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体育项目助力学校体育发展
——以习水红苗斗脚舞为例

2019-12-24周海澜罗露遵义师范学院黔北文化研究中心贵州遵义563006遵义市第十六中学贵州遵义563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习水习水县体育项目

□ 周海澜罗露(.遵义师范学院黔北文化研究中心 贵州 遵义 563006;.遵义市第十六中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旨在加速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在其提出的五大战略任务中,“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尤为引人注目,其中提到,“推动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的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并且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1、研究目的

当今世界,西方竞技体育席卷全球,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世界杯等在赚足人们眼球的同时,也将西方的体育价值观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对各国的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之相对应,代表我国中华体育精神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使其在青少年中更好的普及、传递,使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项目拥有越来越多的继承者,为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建设贡献力量就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习水县红苗斗脚舞为例,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如何走进校园、深入青少年,进而实现其与学校体育之间的良性发展。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高校图书馆等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体育发展”、“习水红苗斗脚舞”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学校体育发展进行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二者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的问题与瓶颈,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2.2、实证调查法

本研究具有扎实的实践基础,为了对习水县红苗斗脚舞进行更为直观的认识与了解,作者曾与其他课题组成员深入良村镇黄木水村、大坡乡,桑木镇大坝村、回龙镇、塘房苗寨,目里村小溪沟苗寨、良村甘溪苗寨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文字注释和摄录等方式对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现状和发展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也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3、研究结果

3.1、习水红苗斗脚舞简介

贵州省内部苗族众多,是其主要特色之一,其中的习水县是曾经红军“四渡赤水”的主战场,历史悠久、意义深刻。习水苗族内部的三个支系——红苗、兰苗和白苗中,红苗所占比重最大,达到98%,之所以被称为“红苗”,是因为其服饰的颜色基本都以红色为主,鲜艳醒目。在其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并发展出了一种极具代表性和特色的体育活动——斗脚舞,在苗语中被称为“扭逗”。具体说来,是指由二人或者四人形成一组或者多组进行表演,以芦笙为伴奏,通过脚、膝、腰、臀、肩、头等部位相互击碰、跳跃斗脚,极具观赏性和锻炼价值。2009年9月3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下发了 《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正式公布了习水县红苗斗脚舞被列为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本文以习水红苗斗脚舞为代表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

3.2、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的意义

学校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与发展一直颇受外界关注,特别是其对于青少年良好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此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自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将使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要使民族体育运动有所发展,使之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一部分,一个实际的方法就是要融入学校体育。

(1)丰富学校体育的资源,增强趣味性。

学校体育是一个人一生中形成体育认知、培养体育习惯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在学校体育中所接触到的东西会深刻、长久的影响到其随后人生各个不同阶段中对于体育的认识和选择。“少年强,则中国强”。因此,学校体育在注重诸如知识性、价值性等其他特点之前,应最先着重趣味性的培养,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青少年体育习惯的养成可谓再合适不过。

与传统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相比,以习水红苗斗脚舞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疑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篮球、足球、跳高、跳远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体育项目基本伴随着每个人的孩提时代和青少年时代,普适性足够但趣味性不足,大部分的学生也难以在其中实现对于自我的认同和提升,更难以真正完成体育兴趣的培养目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以习水红苗斗脚舞为例,根据其延伸、编创出来的斗脚舞操就具有极强的游戏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当今体育课与体育活动的枯燥程度,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继而培养其体育兴趣。同时,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斗脚舞操并不需要专业的场地、器材和设备,更涉及不到过多的经费,这些特点对于一些地处偏远地区、教学条件并不先进的学校来说无疑是更为重要和更具吸引力的。

(2)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本身就肩负着传递、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但如何更加有成效的实现这一目标,青少年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各种外来文化传播、渗透到我国,尤其是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诸如NBA等国外联赛在国内掀起的热潮就是示例。而在苗族地区,年轻人也不可避免的向往流行文化、走出大山去到并融入外面的世界,导致其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濒临失传、落寞的处境。

故此,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校园就具有更加重大和现实的意义。青少年在学校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接触到诸如斗脚舞操之类的体育项目,在激发其参与兴趣和热情的同时,更能燃起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向往;同时,还能深入、细致的对其传授参与这项运动的规则、技巧,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传统文化继承人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此阶段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即使学生们将来走出大山、工作生活在城市之中,民族传统体育的种子也早已在其心中生根发芽,他们就可以继续将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且不囿于所处地理环境的限制,从根本上解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问题,并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3)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均衡发展。

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由于历史原因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全面复兴以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体坛的崛起为代表。在一段时间内,竞技体育成为我国塑造国家形象、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虽然涌现出了一批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不均衡、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发展不充分的现实也是确实存在的。而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实现三者的平衡发展无疑是必须更是必要的。

现代社会的竞技体育是以西方的体育项目为主体的,我国的相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难以成为主流进入国际竞技舞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其的继承与弘扬,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就是其发展过程中难得的大环境与土壤。将以斗脚舞操为代表的民族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一方面丰富了学校体育的资源和形式、提升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家庭体育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当地家庭成员对于体育的共同参与、有助于家庭氛围的和谐与融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体育自然是社会体育的重要代表。

3.3、具体举措

(1)多渠道培养人才。

人才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那些拥有独特技艺的民间艺人,如斗脚舞民间艺人等,更应充分发挥他们的光和热,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做出贡献。在民族体育项目进校园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定期邀请相关的民间艺人来校进行文艺表演、现场教学等,使他们精湛的技艺得以展现在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面前;另一方面学校也应组织体育教师等相关人员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通过面授或者视频学习的形式培养一批合格的“民族体育传承者”,从而为其在学校体育中的良好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多形式开展活动。

对于以斗脚舞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是其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自身的特点使得它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形式进行弘扬——在校园内举办相应的文化节或者文艺表演等。这是由斗脚舞等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民族传统体育多以群体形式进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因此,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大型文艺表演等也都是十分适合其开展的场合,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更是一堂生动而精彩的传统文化教育课,意义非凡。

(3)因地制宜,统一规划。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常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如斗脚舞就是贵州省习水县的一大特色,因此各地区应努力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因地制宜的纳入所在地区的体育教学中,形成具有县域、市域乃至省域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教学课程。同时,在同一区域内,应注重方方面面的协调和统一,如斗脚舞的音乐配置、比赛规则和竞赛方法等,这不仅有利于其在相应范围内的规范发展,也能为不同学校之间的切磋创造便利条件。

(4)打造品牌,提升高度。

我国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一些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不仅是民族传统体育本身的损失,更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损失。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除了将其活动形式在更广范围内、更年轻的群体内进行传播,其自身的文化价值也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例如,校园内部有关斗脚舞的课程和文化活动等都可以定期向社会开放,并在形成一定规模后通过媒体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保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同时,为当地人民增收、创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同时,对于其文化价值的研究也应成为各级学校的重点,如习水县土和村“习水县第四中学红苗文化课题研究基地”的设立就颇具示范效应。

4、结语

在建设新时代体育强国的过程中,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承无疑是尤为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载体,理应受到重视与关注。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在现今应以我们的青少年作为重点,助力学校体育发展的同时也为自身的腾飞插上翅膀,借由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平台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习水习水县体育项目
习水县关工委受习水县委表扬通报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中国建筑(三章)
习水县关工委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
成语魔方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习水县离退局举行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工作宣讲会
习水探索
贵州省习水县
贵州习水黄金湾汉代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