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2019-12-22史超修凯传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文/史超 修凯传,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 内蒙古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1 薪酬分类管理制度匮乏
当前内蒙古的事业单位的薪酬分类管理办法主要是按照财政预算管理形式划分的,通常根据单位财务类型不同分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以及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来说,其财务支出主要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员工长期下来很容易产生“吃大锅饭”的心理,难以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出现单位效益不高,难以挽留高精尖人才的问题。同时,一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体系,容易滋生腐败问题,长期下来容易导致事业单位职工心理不平衡,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的情况。
1.2 事业单位自身利益动力与自主分配权力的匮乏
当前事业单位的综合工资增长水平是由国家根据本省实际财政状况进行评估,由政府人事部门进行综合审核进行的。这种工资分配标准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凸显出了事业单位工资水平和社会服务质量、市场经济情况脱节的弊端,对于绩效较为突出的员工难以形成机理效应。容易使单位自上而下形成“吃大锅饭”、“端铁饭碗”的消极思想。此外,事业单位经过体制改革后,开始在市场中扮演独立的法人和利益主体,应当拥有充分的薪资自主分配权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制定绩效机理体系,从而对员工实现更好的薪酬机理。当前部门事业单位由于高度集中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政策,导致薪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都会导致事业单位的薪资分配权力受到干预。
1.3 缺乏配套薪酬激励体系和体制改革
当前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薪酬激励体系,主要绩效考核制度、人事制度改革等等,但总体来看薪酬激励体系没有和体制改革相匹配。虽然目前事业单位的薪资水平在工资制度改革时会有一定水平的提高,但整体来看还是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薪资的激励也无法按照员工能力以及供需平衡进行分配,导致大量优秀的人才选择跳槽至私企的和外企,进一步加重了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失问题。此外,薪酬激励制度没有相应的人事制度、法律依据相匹配,也会导致薪酬制度改革遭受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
2 针对内蒙古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的改革的策略
2.1 根据财务类型实现分类管理
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量进行管理,首先应当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工资总量的调控,确保事业单位的工资情况与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服务质量密切联系。对于除了财政拨款外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对事业单位工资的相关政策规定,按照工资总额与事业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模式,设定一定比例的薪资作为浮动工资管理,与单位效益实际挂钩,还可以积极引进现代企业化薪资管理模式,通过实行企业分配机制来推动企业工资制度。
2.2 让人事制度改革配套薪酬管理体制改革进行
人事制度改革一定程度上对薪酬管理体制改革产生直接影响,在具体实施后,薪酬管理体制又会对人事制度改革产生反馈效应。当前,内蒙古自治区的薪酬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实施阶段,根据国家颁布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专业技术人员对应的岗位工资一律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导致绩效工资成为了员工收入的重要部分,这样的薪酬制度明显是不合理的,但由于事业单位新的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出台,导致很多单位在进行薪酬管理体制改革时只能够“新瓶装旧酒”,无法发挥薪酬管理体制应有的效能。因此,必须将人事制度改革和薪酬管理体制改革配套进行执行,通过观察二者的相互反馈与作用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综合提高薪酬管理体制改革的效率。
2.3 优化工资管理方式,给予事业单位分配自主权
政府行政部门应当逐步优化对事业单位的薪资管理模式,大胆给予事业单位一定的薪资自主分配权利。让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谐发展的薪酬分配体制,形成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利用岗位定酬、按劳定酬、按绩效定酬、兼职兼薪等等多种综合且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分配方法实现绩效优化管理。事业单位要通过薪资自主分配,积极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的吸引和留住高精尖人才,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3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是必然趋。从目前实际状况来看,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依旧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快速解决,尤其是针对一些涉及到员工群体利益改革的方案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所以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者和人力资源工作者更要不断完善体制,用于克服困难,综合促进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进度,实现事业单位的长久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