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以药学本科班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野外实践为例
2019-12-22王雅君徐一新赵婷婷王小芬黄燕娟
王雅君,徐一新,赵婷婷,王小芬,黄燕娟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随着社会各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育顺应社会需要开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等得以培养,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成为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2016年修订)》关于“实验教学”的二级指标中,“保证标准”要求实验教学中有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项目;而在“发展标准”中则要求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门数占实验课程总门数的80%及以上,并开设一定数量的研究性、特色性实验项目。本校药学专业定位于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更应该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设计上下功夫,以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1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确定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设计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依据课程大纲的要求,综合考虑学生的先修课程、平行课程及学生的专业能力确定。下面以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课程为例来阐述设计理念与设计内容。
1.1 教学时数的设计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为药学专业单列的实验课程。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三学期,32学时,1学分。本课程与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理论课同时开设,旨在使学生学会本课程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中医药文化素养。在完成前期单项实验的基础上,为更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其中的18学时设计为野外采药,即为一次典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药用植物实践基地集中进行教学,包括药用植物采集、识别、分类(10学时),采集、鉴定、压制标本(4学时),中医药博物馆参观学习(2学时),药用植物识别考核(2学时)。
1.2 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课程大纲及中医药临床药材使用情况,将野外采药的教学内容设计为:药用植物识别及腊叶标本制作,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2.1 知识目标 掌握蜡叶植物标本的采集、鉴定、制作方法,熟悉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了解药用植物入药部位及功效。
1.2.2 技能目标 会识别药用植物,能采集、鉴定、制作蜡叶标本。
1.2.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热爱,继承古今药学家严谨求实、敢为人先的作风与精神,锻炼学生不畏艰难的勇气与毅力以及团结友爱、沟通协调能力。
2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过程
2.1 师资准备
实验小班上课需要多名教师,故聘请本课程资深教师与中药学教研室专业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
2.2 授课前教师集体备课
包括实验内容设计、安全保障、野外实验实践基地选择与保证、学生动员内容、学生任务布置内容、考核设计。
2.3 学生动员及任务布置
将学生分组并布置任务。学生通过预习查找文献完成任务。每个小组配有一位专业指导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答疑。
2.4 教学过程
指导教师掌控实验进程,着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用来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多用启发式教学。
2.5 课前课后辅导
学生的预习情况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效果及实验是否能顺利开展,所以指导教师应全程掌控本小组学生实验进程,包括预习和复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解答学生疑惑和问题,适时督促及指导学生按时完成相关任务。
2.6 评价方式
避免单一的考核模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文献查阅情况,实践报告的完成度、创新性,设计方案的完整性,作业提交情况,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团队协作具体表现,常见药用植物识别能力。
3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实效与反思
3.1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综合能力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沉闷、呆板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切身体会到实验教学的要求和预期达到的目标,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有效活跃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及综合能力。
3.2 磨炼了学生意志,增强了学习信心
在野外采药、识药过程中,学生在掌握大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克服了蚊虫、蚂蟥叮咬的恐惧,主动寻找有效解决办法,克服了疲劳畏惧情绪,磨炼了意志。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专业教师的广博知识、严谨作风与敬业精神,体会到了同学之间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的学习乐趣,也从面对要辨识漫山遍野药用植物的不自信转变为坚定了专业学习的信心。
3.3 实验重在设计,需预留创新空间
综合性实验重在不同知识点的有机结合,教师要对实验项目进行精心设计,进行多角度引导、培养和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该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准备,及时提供指导,并且要给学生的发挥与创新留下比较广阔的空间。
3.4 及时关注、指导,需全过程、个性化执教育人
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需要在课前完成许多准备工作。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情况将极大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甚至关系到实验能否顺利进行,所以教师的工作量要比常规实验大,需全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掌控实验进程,纠正学生错误,解答学生疑惑和问题,以便学生能够及时完成任务,制订出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案,取得令人满意的实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