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同伴教育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9-12-24查玉良

关键词:同伴教育小组合作

查玉良

摘 要:我校从2013年开始试行“自主学习,同伴教育”的课改模式。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阐述了如何在同伴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同伴教育;同伴心理;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1-044-1

初中生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害怕孤蚀、害怕寂寞,特别喜欢结伴参加群体性的活动,希望得到同伴的关心和认可,因此,笔者在班级开展了以同伴教育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并收到很好的成效。

一、发挥小组合作同伴教育功能,促进同伴心理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间形成良好同伴教育的基础。笔者先把班级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每组6个人,各小组成员的分配要大致相当,确保每个小组组员之间可以互帮互学。一般按学习和习惯,可以分为2个A、2个B、2个C,A表示学习和习惯比较好的同学,其他次之。行政组长一般在A类学生中产生,可以通过投票选举或自荐竞选确定。然后由学校“班组文化建设团队”负责培训。培训后由行政组长组织各小组成员做下列事情:1.“起组名,定组规,提口号”;2.确定各学科组长,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3.协调好小组成员的关系,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4.做好榜样,引领好小组成员等等,其中小组长的作用很大。由A类同学影响带动B类和C类同学,这样同伴关系会变得更加密切,小组间也会有积极良好的竞争状态。既可以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课后学习的关注。

我们学校“自主学习,同伴教育”的课改模式采用“六步三查”的课堂流程,每一步都赋予一定的分值,用量化的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其中包括:预习、讨论、展示、点评、纪律、反馈等六项。我们称之为“学习表现积分”。每天进行统计、汇总(分个人、小组),每个月评比一次,按总分评选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并进行表彰奖励。为取得高数,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在积极的努力,从“预习”开始,到“课堂反馈”六步结束,每一步都要争取得分,并保证不失分。在这一过程中,组长的作用很重要,要组织协调小组成员想方设法争取得分,作为小组成员要全力以赴,不拖后腿,在自己得分的同时,也为小组增光。在这种激励机制下,A类学生就会主动帮助带动B类学生和C类学生,C类学生也会在大家的影响带动下自觉自愿地去做好自己的事情(包括六步三查的每一步)。因为一旦扣分就要影响到个人的面子,还要影响到小组的积分,进而影响到每月的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的评比。因此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评价打分十分敏感,有分必争,甚至到了斤斤计较的地步,无形中就形成的一种心理合力,成为了学生积极进取的強大内因,成为了提高课堂效益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正能量。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我任教初二17班数学,班上有个学生叫张文豪,刚进初一时由于性格内向,不善讲话,上课只是默默的坐在那独自学习,从不参与小组讨论。后来,班主任了解情况后把他放在另一个比较活跃的小组,同时交待组长和小组成员平时要多与他沟通交流,做什么事要一起带着他,特别是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让张文豪同学参与进来,尽可能让他多发言,给他展示的机会。慢慢地,在大家的鼓励帮助下张文豪同学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能主动地参与小组讨论,举手发言,为小组争得分数,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了,他自己也由衷地感到高兴。特别是进入初二以后,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名列班级前茅,这更增加学习的动力。期中考试过后主动向班主任提出要求做行政组长。家长也感到特别惊喜,每天回家后都主动与父母谈论班级、小组、学生发生的事情。去年中考张文豪同学优异的成绩录取木渎高级中学。

在小组活跃的学习气氛和同伴心理引导下,许多学生改变了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

二、小组合作模式下“师徒结对”对同伴心理的影响

对初中生而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就是在心理上最在乎同伴对自己的评价。基于此,我们试图打造这样一个学习“共同体”——“师徒结对”。学生师父以小老师的身份出现,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带动学生徒弟。

这种模式与新老教师结对相类似,在班级每个小组中选取一个A类学生担任“师父”,同时选取一个C类学生担任“徒弟”,这样小组成员之间既是同学关系,也是“师徒”关系,不仅拉近了小组各成员之间的距离,让同伴友谊成为学习内驱力,更能激发同伴间的学习热情,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共同体”。

在小组“討论”环节,学生师父带着学生徒弟,进行“对学”,“师徒”之间由于没有距离,没有压力,“徒弟”们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父”能及时、耐心、毫无保留地给“徒弟”解答各种疑惑,直到弄懂为止。这种零距离的帮教把知识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诠释,会更直接、更清楚,“徒弟”们学的更轻松、更有效。在“大展示”环节,由于“师父”们基本功扎实,解题思路清晰,讲话比较流畅,可以给“徒弟”们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这也正是“徒弟”们需要学习模仿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教、学习,“徒弟”们试着代表自己的小组进行大展示,此时“师父”们就会站在“徒弟”们的旁边:一是为“徒弟”壮胆、鼓劲、二是当“徒弟”展示出现错误时及时纠正或当“徒弟”展示不下去时及时补位,帮助“徒弟”完成展示。所有这些无形之中都会对“徒弟”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进而影响徒弟的学习,产生学习的动力,增加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同伴教育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同伴之间通过学习上的合作交流、结对帮扶、思维碰撞,用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周边的同伴,进而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达到心理上的共鸣,最终使大家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同伴教育小组合作
论同伴教育在游泳教学中的价值
同伴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影响
国外高校图书馆同伴教育的进展研究
基于同伴教育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探索
试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同伴教育的运用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