.构造“K”型(全等三角形)

(1)如图2,以点C为直角顶点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ACD,分别过点C作x轴的平行线,过A、D两点作y轴的平行线,交于N、M两点,可以发现由已知可求得直线AC∶y=2x-2、点A(1,0),则CM=AN=4,DM=CN=2,则点D(7,2).由CB⊥AD,得B是AD的中点,则点B(4,1),则抛物线为,可求得a=4.

(2)如图3,过点B作BD⊥AC,垂足为点D,则D为AC的中点,则点D(2,2).同(1)构造“K”型,则AN=DM=2,DN=BM=1,则点B(4,1),则抛物线为y=,可求得a=4.

图3

图4

2.构造一线三等角模型

如图5,分别过点C、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P、M,分别以PC、BM为直角边在PC左侧、BM右侧作等腰直角△PCD、△BMN.则.又AD=2,CD=,则BM=MN=1,AN=4,则点B(4,1),则抛物线为,可求得a=4.

图5

图6

3.构造两角和为45°模型

如图6,构造矩形ANMD.由∠CAB=45°,得∠NAC+∠BAD=45°.可求得tan∠NAC=.若能求出tan∠BAD,则同样可求出点B的坐标.如何求tan∠BAD?可以通过以下探究过程实现.

如图7,矩形ABCD中,∠EAF=45°,且满足△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可求得.根据以上方法在图6中可求得,则点B(4,1),则抛物线为y=,可求得a=4.

三、解后再思

1.45°角的联想

(1)抓住45°角,构造“K”型或一线三等角,利用“边角”关系,形成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为形向数转化打下基础.在“K”型构造上,需找直角,可利用现有的,如方法1(3);可以借助已知点作为直角顶点,如方法1(1);也可利用图形的性质去构造,如方法1(2).对于一线三等角而言,主要还是相似模型的构建,真正让边角关系无处不在.

(2)从一个角为45°转化为两角和为45°,通过构造矩形,可推导出“45°+”的正切公式,其本质涉及高中知识:两角和的正切公式tan(α+β)=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究推导其他一些性质:如当α=β时;如α+β=45°,且知其中一角的正切值,则可求另一角的正切值(三者可知二求一).利用这些探究,可将较为复杂的边角之间的比例关系轻松破解.

图7

图8

2.三角形边角关系之间的变化,形成变式

路径(1),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度数发生变化,如:把“∠ABC=90°,AB=CB”改为“直角△ABC中,∠CAB=30°或60°”,其他不变,以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适用,变化的是构造“K”型中,由全等三角形转为相似三角形.

路径(2),三角形形状的改变,“∠ABC=90°,AB=CB”改为“等边△ABC”,改编如下:

如图8,过点C(3,4)的直线y=2x+b交x轴于点A,△ABC是等边三角形,曲线y=(x>0)过点B,将点A沿y轴的正方向平移a个单位长度恰好落在该曲线上,则a的值为______.

路径(3),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生变化,如:“∠ABC=90°,AB=CB”改为“Rt△ABC,且”,即:

如图1,过点C(3,4)的直线y=2x+b交x轴于点A,△ABC是直角三角形,且,曲线y=(x>0)过点B,将点A沿y轴的正方向平移a个单位长度恰好落在该曲线上,则a的值为______.

3.解题教学走向深度

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相关,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在于解题的质量而非数量,解题质量的提升路在何方?教会学生有想法,教会学生有对比,教会学生有反思,则是重中之重.本题的研究看似用好45°角,其本质可以延伸于角的存在性问题的思考策略,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解决本题的思路有多种,从基本思路到思路优化再到高位思考,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方法的融会贯通,达到触类旁通的功效,尤其是推导“45°+”正切公式的历程,激发学生对于高中知识探究的欲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解题教学的着力点要落在学法指导上.当然,解题教学的发展点要落在问题演变上,从一题走向一类,从而让学生从变化中发现不变的结构,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有效提炼,真正实现学生从学解题达到会解题,使解题教学走向深度教学.

猜你喜欢

边角过点直角
应用旋转的性质求边角
边角双核互相转,环环相扣不变心——解三角形经典题突破
包边角钢在大直径立式圆筒型钢制储罐中的技术应用
公交车逃生窗为什么要砸边角处
一个圆锥曲线性质的推广
多少个直角
巧用“一线三直角”模型解题
化归矩形证直角
建立表象感知属性
——《认识直角》教学片断与解读
数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