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2019-12-24王丽卿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1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王丽卿

摘 要: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认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主要为心理困扰、自适应性、阶段性以及累积性。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教育有效性

大学阶段是人心理、生理成长的关键阶段,相较于初中、高中阶段,大学生活的开放性、独立性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多的考验。虽然从总体上来说,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还是稳定、健康的,但随着当代社会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以及现代信息通讯设备的普及,大学生在求学期间的心理状态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进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文章就此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分析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其生理、心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们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些变化,那么就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具有典型的大学生群体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困扰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特点

心理问题以其轻重程度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心理困扰、心理障碍以及心理疾病。心理困扰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短暂的焦虑、烦恼等不良情绪,一般通过自我调适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没有可辨认的临床综合症;心理障碍具有临床综合症,但却非器质性,一般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是心理医生来进行治疗,具有严重心理障碍的需辅助药物治疗;心理疾病则往往由大脑功能失调引起,会导致人的精神活动出现障碍,其治疗已经属于精神病学的范畴,需要由专业的精神病医生来进行诊治。在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困扰,只有少数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心理困扰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映,在这一成长的关键阶段,大学生要面临来自学业、生活、就业以及情感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出现一些适应性的心理波动变化实属正常,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本质属性及主要特点。

(二)自适应性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特点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得到妥善解决的。基于大学生的心理困扰一般都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而正常的困扰型的心理反应,通常不用采取专门的心理干预措施,通过自我调节、自我适应、自我控制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只有少数心理困扰问题由于长期得不到良好的调适,可能会导致发展成心理障碍。

自适应性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特点。大学生的心理困扰问题是其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具有群体特征,而随着大学生的不断成长,学识增长、阅历丰富,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会不断提升,一些心理困扰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自然地自我调适,进而化解。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阶段性的特征,表现为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会从开始的不适应到逐步适应再到基本适应,其心理困扰会随着不同阶段的变化逐步减少,有些心理困扰会得到逐步调适解决,而有些心理困扰则会突出。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在大学一年级到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困扰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业和人际交往方面,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关键时期;而在大学三、四年级,心理问题的产生更多的趋于就业、情感及人际关系方面,心理困扰的重点在发生明显的转移。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形势较为严峻,就业问题及经济问题成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

(四)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累积性特点

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非是在大学阶段才产生的,有些心理困扰可能在更早的中学阶段就已经产生,到大学生阶段才更明显的显露出来,而且随着进入大学,旧的心理困扰未解决,一些新的心理困扰又出现,呈现出新旧交织累积的特点。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在大一新生中,心理困扰的问题更为突出,且很多问题是在高中阶段就已经产生并积累,再加上很多大学新生第一次离开熟悉的环境独立生活,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面临着多重考验,很容易因为问题的累积而导致心理产生困扰。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目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由于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认识不够充分,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不足,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心理问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现实问题,而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提升其有效性的关键。

(一)正确分类是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

目前,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存在概念混淆、认识不清的问题,对于到底什么是心理问题,到底什么才叫心理健康,很多人没有清晰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不足。因此,正确认识并分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也就是说,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前,必须要客观准确的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正确区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三种类型,即心理困扰、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心理困扰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它完全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得到有效解决,而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则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需要通过心理诊断才能确定,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才能解决。

(二)自我调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前文已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困扰,而克服心理困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调适,通过自我调适,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心理困扰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这就表明,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增强其心理素质及心理自助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着力点。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在大学生产生心理困扰时,有39.53%的人会选择通过自我调节来解决,也是大学生在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时的首选方法。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多的教会他们自我调适的方法及心理健康知識,让大学生通过自我调适来解决其心理问题,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三)分階段、有重点的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阶段性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分阶段、有重点的开展实施。

大一新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群体。因此,针对大一新生,应重点开展适应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大一新生面临着诸多的适应性问题,如一些大一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在学业、人际交往等方面容易产生焦虑问题。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重点教会学生如何适应大学新的生活及学习环境,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与能力,树立面对环境变化的勇气与信心,其阶段性的心理困扰问题自然会得到有效的过渡。

对于大二、大三学生而言,在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后,其在人际交往及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会比较突出。针对这一阶段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重点关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方面,教会大学生人际交往基本技巧与方法,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在这一阶段,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也是至关重要的,其重点在于教会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关系等。

在大学四年级,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了就业方面。面对即将发生的环境变化,很多大学生对于进入社会后的就业问题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便会形成心理问题。针对这一阶段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重点集中在就业心理教育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环境及就业形势,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树立就业信心,要让大学生们明白,进入社会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三、结语

大学生群体有其自身的心理问题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抓住这些心理问题的特点来开展实施,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也日趋复杂,只有不断的深入研究、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时代性,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同,这一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淑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以心理咨询案例浅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2):139-140.

[2] 罗晓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8,39(01):112-118.

[3] 佘双好.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生成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7):27-31.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