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进展

2019-12-24秦露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江苏南京21001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后备竞技运动员

□ 秦露(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江苏 南京 210014)

1、导言

2011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 《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运动员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群体,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切实做好运动员保障工作,对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强调了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阶段的文化教育工作,打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基础。以及各级运动队要进一步加强科学训练,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为运动员进行文化学习安排出必要的时间。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每个人的精力又有限,若青少年偏重于运动成绩,将大量时间与精力花费在训练上,在文化学习方面可支配的时间与精力完全不足,逐渐跟不上学校教育的进度。二者就会存在冲突。这里的学训矛盾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成长,影响了家长与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对此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拟以某体校田径队短跑组2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学习与训练现状、学训矛盾的具体表现以及成因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2、概念界定

2.1、体育后备人才

《网易有道词典》解释后备:指预备补充的物资、人力等。人才指的是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

体育后备人才就是是指具有体育潜质,通过教练选材进入体校。不仅如此还要完成训练任务、比赛进行长期、正规、系统的运动训练。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有可能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参加国家级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更有可能成为奥运健儿,为国争光。

2.2、学训矛盾

毛主席说:“一切矛盾着的方面都因一定条件不具备同一性,所以称为矛盾。然而又具备着同一性,所以互相联结。”由此可以看出,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基本属性。要解决矛盾,就必须找到造成矛盾的内因外因,具体表现等。

目前,关于“学训矛盾”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作者就“学训矛盾”的概念界定访问了专业教练。大部分教练认为“学训矛盾”主要是指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之间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矛盾。

3、学术史梳理

我国学者储雄堡是在1983年正式在文献中提及“后备人才”,并对我国“后备人才”现状以及对策进行研究。1984年田言对田径后备人才进行了分析,不只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上做文章。到了1986年之后,邹时炎等学者开始从重视学校体育,培养后备人才方面出发。直到1990年,出现了质的飞跃。开始有学者分析某地区后备人才现状以及对策研究。也有学者从体教结合的角度对后备人才进行思考。这一时期我国对后备人才虽处于逐年重视阶段,但研究还较少。大部分文献都停留在对后备人才现状以及对策研究方面。自从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们要抓住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为关键,鼓励个性发展,树立“使每个人成才”观念,以人为本,尊重个人选择,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后。后备人才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热点。这一时期的文献也不仅仅局限于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而是从培养体系、培养路径来进行研究。有的学者还将国内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从中获取启示。虽说这一时期已到了深化阶段,但远远不够,对于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案例研究微乎其微。

4、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虽说各国的后备人才培养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各国都非常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比如美国的后备人才就是学校培养模式。可以说美国是最早注重竞技体育的发展,在美国,青少年体育已发展成为每年产生150亿美元以上的产业(Gregoey 2017)。美国国家认证协会(NCAA)成立于1905年,当时和现在,它的使命是“将校际体育作为教育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将运动员作为学生团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来说说日本,日本和美国一样,是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在学校体育的基础上的,这样可以提供给青少年更多的体育参与机会,为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习惯做铺垫。那么日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竞技体育的呢?根据Book News记载Yamazaki是一名从事日本执业法律20年的专业人士,他在FieldR La Offices工作。他的文本最初是作为专着出版的国际法律、体育法百科全书。他的文本最初是作为国际法/体育法的百科全书出版的。它为学者、研究人员、从业人员、体育组织和决策者提供了对日本体育法的紧凑解释。报道包括日本体育史、现行日本体育和体育法、侵权法、非法赌博和假球、歧视、税收、有争议的定居点;体育和地位,包括业余科目特有的问题和资格,以及学生,半专业和职业运动员、兴奋剂、体育和商业和体育和竞争法。由此可见,全民的健康一直是日本政府所密切关注的,因此,日本竞技体育的突飞猛进离不开早期的体育立法,再加上对体育运动的普及、推广也为日本体育奠定了后备人才的基础。

5、我国后备人才的演变历史

5.1、关于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

学者们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主要是:(1)后备人才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空间分布不均衡,后备人才的结构不合理,使整个后备人才呈橄榄形,分配处于不平衡状态。这非常不利于竞技体育的发展。后备人才正在减少,区域分布出现不平衡。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四川、辽宁;其次是河南、河北、江苏、云南;湖南、浙江、黑龙江、广西、福建、陕西、安徽、上海。后备人才分布不均,不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2)后备人才资源匮乏。比方说重庆拥有足球特色的中学数量仅占全市普通中学数量的8.6%,且其15-17岁年龄段经常从事足球运动训练的运动员仅是重庆市在校学生人数的0.1%,虽然学生数量较多,但足球后备人才的数量却很少。再来看看杭州的足球,2011年,杭州市共有小学生、初中生 689911名,中小学726所,当年仅有1495人注册,这1495人是参加杭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的注册人数,几乎就是杭州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基础(专业运动队除外)。人员构成为小学到初中,跨度为9-16岁。从数据上不难看出,常常参加足球运动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461,换句话来表达,也就是每461个杭州中小学生中,只有一个踢球的。体操项目也不为过,在中国的女竞技体操队中,国际健将及国家级运动健将的高水平运动员较少,中国体操比赛的高水平对全世界都是显而易见的,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与我国现役女子竞技体操运动员的不足是分不开的。因此,现在当务之急的事情是通过积极方式扩大在训人数及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从以上的研究来看,学者对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是客观的。目前来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是有待完善的。

5.2、关于存在问题的研究

学者们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后备人才数量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体校均存在招生难的情况。比如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花样滑冰、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后备人才储备显然不足,需要紧急补充。再加上体育学校数量明显减少,训练规模持续缩小,体育学校数量呈持续萎缩的趋势。不仅如此,父母不愿让他们的孩子在体育学校学习,更不用说进行体育训练了。由于目前大多数体育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无法与普通学校相提并论。此外,管理不规范,有些学校甚至没有适当的教学条件;(2)学训矛盾突出。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参训时间和文化课成绩。产生学训矛盾的内因有运动员意志力不足、文化课的课堂行为;外因主要有教练、家长对成绩的盲目追求、学工处与训练处的沟通不当。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造成某些主、客条件不能同时满足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要求,而只能使学训某一个方面达到一定水平或者二者均处于劣势,造成学习和训练发生冲突而引起的矛盾”。因为运动员必须上课,所以他们学习的课程与其他学生的课程完全相同。它们尚未优化。但是,大多数运动员的文化基础都很差。因此,过量学习不仅使学生感到无能为力,而且减少了学生运动训练的时间。另一方面,体育训练和对外比赛也与学生的学习存在冲突,因此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因此我们经常要注意一件事或另一件事,这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测试结果。从以上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对存在问题的研究是正确的,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会制约后备人才的培养,阻碍我国体育的发展。

5.3、关于影响因素的研究

学者们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主要是:(1)教练员因素。我国从事女子网球后备人才训练的教练员数量不足,虽然从事女子青少年训练的教练员的学历较高,但大部分教练员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获得学历,并没有在学校接受系统学习,所以间接地影响了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我国从事青少年网球训练的大部分教练员执教经验尚浅。我国从事青少年网球训练的大部分教练员执教经验尚浅;(2)家庭因素。业余足球俱乐部,足球学校等费用很高,所以尽管父母非常重视青少年球员的教育,但他们却忽略了生活细节的教育。大多数家庭无能为力,即使青少年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也无法进行专业的、系统的足球训练,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足球的发展;(3)社会因素。造成我国羽毛球竞技后备人才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是地区间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一个地区羽毛球运动发展水平取决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才能保证羽毛球后备人才的选材和训练以及优秀教练和运动员的引进。体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体育事业的内部结构和比例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等基本指标是体育发展的前提指标。近年来,巨资投资,与国外联系,走专业道路训练网球运动员的天津模式将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先进方向。

5.4、关于发展策略的研究

学者们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策略主要是:(1)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为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提高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办业余训练,形成多元化的培养,拓宽输送渠道。不仅如此,青少年参加比赛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兴趣和长远发展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和内容,并根据教学大纲、年龄、体育水平和年龄的不同,进行一对一的特殊训练。进行不同程度的比赛,以适应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促进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健康发展;(2)体教结合。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弥补运动员文化知识学习的不足,利用体校资源发展学校课上、课余冰上训练,成立冰上运动校队,利用体校资源提高在校学生滑冰的兴趣,促进身心健康,提高技术水平,利用学校资源推进校园冰上项目体育赛事,学校与体育学校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而且可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解决学与教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体育教育的结合,加强专业学校的建设,完善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发现和保留人才,通过跨项目,跨界选拔挖掘潜在人才,并与社会群体紧密联系,不断拓宽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的新途径,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培养后备人才和优秀的海外运动员。从以上的研究来,我国学者对于发展策略从不同角度做出了研究,为之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研究述评与展望

我国学者对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后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我国一些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后备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这对于我国体育发展会起到很大作用。一、多数研究采用的研究模式是找出现状、指出问题不足、提出解决方法。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导致研究在理论上深度不够。二、宏观研究较多,微观研究较少,对于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案例研究微乎其微。思辨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缺乏实地调研和实证调查。三、研究结论方面过于宏观,缺乏实际性,操作性较弱。

上述国内外研究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其他研究相比,人们对于后备人才的研究较少,而且研究的许多方面还不够全面。为改善本理论研究的局限性,放眼其他学科,仅仅局限于体育领域是远远不够的。

猜你喜欢

后备竞技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