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个性化教育探索

2019-12-22李茜茜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资助困难

李茜茜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教育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而资助育人则是教育公平的关键。目前国家加大在经济上的资助力度,各种奖助措施基本上做到了全覆盖,坚决不让一个大学生因为经济原因失学。经济上的扶贫固然重要,思想上的扶志和教育上的扶技更需要有较多的关注。而且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要也各不相同,因此,高校在工作中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育人中,做到点线面结合,三位一体,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

1 全员育人,合力共推

高校的学生教育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部门的事情,学校的教育系统、管理系统和行政系统要相互合作,学校全体工作人员要加入学生教育队伍中,尤其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要有较多关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四个正确意识”的引导,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走出自己个性化的人生道路。

1.1 高校是主要教育阵地

高校教师是专业知识的主要传递者,他们不仅要承担教书的责任,更要把学生思想教育和个性化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善于表现自己,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潜能。

高校的职能部门要坚持“四个统一”,不仅要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还要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做坚实的后盾,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此外,学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成员多是退休的老教师或者老领导,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广泛的人生阅历和高尚的人文情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长辈般的关怀,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塑造人格,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1.2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原生家庭状况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卑心理或其他心理问题与这种原生家庭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学生走进高校生活,但是家长的关心和鼓励仍然不可或缺。高校要通过家访等形式深入困难学生家庭,和家长进行深层次沟通,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

1.3 社会组织开展个性化服务

高校学生终将要走上社会开始自己的生活,所以社会上的企业或者团体都应及早参与学生教育中,积极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将企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告知高校,使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实现双方共赢。例如,社会企业可以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或者邀请他们加入自己的工作团队,不仅可以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部分经济困难问题,还可以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提升其就业技能。

2 全方位育人,不留空白点

资助工作的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资助育人的效果。多年来,各大高校紧紧围绕贫困生资格认定和制度创新这一问题,确保应资助的“一个都不能少”、不该资助的“一个都不能有”,努力实现精准助学。同时,高校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关注经济困难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2.1 坚持经济资助的底线不动摇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中,我们首先做到经济上的个性化资助。不同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不同,对经济帮助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在经济资助时要先摸清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资助,而不是盲目地只给个别学生或者平均分配资助金,要将国家和社会的各项资助合理落实与分配。

2.2 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不能忘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多来自农村,相对不发达的教育条件和成长环境易导致他们不自信,心理问题多发。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通过心理测量量表来筛选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然后通过谈话、心理咨询、心理团体辅导等手段开展工作,对于个别情况严重的学生要及时做好转化工作,以免耽误正常的心理治疗。

2.3 坚持个性化教育不落下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个性化的教育不可或缺。而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通过新媒体等形式来夯实宣传的阵地,尤其要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意识形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在实践中促进思政教育的实施,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激励他们以实际行动去服务社会、造福国家,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

3 全过程育人,贯穿大学生涯

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逐渐成熟,但是在心理上还处于一个转折时期,他们相对于高中生来说做人做事更有逻辑性,但是处于人生的转折点,还是容易迷茫。因此,在大学四年或者五年的时间,每一个阶段的教育都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更要细致。

3.1 大一学年指方向、打基础

刚入学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习方法、教学方式、生活地点等的转变,此时应该做好专业引导工作。国家资助政策要通过讲座、微信和其他更加有效的途径让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知晓,不需要再为生活而发愁,不能因物质贫困导致精神贫困。高校要在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格健全上下功夫,通过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帮助他们做好每一个阶段的计划,然后有目标地开展学习和生活。大一学年至关重要,学生如果不能顺利地渡过转折期,将会直接影响其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

3.2 大二学年查问题、学知识

一学年过去,学生会出现较多问题,比如因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导致的心理困惑,因专业不认同造成的挂科现象,因经济困难造成的性格内向、怯懦等。因此大二阶段要在尽快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可以通过优秀学子讲坛或者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专业课程的设置和主要难点等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分配学习时间。搭建有利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志愿者服务,有效利用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他们各方面能力。

3.3 大三学年练技能、涨本领

经过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逐渐丰富。如何更好地运用知识,这就需要技能的提升和帮助。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外语等级都有所要求,但是因为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农村,在计算机和外语学习上都有困难。因此高校辅导员和任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他们磨练技能,早日通过等级考试。另外,可以针对PS、PPT等常用软件操作开展讲座,这对大学生今后工作大有裨益。

此外,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创新与科研能力。大一、大二的专业知识积累,为大学生创新等打下了扎实基础,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科研,练习写标书,及时总结实验结果,最后发表科研论文。

3.4 大四(大五)学年扶规划、促就业

大四和大五是学生面临就业的关键一年。这时候,学生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对学生的就业和择业至关重要。学生一直以来在学校学习生活,没有社会经验和求职的路径,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班会、微信等形式,告诉毕业生需要关注的网站或者筛选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岗位推介给他们。个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高校可以通过简历制作大赛、面试经验交流会、社交经验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让他们敢于接触社会,找到心仪的工作。

以上都是在显性帮扶上下功夫,贯穿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和全方面,发动全员参与,为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建构一个框架。此外,隐性帮扶也不能缺少,要合理安排学生党员和主要学生干部,通过日常生活上的帮扶和支持,无形中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问题。高校要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加强人文教育与关怀,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让他们更好地发展,展现自己的个性。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资助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