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园区方案”
2019-12-21文丨王兴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陈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文丨王兴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陈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产能、科技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中国“走出去”的产能与企业需要支持平台,另一方面,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的技术与经验亟待寻找交流路径,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寻求新动力与新模式的需求。因此,作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经贸合作、促进与沿线国家经济技术深度融合与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合作产业园区承担起了新的历史使命。
合作与共赢:境外园区的开拓与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中国境外国际合作园区呈现快速增长,也为早期走向海外的境外国际合作园区带来新的机遇。从早期的中俄华宇经济经贸合作区到2018年刚刚建成的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工业园区,中国境外国际合作园区由近邻走向远邦,遍布“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欧、东南亚、南亚、非洲、中东、西亚等地区。在布局区位上,中国境外国际合作园区由沿海门户到内陆腹地,沿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逐渐加密,并在重点地区和国家呈现相对集中分布的态势。在产业类型上,中国境外国际合作园区主导产业覆盖农林种植、传统制造、电子科技、物流仓储等各类产业,包括以纺织、建材为主导的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区,以物流仓储为主导的吉布提自贸区,以创新科技为主的中白工业园区,等。合作方式上,中国境外国际合作园区的发展模式由独资到合资,由民企开拓到国企引领和政企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以及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沿线中国国际合作产业园区的数量与类型、分布范围也将持续增加与扩大。
交流与共享:境外园区的技术与理论实践
境外国际合作产业园区的发展推动了相关规划研究与实践的交流和共享。一方面,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伴随园区的开发建设走向了亚、非、欧三大洲的多个地区,也为推动中国城乡规划技术“走出去”迎来新的局面。以境外合作园区为平台,园区和城乡规划在实践项目、理论技术、人才教育等多个领域走向海外,构建了由交流合作到培养输出的合作共赢新方式,城乡规划与产业空间规划技术体系的对外输出与交流也迎来了新一轮高峰。
另一方面,国际合作产业园区规划实践的交流带来了新的研究热潮,国家与地方政府对境外园区开拓发展的问题愈发重视。在相关科研项目方面, 2017年,东南大学团队承担了科技部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境外产业园区规划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承担了江苏省社科重点基金“江苏境外国际合作园区发展模式与规划引导机制研究”的研究工作和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江苏省海外园区规划编制规程》的编制工作等。在学术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国际与国内学者投入到中国境外国际合作园区发展与规划的研究中,极大地推动了学术和技术交流。
境外国际合作园区专题
本期人居视点栏目介绍了5个境外产业园区的实践与发展情况,分享了在境外产业园区实际调研的成果,以及国内外在相关领域有影响力的学界和业界代表对境外国际园区合作的思考和建议。期盼这些文章和观点能够向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真实、鲜活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园区方案”,并引发社会各界对中国境外国际合作园区发展与规划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