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创新思考
2019-12-20李蕾
李蕾
(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广东 深圳 518048)
前言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速崛起,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也让许多商业银行加速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同时也在寻找互联网背景下新的业务增长点与爆发点,以求打造出一个能够适应当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型银行的服务模式,为经济发展添加新的动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当抓住机遇,将网络金融转型的突破口放在消费金融的基础上,站在宏观的角度对整个银行发展做出战略性的布局,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站稳脚跟并且谋求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
从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蓬勃阶段,早在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达到25万亿元开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势头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发展至今已经达到371264亿元。以与此同时,从2013到2018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已经达到了将近1万亿元。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开始日渐白热化[1]。而构成当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以其自身的优势在多年的金融贷款等相关业务工作中已经积累和相当丰富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同时商业银行线上拓展消费金融业务有基本保障就是发达的电子渠道以及电子支付体系。更重要的是,在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过程中,传统的商业银行有着相较于互联网企业更大的影响力以及信誉。其次,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行机制是非特殊,在不吸取公众存款的基础上来为公众提供以消费为无目的的贷款业务,作为一种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消费者的消费贷款申请能够直接被消费金融公司受理,将贷款发放给符合申请条件的消费者。此外,与商户开展业务合作也是小飞机金融公司的另外一中模式,向商户直接支付资金[2]。目前已经有资格获进行消费贷款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经达到30家,并且还在不断扩大客户群体、业务规模以及盈利能力。最后,互联网金融企业。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以及在金融公司试点扩大到全部前提下家就已经收获了相当大的市场。这些消费产品一经推出就有着强大的客户群体以及消费环境,甚至已经成为电商企业运作消费金融的最大竞争对手,互联网自身的精通平台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依托,通过互联网对消费者开放小额贷款或者分期购物的服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市场也在不断地扩大,从原来的电商消费扩展到了租房分期、医美分期、家装分期以及教育分期等消费模式。
(三)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特点
技术、互联网理念以及传统消费金融相融合的活动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3]。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消费金融业务也有了新的发展趋势,服务模式以及消费全体都在多元化发展,随之体现出了一下几种特点。首先,场景化的服务模式。目前,传统消费金融业务开始不断构建线上金融场景,消费领域在不断地拓宽,医疗分期、旅游分期以及教育分期等等领域都开始成为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金融体系在不断地完善,已经与更多的消费场景所融合,让用户有着更好的认同感以及粘性的同时也将消费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延长。其次,不断扩大的客户群体。收入较高并且信用较高的群体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业务主要的服务人群。以一些取法缺乏信用记录以及收入比较低的青年白领蓝领则大多数难以享受这样消费金融服务。而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对这些缺乏征信记录的客户提供该类消费金融服务,将服务空白己进行填补。最后,大数据化的风险管理。快速增长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已经对电商巨头或者互联网企业差生了相当大的吸引力,开始纷纷涉足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而消费金融行业的竞争力也开始变得日益激烈,风控水平则成为各个消费金融机构的立足根本。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金融业的发展需求已经是传统消费金融业务风控管理模式所难以满足的。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互联网背景下消费金融业务顺利开展并且有安全保障的基础。
二、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的驱动因素
(一)内部驱动因素
首先,从盈利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业务定位已经开始由原本的高资本消耗想着轻资本业务发展[4]。持续深化的利率市场已经依靠传统存贷利差生存的商业银行开始出现危机,粗放型经营模式开始显得应接不暇。因此,加速转型才是当下商业银行面临的巨大问题,将高消耗业务的占比降低,对业务结构进行优化,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等轻资本业务才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利息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的轻资本业务,能够通较少的成本消耗换取可观地经济效益。商业银行中传统的消费金融业务大多都是通过银行代收代缴、理财以及银行卡等消费金融服务大多数都不占用资本。因此,发展轻资本消费金融业务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
其次,站在风险管理的角度而言,由亲周期化向着远周期化的风险管理[5]。商业银行在经济周期的发展过程中,具备较强内在亲周期性的就是传统的对公信贷业务,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市场上有大量需求旺盛的企业,银行也逐渐加强信贷供给以及扩张的冲动。相反,在经济下滑的周期,恶化的企业财务情况,所抵押的物品价值开始下降,银行开始信贷业务的开展开始谨慎,消费金融业务则不同,其具备一定的远周期,具备一定的抗周期能力,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稳定的预期收益,这也与银行经营转型的内在需求相吻合,对于平滑经济周期波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能够有效地预防。
(二)外部因素
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为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提供了技术保障。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互联网的应用能够为金融机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新模式带来很强的动力,有效的深度融合了消费金融与互联网技术,带给商业银行线上线下的新型业务模式。我国曾明确地指出要提倡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金融业务的转型升级。其次,国家的消费升级导向为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提供了政策上的引导。消费金融试点公司试行以来,政府印发了相关的指导意见,积极的鼓励大众消费、住房消费以及信息消费等等内容,将我国的消费升级,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能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发展其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的开展。最后,消费金融业务得益于消费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同样得益于金融消费公司的试点运行,我国金融行业的空白得到的补足,金融服务得到了细化。自此以后,政府鼓励具有消费金融资源的出资人参与其中,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的范围济宁拓展,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地得到了迅速地发展。随后我国又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在这样国家扶持背景下,消费金融市场的出现飞跃式的发展趋势。
三、商业银行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模式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客户,准确定位目标
围绕客户身份特征,风险控制等数据整合消费者的信息应当是当下商业银行应该做的,分层次的营销以及维护客户[6]。建立起跨部门的个人消费金融信息平台,将客户的消费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将这些客户资源和信息进行系统内部共享,深入分析这些数据,对客户目标进行筛选,将影响做到精准化,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以及针对性的服务。其次,以客户群体的特征为基础,制定专属化的消费金融产品。例如,针对家庭客户群体可以重点开发幼儿教育等消费金融产品、旅游分期以及家庭医疗消费金融;对于年轻富裕群体乏力开发移动支付、汽车消费信贷以及信用卡分期等业务。最后,以客户职业、收入以及征信等风险特征,对其进行区别化定价。将低价格但是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产品对这类客户进行定制,吸引更多的高质量低风险的客户。同时通过对于消费金融产品高定价,以此来讲风险的容忍度进行提升,深入挖掘优质客户。
(二)巩固传统优势,开发多元化产品
商业银行是存在很多优势的,长期的经营信用卡以及个人的消费贷款业务,较为丰富的产品线,并且业务也已经相当熟练[7]。但是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业的飞速发展,不断加剧的消费金融竞争,这种种发展趋势都在削弱商业银行传统消费金融业务。现以汽车消费金融企业为例,伴随着不断增加的全场景金融服务需求,汽车市场的汽车销售、汽车保险以及汽车维修保养等等消费金融业务有了全新的发展动力,而相较于商业银行而言,汽车金融公司有着更加高效的贷款审理效率,客户在汽车金融公司就能够获取良好的消费体现,汽车金融公司的客户黏性相对提升,客户价值迅速被扩大,在市场上迅速建占领了先机。因此为了将传统优势进行巩固,先进的互联网以及科学技术应当积极地应用于消费金融业务中。一方面对金融业务进行创新,积极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生物识别技术,建立起客户远程授权的业务模式,建立起一套在线申请、在线受理在线办理的高效线上业务平台;另一方面还要为客户提供灵活的还款服务,将抵押方式进行创新,优化产品功能。
(三)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各种信用风险违规案例以及信贷欺诈事件伴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兴起也层出不穷。因此更要利用好大数据技术,延伸消费金融业务的数据征信范围,非金融机构数据也应当被商业银行利用进行风险控制。通过大数据对客户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评估客户安全风险,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四、结语
总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提供了发展基于,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当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对自身的业务模式进行优化,深入挖掘客户需要,提供针对性的消费金融服务,提升客户黏度,积极地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以及先进消费理念对消费金融产品进行多元化的开发,以客户至上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