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引导家长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方法浅析

2019-12-24吴丽业

关键词:科学素养培养方法生物

吴丽业

摘 要: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生物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它不仅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终生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还与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创造性、自信心和抗挫能力等品质的形成息息相关。生物教师除了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加大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力度以外,还应该注重社会资源的开发,尤其要注重引导家长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本文阐述了教师引导家长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1-003-2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93.6%的受访者觉得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非常必要。这证明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但能够了解采用何种方法才能使孩子形成科学素养的家长并不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小学阶段的家长还能够不同程度地满足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开展一些小型的种植和养殖活动,或者陪同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和感受,甚至能够积极地查阅资料来解答学生对生命现象的疑问。然而,在孩子进入中学后,家长对他们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支持力度明显降低,有的还错误地认为开展生物科学探索活动与提高成绩相矛盾,开始约束或阻止学生参加与考试成绩无直接关系的科技活动。针对这种现状,生物教师应该采用家长乐于接受的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一、提高家长对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认识

因为亲情的关系,学生更能从家长的反馈中,判断自己的发现和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家长应该积极地关注和回应学生的科学兴趣、探索言行,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家长的关注、参与和陪伴会让学生更有信心和动力投入到生物科学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劝说家长不对学生讽刺挖苦,反对用“你以为你是科学家呵,穷折腾什么呵?”“考试成绩不怎么样,搞这些没用的东西倒来精神了!”这种不耐烦的语言打击学生的自信,避免家长的不当行为扼杀了学生刚萌芽的科学探究欲望。

教师影响家长对生物科学素养认识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用事例来证明。用科学家、社会名人及考入名校的学生都具备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的事实,来说服家长,特别是身边熟悉的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成长发展中生物科学素养所起的作用最有说服力。对文化水平高的家长,可以从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兴趣爱好及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等方面,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家长意识到科学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的个性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初步形成等方面都会产生正面影响,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教师同时也要强调,科学素养的提高,可以增强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过去“读死书、死读书”造就书呆子的状况,从而让学生更加适应中考和高考开放灵活的命题形式。

二、引导家长掌握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正确方法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的渐进的过程。家长需要有耐心,无论是否知道问题的答案,都要把这种探索、认知的机会留给学生。家长陪伴和引导学生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不能马上就得出结论:一句“这个谁不知道呵”,足以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对科学失去兴趣,不敢大胆地去尝试和探索。还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无知,或者是他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家长不仅要有接纳的态度,还要让学生明白科学成果的取得必然会经历无数失败,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提取青蒿素,就是在长期艰苦的探索和排除无数的错误之后才成功的。因此,用欣赏和鼓励来锻炼学生的耐挫能力,这是学生成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志品质之一。

家长要把科学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但不等于让家长置身事外。首先,家长要通过语言沟通,支持学生的科学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去进行深入探究。语言沟通首先要专注倾听,鼓励孩子更多地交流,交流意味着更多的观察和思考(当然这也是增进亲情的良好互动机会)。

其次,家长要幫助学生组织语言。重复描述学生不会的表达,延伸和重构他们用错的词汇和语句,不动声色地正确示范,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帮助学生建立零散现象间的逻辑关联,鼓励进一步探究。科学探究本身就有严谨的方法和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和得出结论),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我们传统的探究往往会直接从现象就得出了结论,虽然我们现在知道科学探究有规范的程序,但传统的思维习惯还是要有意识地克服,防止不自觉地把孩子带到沟里去。另外还要多提开放性问题,让孩子发散思考,封闭性问题会让学生觉得有压力,因为知道对错评价,就会惧怕犯错,进而不敢思考(不能把什么都规定好了,让学生去验证,把实验活动等同于学校的文化考试)。

三是家长要把科普读物跟生活体验相结合,让学生把科学精神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和发展。真正的科学素养是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探究科学的体验、能力和思维的建构。阅读科普读物不是完成任务般地读书,规定每天要读多少内容,写多少感想,把有趣的读书变成简单的数量考核,抹杀了科普读物的真正作用。科普阅读应该是一种打开视野、拓宽知识面、了解无法亲身体验事情的学习方式。所以读书不能着急,要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以更灵活、更有弹性、更有针对性的方式,比如去动物园后翻出有关动物的内容,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书中自己找到答案。学生在找到答案后的那种愉悦和成就感是别无替代的,会促使学生把书籍当成在生活中探索科学的资源,这是学终身发展和个人创造力提升的一种重要品质。

三、帮助家长学会运用资源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取材自然资源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各地的山水园林、动植物园和自然景观,甚至绿化较好的居民小区,都是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良好资源,特别是当地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优势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家长进行推荐。

2.学会查阅文献资料

科学期刊和文献是进行科学探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也可以使用网络。但网上经常会有错误的信息和不科学的认知,有问题问百度,很多时候会发现百度也会错得离谱,教师应该及时提醒家长,使用时要注意鉴别。有条件的建议使用专业网站。

学校专业老师是最直接的指导资源,请教老师不仅能对孩子的疑惑给予正确的解释,使科学探究的方法更规范、方向更明确,还能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信。

3.寻求科研机构的帮助

高校和社会科研机构中不仅有良好的科研设备,还有相关的专家学者,是提高孩子科学素养达到更高层次最可靠的保障。教师要鼓励家长求助科研结构,提高科学探究的层次和准确性。

4.鼓励学生参与专项活动

教师要动员家长支持学生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和全国、省、市科研志愿者活动,这不仅能让学生在同伴交流中学会合作沟通,能够有机会与专家学者直接对话开拓视野,还能够在获得奖励和肯定中激发学习热情。

四、设计家庭适宜开展的生物科技活动

全国各地学生在家庭开展生物科学活动现状差异明显,一线城市层次高,参与度广,中小城市虽然有这方面的意识,但多数家庭尚没有重视起来。即使已经积极开展此类活动的家长,大多也苦于不知从何处入手更合适,有的还仅限于低年级学生养蚕宝宝的初级阶段,影响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全方位、整体性展开,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实际,为家长设计出生物科技活动方案。

生物科技活动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和实验,教师可以据此为家庭设计自行开展研究的项目。如开展符合当地气候条件和经济水平的阳台种植和养殖,让学生通过观察增加知识积累;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非生物因素变量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和得出正确结论。当然观察和实验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观察发现了问题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不仅是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也是家长应该重视的家教环节。因此,学校应该和家长进行良性互动,利用身边的资源對学生进行无痕的教育,使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变成一件有趣的、没有负担的、自然而然的事情。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江苏 连云港222023)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培养方法生物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第12话 完美生物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