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护理学基础中的应用
——以“体温单的绘制”为例
2019-12-22李莉
李 莉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 成都 611741)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和助产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基础学科,是连接学生和护士临床岗位能力的重要桥梁。因其操作多、理论性强,结合中职学生基础差、厌学、学习习惯差等特点,教师授课面临诸多问题。但随着现代息技术进程的日益加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相继进入课堂,学校网络全覆盖,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学生可以根据自我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这给中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但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是目前值得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介绍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体温单的绘制进行深度融合。
1 教学分析
1.1 内容分析
体温单主要用于记录患者入院出院时间、生命体征、尿量、身高、体重等重要信息,通过体温单,我们能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的信息,为迅速掌握病情、制订治疗和护理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是医疗诉讼中重要的证据之一。同时体温单的绘制是教学大纲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其知识点分散且理论性强,听起来容易,绘制时却很难,需要不断变化绘制符号,如:直线、圆圈、叉、圆点等,颜色也需随时变化,稍不留意就可能绘制错误。很多学生还常出现脉搏圆点不等大、不等圆,体温叉大小不一,连线不直或是连线间距不等,画图不准确、字迹潦草、涂改、错填、漏填、信息不符、填页时间序号错误等情况[1],以致在临床上浪费纸张和时间,或者不能适应电子体温单的绘制。故在授课过程中,应将信息技术与体温单的绘制进行深度融合,将学习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通过不断强化和练习,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体温单的绘制。
1.2 学情分析
1.2.1 学习基础 学生在学习体温单的绘制前已经学习了各项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排泄护理、药物过敏试验、医疗与护理文件的记录原则等相关知识,从而为本次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2.2 兴趣基础 学生热衷于电子产品和网络,对趣味性强和新奇的东西感兴趣,便于将各种信息化教学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把喜欢的电子产品、网络与学习相关联,充分调动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3 心理特点 中职学生大部分学习习惯差,厌学现象严重,缺乏自信心,不擅长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差,但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
2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基本都是采用电子体温单,护士将数值输入已设置好的程序,由微机自动绘制。但在中职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因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满足采用电子体温单进行教学和练习,另一方面,我校有部分少数民族的学生,毕业后将回到家乡的卫生院等地方工作,地理位置偏僻,未完全普及电子体温单,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学会手工绘制纸质体温单。在绘制过程中,若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了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因此,学生学习完后,仍然不会正确绘制体温单,出现很多错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3 信息化技术的实施过程
为保证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较好地运用于实践中,充分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强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练习,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临床适应性[3]。教师在教学时还需要仔细分析,反复多次演示,学生多次练习,通过反复纠错改正,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3.1 课前自主学习
3.1.1 微信推送,自主学习 课前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教师通过雨课堂或蓝墨云发布微课、语音课件、课前练习题、学习任务单、病例等。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利用手机端来完成课前学习,每组利用空余时间讨论、分析、合作,根据病例完成一份绘制计划书,主要包括目的、工具、人员分工、绘制流程、注意事项等,组长将绘制计划书拍照保存。
3.1.2 线上交流,完成学习 教师建立各班级微信群或QQ群,便于师生在群里交流学习情况、布置任务,还可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惑点,并给予解答。
3.1.3 数据图表,调整设计 教师通过查看课前练习题,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根据课前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设计,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可以在课堂略讲或少讲,学生似懂非懂的知识应灵活采用教学方法给予讲解,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给予详细讲解和重点讲解,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3.2 课中合作学习
3.2.1 展示图表,学习反馈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给每人发放一张体温单,展示课前做题时间及练习题的柱状图,提出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如:眉栏,40℃~42℃之间,体温、脉搏曲线绘制和呼吸记录,底栏。同时每组将已拍好的计划书照片通过学生手机Hi Mobile上传至白板,其余组的学生组内讨论计划书中存在的问题,随机选人到讲台指出错误,完善答案,通过每组的表现,评选出最优小组,给予加分奖励。
3.2.2 绘制体温单 为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并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教师通过再次展示病例,在规定时间内,每组学生根据本组修改后的计划书来重新绘制体温单,学生分工明确,教师组织课堂秩序,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2.3 交换体温单,修改评价 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督促学生认真思考,通过组与组之间互换体温单,以此来寻找彼此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修改和完善,用五角星的数量来给予彼此评价。
3.2.4 再次绘制体温单 为巩固学生绘制体温单的能力,让学生短时间内再次绘制体温单,通过练习来强化记忆,还可检测学生在时间短的情况下是否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3.2.5 前后对比,阐述理由 第二次绘制完成后,教师让每组组长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体温单一起拍照,通过学生手机Hi Mobile上传至白板,教师通过Hi Teach系统在每组中进行随机挑人,让被挑中者上台阐述第二次修改的原因,以此来不断强化易错点,巩固新知识。
3.2.6 课堂检测 教师将课前检测不理想的题目进行再次测试,查看学生现场作答情况,得出统计图,公布优胜小组。以此来检测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判断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3.3 课后学习巩固
3.3.1 反推案例 为让学生灵活掌握体温单的绘制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能在临床上正确绘制各类患者的体温单。教师可通过微信群、QQ群、雨课堂或蓝墨云等推送提前绘制好的3张体温单,学生通体温单反推出患者病例,并通过邮箱发送至教师邮箱,作为课后作业批改。
3.3.2 教学评价 为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情况、建议或意见,教师可利用问卷星制作调查问卷,生成二维码,学生扫描后匿名评价学习感受,并通过雨课堂或蓝墨云来推送下次课的学习内容。
4 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带来的影响
4.1 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带来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学生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多样化、形象化、动态化,学习方式多媒体化,学习内容的传输网络化和共享化。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主要是在规定时间内灌输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若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这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与学的过程在“做”的环节中得到有机整合,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还有利于教师把当下最先进的理念、技术、方法、研究成果等融入日常教学中。其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2 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个别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一方面只是简单地把多媒体作为板书或习题的“搬家”,即从黑板上搬到大屏幕上,这与传统教学相比,属于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另一方面还有教师错误地认为这样做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故为更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关键是要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各学校应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建立各项激励机制[4]。同时,有极少数学生缺乏自觉性,不愿意提前预习和完成课前作业,加之其自控能力欠佳,在上课过程中,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中,从而无法完成学习目标,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思考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