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元南河国家湿地公园:城市环抱中的生态氧吧

2019-06-28文图蒋黎广元市林业局文森正广元市林业局杨彩梅广元市林业局

人类居住 2019年1期
关键词:万源广元市广元

文图|蒋黎(广元市林业局) 文森正(广元市林业局) 杨彩梅(广元市林业局)

1. 南河、万源河交汇景观

广元,素有“川北门户”“蜀门重镇”之称,交通便捷,有剑门关、唐家河、米仓山等国家级旅游资源,是蜀道文化旅游线路的集散中心,剑门蜀道和女皇故里的目的地。广元森林覆盖率56.8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达到363天左右;水质优良,嘉陵江、白龙江水质均达国家Ⅱ类标准;年均气温16.1度、年均湿度65%-75%、年均降水量941.8毫米,气候宜人,适宜居住,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休闲度假体验地。继2003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后,又于2006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

广元南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元市利州区,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一级支流南河与万源河交汇区域,总面积111公顷,其中水域面积68公顷。

南河国家湿地公园于2006年3月开始建设,2007年1月正式向市民开放。公园获得多项殊荣,是长江湿地保护与管理先进单位,四川省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四川省生态文明示范单位……2013年10月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四川省首家国家正式挂牌成立的“国家湿地公园”。

2. 俯瞰湿地全貌

区位优势独特

公园坐拥南河、万源河两江清流,背靠主城区南山生态屏障,东西两翼连接主要城市功能区南河、万缘片区,北面与广元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坝片区隔河相望,处在大山、大水、大森林和中心城区的紧密环抱之中,是全省唯一一个、全国少有的位于中心城区的大面积城市湿地公园,以其突出的资源特性,形成了“密林环绕湿地”的独特景观。公园内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城区最大的“天然氧吧”和天然的“森林疗养院”。公园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对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城市生态服务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显著提升了主城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质量。

历史文化厚重

公园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据记载,清道光七年(1827年)以前,当时朝廷在现公园西入口对应的南河河畔修建了古利州著名渡口——利州南渡,南接官亭就设在渡口旁。过去,接官亭是官员们迎来送往的地方,如今,这里已成为美丽的南河湿地公园迎接八方游客的地方了。唐朝诗人温庭筠还特意在此地作诗《利州南渡》,诗的后两句写道:“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生态广元,山拥蜀道雄关,女皇故里,水映唐风逸韵”,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就出生在广元,由此而形成的凤文化、唐文化源远流长。为了纪念武则天的诞生,“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的民间习俗被延续下来。1988年,广元市将这一民俗的纪念日定在9月1日,称广元“女儿节”,2005年升格为中国·广元国际女儿节。经过多年积淀,如今,专为女性量身定制的“女儿节”,已经成为广元一张独有的文化名片。

公园亲水平台、码头一带,相传曾是武则天少年时的梳洗台。据万源一带的老人讲,这里曾出现过紫气升腾、彩虹过江、群鸟翻飞、鱼戏水底五彩练的奇观。

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人文传承,是公园建设的灵魂和生命。这里不仅孕育和传承着浓浓的农耕文化、生态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川北民俗文化,还弥漫着浓浓的女皇文化、凤舟文化。

湿地特色突出

3. 生态景观廊道

4. 公园爱鸟周活动

公园以河流与河溪自然湿地为主体,涵盖人工湖、退耕梯田等人工湿地,形成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公园规划范围内有南河、万源河两大自然水系,有北湖、中湖、南湖、对望湖四大湖泊,有1.3万平方米的退耕梯田,有登山广场、南山观景台等3处蓄水库塘,有7条连接河流、湖泊、库塘、梯田的生态小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河相连、湖湖相扣、河湖相通”的“网状湿地”以及森林、瀑布、梯田、小溪、湖泊、河流组成的“立体湿地”。

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从公园西侧擦肩而过,带来了高山的呼唤与大江的深情,平添了公园的水姿、水韵。

丰沛的湿地水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质的生境营造,为湿地野生动植物生息繁衍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根据2013年重庆大学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园区有高等维管植物452种,其中包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和银杏,二级保护植物楠木、杜仲以及四川牡丹等珍稀物种。高等脊椎动物208种,其中包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冠鱼狗,常见的湿地鸟类小、小白鹭等。

公园湿地保育区有10余个野生鸟岛,占地1万多平方米,通过天然内河与公园陆地相隔,不受任何人类活动干扰,对水鸟栖息地进行有效保护,有利于水鸟栖息繁衍。2010年和2011年的冬季,公园赢得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的青睐,迁徙途中在公园保护范围内的南河河面和野生鸟岛停歇、休整和补充食物。

公园将原有的两大块农耕梯田重新规划成大大小小的70余块,种植荷花、睡莲、梭鱼草等水生植物,打造出“一田一品,一田一景”具有南河特色的湿地梯田景观。梯田种植30种荷花,15种睡莲以及25种其他水生植物,每年6~10月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游玩、观赏。

南河南岸生态河堤湿地植被通过根系固定、稳定堤岸,不仅可以为防洪安全提供可靠保障,也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同时还是一道人水相亲的风景线,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价值。

万源河两岸,阳光透过树梢,在鸟语花香中,漫步湖边蜿蜒石径,或坐看湖中鱼戏莲叶间,尽情享受森林的芳香和滋润。北湖、中湖、南湖掩映于花草树木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小桥溪流相连,正所谓“湿地含宝,秀湖串珠”,营造出一个温馨、浪漫的园中园。

柳廊鹤榭是公园最具湿地特点的纵深腹地。这里可以看到一览无余的水岸空间,水草丰茂的湿地景观,还可以品味“远山有景千秋画,近水无弦万古琴”的绝妙意境。

每当冬末春初之时,腊梅开放,疏花点点,风韵幽雅,清香远溢。当百米喷泉上从天而降的水雾罩在梅树上时,那雾中观梅、如梦似幻的感觉和“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意境,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涤荡,忘记了尘世的烦恼和喧嚣。

漫步湿地公园,可以感受到碧水绕山来,湿地傍山行,水溅林石下,鸟鸣树梢间的湿地特色。公园将湿地生态保护和人文景观建设完美融合,凸显山、水、城、林和谐共生的独特风韵,形成生态湿地、水景风貌、民俗文化三大特色和迷人的景观。南河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们旅游观景、陶冶性情、回归自然的理想境地。

5. 湿地梯田

6. 荷花品名—媚态观音

7. 腊梅盛开

8. 柳廊鹤榭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凸显

2013年,公园管理处与成都理工大学生态资源与景观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四川南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项目。该项目历时4年,通过对公园的气候调节、净化降解、固氮释氧、栖息地、水源供给、文化科研、人居环境改善功能的价值评估,湿地公园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高达210942.62万元,其中生态过程价值7150.36万元,社会人文价值202456.33万元,未来潜在价值1335.93万元。湿地公园在发挥巨大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兼具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几年来,通过有效保护和科学修复,虽然公园的生态质量显著提升了,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完善和优化了,周边生态环境改变了,但湿地资源依然十分脆弱,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全面保护、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采取各种手段对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加以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不断增强市民的湿地保护意识,努力开创四川广元南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工作的新局面,为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万源广元市广元
广元八二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元八二一能源动力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广元市通联站
广元市体育社会组织现状调查与分析
万源红军歌谣的艺术特色及传承利用初探
“风城”广元
对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大美之中,实“璄”绽放
广元市一副市长被“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