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胃息肉临床分析

2019-12-23贾梅

中外医疗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内镜

贾梅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胃息肉患者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4年1月—2018年12期间收治的123例胃息肉患者,其中,纳入的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76例,年龄范围21~66岁,平均(43.6±4.5)岁,均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复发率及术前术后血清G-17、PG水平等。结果 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0.51±3.15)min、术中出血量(7.08±2.62)mL;该组123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0%(8/123)、复发率为3.25%(4/123);术后患者的G-17水平(8.25±1.14)pg/mL、PGI(71.8±10.62)μg/L、PGR(6.99±0.63)、PGII(15.57±2.44)μg/L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8、1.992、1.092、1.245,P>0.05)。结论 对胃息肉患者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好,不影响患者的血清G-17(胃泌素17)、PG(胃蛋白酶原)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胃息肉;内镜;高频电凝电切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10(a)-005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polyps, and to provide a reliabl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ethods A total of 123 patients with gastric polyp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enrolled. Among them, 47 were male and 76 were female, with an age range of 21-66 years, mean (43.6±4.5) years old.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and the clinical resul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complications, recurrence rate and serum G-17 and PG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is group (20.51±3.15) min,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7.08±2.62)mL;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is group of 123 patients6.50%(8/123), recurrence rate 3.25%(4/123);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17 levels (8.25±1.14)pg/mL, PGI (71.8±10.62)μg/L, PGR (6.99±0.63), PGII (15.57±2.44)μg/L,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lly different from preoperativ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848, 1.992, 1.092,1.245,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doscopic high-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polyps is good and safe. It does not affect the serum levels of G-17 (gastrin 17) and PG (pepsinogen), 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Key words] Gastric polyps; Endoscopy; High 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 resection; Clinical effect

胃息肉主要是病變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的疾病,其中,胃窦和胃底为患者高发的部位,且80%的患者均为单发息肉。胃息肉多和损伤、感染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在早期患者症状不明显,当患者出现消化不良、厌食、腹痛、出血等症状时,部分患者在体检过程中发现[1]。胃息肉的发生可能引起消化道梗阻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恶性肿瘤,一旦内镜下发现,应及时切除。在临床上,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和ESD(粘膜下剥离术)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方式,不仅可完全切除,同时安全性好,其中高频电凝电切术简单方便、经济,适合基层医院采用,为进一步探析对胃息肉患者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该文将2014年1月—2018年12期间收治的123例胃息肉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在收治的123例胃息肉患者,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纳入的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76例,年龄范围21~66岁,平均(43.6±4.5)岁,单发息肉100例,23例为多发息肉,其息肉直径为0.35~2.9 cm,平均(1.41±0.24)cm,息肉部位:60例位于胃窦,40例位于胃底,23例位于胃体,该次研究均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伴或不伴有腹痛、腹胀、纳差及黑便等症状;均经过胃镜、病理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最终确诊为息肉;病理证实为腺瘤样息肉、形态为III型和IV型;患者的胃黏膜均正常,不影响胃内检查。

1.2.2  排除标准  排除家族性息肉、异位性息肉及错构瘤性息肉等;排除意识不清患者,排除恶性肿瘤者;排除伴有严重心腎肝疾病的患者;排除3个月内接受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及H2受体拮抗剂治疗的患者。

1.3  方法

该组纳入的123例患者均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仪器为奥林巴斯260/290内镜+ERBE200D氩气高频电刀,术前静脉使用丙泊酚、芬太尼麻醉镇静药物,具体步骤为:体位选择左侧卧位,然后根据患者息肉的类型变换不同的体位,选择一块纱布,使用生理盐水将其浸润,覆盖电极板,并在患者的大腿外侧将电极板捆绑,插入内镜,详细观察息肉情况,再次进行确认,对息肉表面的黏液反复进行冲洗,充分暴露后,经内镜活检管道将电切圈套器插入患者的胃肠腔,在患者息肉根部将套管逐渐拉紧,启动高频电源,打开开关,以25、35的功率进行高频电凝切除,注意电凝和电切交替使用,直至将息肉完全切除。观察电切部位的出血及溃疡情况,确定没有异常后,再采取三爪钳和圈套器取出,最后取出内镜。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出血、穿孔、烧灼感等)、复发率及术前术后血清G-17(胃泌素17)、PG(胃蛋白酶原)水平等。血清G-17、PG水平分别在术前术后采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约3 mL,离心10 min后,取其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测定,统计血清G-17(胃泌素17)、PGI(胃蛋白酶原I)、PGII(胃蛋白酶原II)水平,计算器PGR ,计算方式为(PGI/PGII)=PGR。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23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情况分析

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0.51±3.15)min、术中出血量(7.08±2.62)mL;该组123例患者,2例出血、2例烧灼感、4例恶心呕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0%(8/123);对患者进行随访,复发4例,复发率为3.25%(4/123)。

2.2  该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清G-17及PG水平比较

术后患者的G-17水平(8.25±1.14)μg/L、PGI(71.8±10.62)μg/L、PGR(6.99±0.63)、PGII(15.57±2.44)μg/L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胃息肉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其病变属于胃黏膜隆起,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内镜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有效方法,可具体显示病变的部位、数目及大小等。不过,该疾病主要以单发息肉为主。胃息肉的发生部位可位于胃黏膜的任何部位,不过主要以胃窦、胃体和胃底最为常见。目前,对该疾病组织病理学诊断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该文纳入的对象主要是腺瘤样息肉、形态为III型和IV型,腺瘤样息肉不同于普通炎症性息肉,具有癌变可能,因而发现后应尽早切除,并追踪观察[2]。相关研究[3]显示,胃底腺息肉的发生率达到70%以上,且相关学者[4]认为,该类型息肉的发生可能与PPI用药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增生性息肉主要位于胃窦和胃体下部,属于幽门腺及腺窝上皮细胞炎性增生,多为单发且偏小,癌变率低,最新研究显示,增生性息肉的癌变率约为2%,多数发生直径在2.0 cm的广基息肉。因此,对于直径大的息肉应手术进行切除。而临床上采取的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其适应证如下:①早期癌;②巨大平坦息肉;③黏膜下肿瘤。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病变,如肿瘤较深,ESD剥离病变的同时往往伴有消化道穿孔的发生,因此,不主张勉强剥离,经验丰富的医生可尝试运用。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日益成熟,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具有安全、经济、创伤小、操作简单、有效等优势,已慢慢取代外科手术治疗,是多数医院治疗胃息肉的手段方案[5]。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适应证:①消化道息肉的摘除。②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摘除。③消化道病变的黏膜切除术。④消化道可疑病变的大块切除活检。该手术方法主要的并发症为出血、烧灼感等,该次研究患者的并发症少,主要是因为:①术前给予了患者充分的镇静,避免了患者焦虑、紧张等不适感。②术中尽可能缩短电凝手术时间,电流功率适当。③术中直径在2.0 cm以上的息肉,尽可能不要一次性将其切除,或转有条件医院作ESD治疗,首次治疗切除部分组织,然后,分批次进行切除,在电凝电切的时候,注意圈套器的套带应在距离根部3~5 mm处或者蒂中部将圈套器套上,以减少穿孔的几率[6]。④术中,尽可能避免圈套器内套入邻近组织,同时操作者不可分心,注意速度要缓慢,以免出现电灼伤或者穿孔的情况,同时息肉套圈后提起的方向是腔内[7]。⑤术后3 d内给予患者抑酸、抗炎治疗,同时术后禁食6 h,24 h流质饮食,3 d半流质饮食。⑥为及时发现延迟性出血的情况,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粪便颜色[8]。该研究结果显示,纳入的123例胃息肉患者,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其手术时间(20.51±3.15)min、术中出血量(7.08±2.62)mL;123例患者,2例出血、2例烧灼感、4例恶心呕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0%(8/123);对患者进行随访,复发4例,复发率为3.25%(4/123)。这与陈晶等人[9]的研究中,100例胃息肉患者,通过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其手术时间(19.11±2.72)min、术中出血量(7.11±2.42)mL;100例患者,2例出血、3例烧灼感、3例恶心呕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8/100);对患者进行随访,复发3例,复发率为3.0%(3/100)的结果一致。血清G-17为G细胞标志物,也是筛查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指标,如果患者病情加重,该指标就会降低,G-17水平也随之降低。PGI是由于胃底腺主细胞分泌,如果患者患胃息肉,其胃体腺及胃底腺量降低,进而PGI的分泌量就会减少,因此,分泌水平失衡及PGII细胞分布广泛是PGR降低的主要因素[10]。相关研究[11]显示,检测血清PG及G-17能够反映患者胃黏膜病变程度,具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作用。该研究结果中,术后患者的G-17水平(8.25±1.14)pg/mL、PGI(71.8±10.62)μg/L、PGR(6.99±0.63)、PGII(15.57±2.44)μg/L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薛建波等人[12]的研究中,术后患者的G-17水平(7.22±1.12)pg/mL、PGI(131.5±11.22)μg/L、PGR(7.88±0.54)、PGII(15.33±2.74)μg/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结果一致,此结果说明,术前术后检测血清PG及G-17,能够观察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同时,该研究认为G-17、PGII升高会导致胃息肉的发生率,而胃息肉的切除应该不会对G-17、PGII有影响。

综上所述,对胃息肉患者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好,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血清G-17、PG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小冬,梅婷,刘伟,等.内镜下治疗胃息肉70例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12):61-62.

[2]  乔建霞.胃息肉内镜下切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8,32(5):369-371.

[3]  孙燕.内镜下EMR术后结合中药治疗胃息肉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8):645-648.

[4]  张炜,陈长旦,孙绍文.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息肉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清G-17 PG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8, 22(22):3074-3076.

[5]  俞媛洁,谭诗云.老年人单发胃息肉的病例特点与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27(5):523-526.

[6]  李哲,张鑫,张军,等.胃镜下热活检钳电灼治疗胃微小息肉的疗效观察[J].湖南師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1):37-39.

[7]  李纯.内镜下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0):40-41.

[8]  费春明.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胃息肉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29):67-68,71.

[9]  陈晶,肖君,张小琴,等.内镜切除术联合疏肝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多发息肉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 51(10):52-54.

[10]  王樱荣,张健康.内镜下胃息肉活检与电切术后病理差异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9):1509-1511.

[11]  赵凤华,赵海霞,宋晓楠.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9):156-158.

[12]  薛建波,陈娟,仝建军,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临床疗效观察及与多项因子水平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7,23(1):138-141.

(收稿日期:2019-07-02)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中国内镜杂志》主编简介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中国内镜杂志》主编简介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