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

2019-12-22邓艺华李国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民俗农村

□ 邓艺华 李国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民俗体育应社会发展而生,是由普通民众在生活工作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民俗习惯的体育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民俗体育是依赖于特定的民俗土壤与特定的民俗精神产生的,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和民族个性体现的重要内容,文化要素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大众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民间体力运动形成的一种活动形式。民俗体育文化也可以视为一种非物质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地域生产生活的表现,从民俗体育项目来说民族体育文化具有娱乐性、文化承载性、民族认同性、文化继承性、区域性以及普及性的特点,这也是生活在不同民族与不同区域的居民所形成的特色民俗体育活动。民俗体育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作用,挖掘利用好民俗体育文化,对促进文化振兴和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和分析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

1 、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

1.1、民俗体育对推进全民健身具有积极的作用

民俗体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大众体育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形式和部分,以深厚的民间文化和群众为基础,是社会活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俗活动等重要的体现。开展民俗体育活动,对推进全民健身具有积极的作用,依托于民俗体育文化可以引导人们加强身体锻炼和推进生产发展,帮助农村地区的居民形成良好的休闲生活方式和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民俗体育在特定地域和民族文化影响下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其教化功能。

1.2、民俗体育对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创造了新的条件

民俗体育文化在农村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民俗体育走体育产业道路,不仅可以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也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新形势下我国体育产业主要依赖于城市而发展,民俗体育产业主要是依赖于农村环境,民俗体育文化的根据地是农村,发展农村民俗体育文化产业,可以有效地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渠道、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举办民俗体育活动过程中,带动了体育产品的消费,农民参与到民俗体育活动中可以更好地推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

1.3、民俗体育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民俗体育文化兼具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属性,民俗体育文化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赋予的重要内容。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发展,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民众的集体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对引导民众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等品格锻炼具有积极的作用,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新形势下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民俗体育文化的支持,以民俗体育活动为依托倡导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以赛龙舟、扭秧歌、踩高跷等民俗体育活动可以推进体育娱乐、体育锻炼和增强居民交往,可以更好地弘扬正能量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在无形之中对解决和抑制社会不良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

1.4、民俗体育为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

民俗体育文化传播可以更好地增强民众之间的交流和感情,从根本上来说为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居民文化生活较为单一,除了广场舞与日常的劳作活动,生活缺乏多样性和娱乐性。开展民俗体育活动,可以将农民从机械式的劳作中解脱出来,切实丰富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娱乐农村居民的身心。从目前民俗体育活动来说,较为普遍的包括扭秧歌、旱船、赛龙舟、放龙灯、踩高跷等,这都是依托于地理条件自然形成的体育活动项目,可以更好地传播体育文化和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

2 、民俗体育文化继承发展的面临问题

2.1、民俗体育认识存在偏差

受区域和民族等影响,人们在思想观念、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起源于生产劳动的民俗体育文化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许多人对民俗体育项目渊源以及民俗体育文化价值认识不清楚,思想认识较为狭窄使得农村地区体育观和健康观缺乏正确的引导。同时,新形势下农村地区缺乏健全的体育管理组织机构,乡镇政府文化站在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和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方面缺位,缺乏基层体育管理机构和体育骨干人才以及专职体育工作负责人员,国家体育政策与法规还没有深入到农村基层中来,农村居民缺乏科学的体育意识和健身知识。

2.2、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形式较少

民俗体育活动最大的特征就是观赏性和趣味性,但是这个都需要以体育活动比赛和表演为载体才能体现。目前,受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影响,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形式较少,民俗体育活动和比赛难以有效推进,群众体育参与和体验不够。再者,受地区差异的影响,部分居民很难参与到民俗体育活动中来,体育锻炼项目以及方式都较为单一,居民体育锻炼积极性不够严重制约了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承。

2.3、民俗体育经费投入与基建不足

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是体育活动开展的共性问题,难以支持民俗体育活动以及表演开展,使得体育活动参与人群不够、基础设施配置不够。再者,虽然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开展对基础设施以及环境要求不高,但是必备的条件和环境是不能缺少的,而从目前基建情况来看只能支撑简单的体育活动,对于踩高跷、放风筝等活动还缺乏安全性等保证。

2.4、现代体育文化冲击较大

民俗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和人们劳作生产聚集过程中产生的,新形势下城市建设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和现代体育文化迅速发展背景下,民俗体育项目和文化受到了现代体育文化的巨大冲击,民俗体育文化内容和内涵在现代体育文化影响下变得极为苍白。新形势下现代体育文化正全面渗透到人们生活和视野中,现代体育活动甚至已经代替民俗体育项目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学校现代体育活动的忽略了民俗体育项目,民俗体育文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失落感,现代体育文化对民俗体育文化来说就是甜美的“毒瘤”,要处理好现代体育文化与民俗体育文化关系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3 、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发展与保护的策略

3.1、坚持走政府引导保护的发展道路

要发挥好体育局、体育委员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作用,将民俗体育活动和民俗体育文化传播放到全民健身战略中来,以乡镇和村级为核心开展有针对性的民俗体育教育,挖掘利用好农村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发展符合农村环境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在地方政府引导下开展民俗体育活动表演和比赛,在潜移默化中带领农村居民进行体育健身。同时,在政府部门作用下要加强现代传播媒介的作用,以互联网、电视、广播等为载体做好民俗体育文化传播,积极举办民俗体育文化活动,设立区域内特色的体育咨询室,做好体育健身宣传的基础上,观察农民体育健身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

3.2、坚持走民俗体育产业化发展道路

要以自然环境、生产劳动、生活习俗以及传统节日为依托,深入挖掘利用现有民俗体育文化,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指引下推进民俗体育产业化发展和保护。民俗体育产业发展,要紧密结合农民、农村状况,推进农村休闲娱乐场所和设施配置的基础上,促进民俗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让民族地区节庆活动、旅游项目和民俗体育项目结合,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展示民俗体育项目的风情和文化性,以产业推进民俗体育文化传播和保护。同时,我们所需要注意的是,民俗体育文化要渗透到产业发展中来,就必须挖掘和准确把握民俗体育活动以及民俗体育文化的产业增长点,寻求特色突破是促进民俗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3.3、坚持走学校体育课堂项目教学道路

引导民俗体育项目走进学校体育课堂,坚持走学校体育课堂项目教学道路,是民俗体育文化继承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民俗体育活动继承人的培养和增强人们民俗体育文化的自信。让依赖于生产劳动、风俗习惯等的民俗体育项目走进学校和教学课堂,就要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内容体系建设,结合学生体育锻炼需要选择趣味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强的民俗体育活动,让民俗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学校体育课程积极传播民俗体育文化知识,营造浓厚的民俗文化传承氛围。同时,要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等的作用,加强民俗体育活动师资以及继承人的培养。

3.4、坚持走民俗体育赛事活动发展的道路

体育赛事和活动是传播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对激发人们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积极性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民俗体育文化继承发展和保护的重要举措。以区域为依托,积极开展舞狮、滑冰、滑雪、游泳、潜水、龙舟、空竹、舞龙、踩高跷、腰鼓等民俗体育活动,让民俗体育文化活动与独特的地域、气候结合起来,可以在无形之中加强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进一步提升民俗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和深度。开展民俗体育活动和赛事,可以借助民族传统节日氛围进行,或者以区域体育大型赛事为依托,在大型活动的支撑下开展民俗体育文化活动和赛事,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民俗体育文化和项目的认识,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对民俗体育文化的认同感,真正树立起民俗体育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民俗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民俗中的“牛”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民俗节
成语魔方
漫画民俗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