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2019-12-22李玲
李 玲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基于任务的知识学习,课上时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互动,包括知识运用、解决问题等。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由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教师由主讲人变成参与者,同时也是主要推动者和引路人[1]。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学科。除手术知识之外,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技能、有效的医患沟通等都是外科医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怎样让翻转课堂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在外科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提高医学生外科技能,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基于以上认识,以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部分班级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步摸索出适合外科学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1 课程教学分析
1.1 条件分析
我校畅通的局域网、开放的教学资源、学生充足的课下自学时间满足了开展翻转课堂的必要条件。利用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任务牵引和课堂教学指导下,学生有计划地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知识获取、知识拓展和知识运用。
1.2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完成解剖学、诊断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桥梁课程的学习,具备采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等能力,进一步需要培养对具体病例进行分析、给出正确诊断、制订合理治疗方案的能力。
1.3 课程分析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该课程知识点多、难度大、课时紧,如果对这门课全部知识点都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在有限的课时内难以实现。此外,教学讲究因材施教,该学科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技能等要求比较高,如果对所有知识点不分难易都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未必所有学生都能接受。
2 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设计方案
2.1 教学模式改革
为使翻转课堂教学能发挥其作用,经过一年不断摸索,设计出了外科学课程翻转模型——部分翻转模型。概括起来是教学对象部分翻转、教学总学时部分翻转、教学内容部分翻转。教学对象的部分翻转是指选择2016级部分班级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其余班级仍采用传统授课,全年级所有班级均在统一时间以统一答题方式用相同试卷进行考试,以检验试点班级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总学时的部分翻转是指对于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班级,在总学时中只安排部分课时,其余课时仍采用传统方法授课;教学内容的部分翻转是指选择本课程的部分知识点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2.2 课程设计方案
我校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七版《外科学》作为教材,总学时为128学时。选取部分课时、部分教学内容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最终全年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有60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47%,其余53%采取传统授课方式进行。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本操作技能或理论背景简单的外科常见病,比如手术人员术前无菌准备、外科缝合及打结等基本操作、现场心肺复苏、急性阑尾炎诊断和治疗等,经实践学生普遍自学兴趣浓厚,知识点掌握效果也比较好。而采用传统教学法的知识点则主要是一些难度较大的,比如外科体液失衡的补液、颅脑损伤诊断和治疗等。这些知识点也曾尝试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但学生自学效果不好,费时费力,甚至难以进行下去,普遍希望教师能集中讲授,因此经过实践检验后这些知识点仍采取课堂传统讲授模式。
3 翻转课堂具体实施
3.1 课前准备阶段
为能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和学生均需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前期准备。其中学生是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项目学习、课堂准备活动。教师是主导,确定学习项目、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习方向,根据学生课下知识学习情况,动态掌握并及时调整进度安排。
3.1.1 确定任务 精心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是准备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其选取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紧扣课程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例如,在“急性阑尾炎”这一章节中,设置多种临床情景。在此之前,相关的解剖、诊断、病理知识已经有了学习基础,通过学生的自学、复习、展示、讨论、运用,教师穿插指导、答疑解惑、归纳总结,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解决具体病例问题的能力。二是翻转课堂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因为对于记忆性知识点,比如手术人员术前无菌准备,学生可以轻易从课本或参考书中找到正确的完整操作过程。反映到课堂上,往往变成学生将知识点按部就班地陈述一遍。而对综合分析的病例,不同的学生具备的知识基础不同,学生可以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取相关知识。此外,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点选择中来,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3.1.2 课前指导 虽然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但是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前期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优化课程安排,梳理好该课程的侧重点[2]。例如,教师事先给学生提供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资料,并督促学生充分利用中国知网、学校图书馆、智慧职教云等获取更广泛和前沿的资料,并围绕知识点制作PPT。
3.1.3 明确规则 课堂应该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否则就会陷入无序状态。在制订规则时可以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制订,提高学生课堂配合度。规则应该是清晰明确、具备操作性的。例如,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8人,指定一名组长,明确每名小组成员的分工(例如搜集材料、撰写讲稿、制作PPT、课堂讲授、回答提问等);每组展示PPT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每组针对其他组的发言内容准备相关提问(至少1个问题),问题的水准也纳入评分标准;PPT和讲稿提前至少3天给教师审定,教师提前了解每个小组的准备情况。
3.2 课堂展示阶段
避免“精心安排的翻转”。注重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知识理解不透彻、分析不全面等应予以理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程导入应尽量简短,避免涉及过多的课程内容。严密把控翻转进程。具体而言,包括3点内容:一是注意倾听,并督促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这不仅是对发言者的尊重,本身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二是鼓励发言。三是适当介入。此时教师应是一名冷静的“指挥员”,需要及时提醒发言不要超时,不要偏离知识点,更不能出现人身攻击等不良现象。通过有意义的讨论,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4 教学改革效果
4.1 学生方面
4.1.1 学习成绩 在2017—2018学年全年级两次统考中,两个翻转试点班的考试平均成绩均高于其他未试点班级,并且最高分、平均分、及格率在全年级均较突出,说明采取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4.1.2 学习能力 在整个教学改革工作中,以问卷星对学生进行多次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80%以上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较传统课堂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时间,提高了分析病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养成。此外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3],有利于临床外科工作的完成。
4.2 教师方面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因为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机会较传统课堂增多,并且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时表现情况不断调整课堂速度,因此需要教师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具备良好的课堂反应能力与沟通能力,才能驾驭翻转课堂教学这一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此外,开展翻转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课下搜集准备大量资料,还经常需要课下与学生沟通、解决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具有勇于改革、甘于奉献、善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外科学是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科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继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