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伽玛刀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2019-12-19罗晓蓉宋长龙汪金锋李腾庆刘华强李绮云张宗平

广州医药 2019年6期
关键词:伽马刀伽玛刀直径

罗晓蓉 宋长龙 汪金锋 张 军 李腾庆 刘华强 李绮云 张宗平

1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内一科 (湛江 524001)2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伽玛刀治疗区(湛江 524001)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第五大恶性肿瘤,在我国,PLC的发病率位于世界首位,且死亡率也居于前三位[1- 2]。尽管外科手术治疗是有效治疗PLC的手段之一,但因其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就诊时已错过手术治疗最佳时机。随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的发展,伽马刀的应用范围已逐渐从神经外科扩展到躯体肿瘤的治疗[3]。伽马刀通过立体定位系统对肿瘤进行精确定位,将病灶以三维形态展现,医生据此制定精准的治疗计划,最终交由电气控制系统完成计划的实施。另外,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技术也是目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PLC的方法之一,通过TACE,肿瘤体积缩小,不仅利于肿瘤的治疗,也利于伽马刀杀灭参与肿瘤细胞,减少放射损伤[4]。基于以上,本研究将伽玛刀与TACE联合治疗PLC,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收集

本研究经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其中,男54例,女22例,年龄范围47~78岁,平均年龄(63.68±8.26)岁。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性别不限;②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结果证实为PLC;③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长径≥10 mm;④一般状况良好,预计生存期≥3个月。排除标准:①严重肝硬化者;②严重腹水者;③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者;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⑤不适宜进行TACE或伽马刀治疗者。

1.2 分组与治疗

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92±8.30)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评分[5]:0分12例、1分19例、2分7例,肿瘤平均直径(93.61±22.61)mm;观察组中,男30例,女8例,平均年龄(63.45±8.33)岁,ECOG评分:0分14例、1分18例、2分6例,肿瘤平均直径(97.61±20.75)mm。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采用TACE进行治疗。具体为:完善实验室检查,并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嘱患者禁食4~6 h。手术时,选择股动脉入路,采用Seldinger技术,于腹股沟韧带下缘1~1.5 cm处,使用18G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5~6F导管鞘,顺导管鞘插入4~5F导管至腹腔动脉或肝总动脉进行造影,判断是否存在异位起源或侧支供养。随后按碘化油:水溶液为2:1比例配制栓塞剂,用量为2~3 mL/cm肿瘤直径。TACE结束后,拔除导管,压迫穿刺部位,嘱患者仰卧位下下肢制动6~12 h,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有无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采用伽玛刀联合TACE进行治疗。具体为:TACE治疗方法同对照组。TACE完成治疗2~4周后,进行伽马刀治疗,治疗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 确定肿瘤治疗靶区,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优化治疗方案,给予肿瘤周边剂量3~5 gy/次,治疗8~12次,周边总剂量36~40 gy/次,治疗在2~3周内完成。

1.3 观察指标

1.3.1 近期疗效:根据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版[6]评估临床疗效。以原肿瘤完全消失,靶结节和非靶结节等病理淋巴结短直径<10 mm,记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以原肿瘤直径总和较治疗前减少≥30%,记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以原肿瘤直径总和较治疗前减少<30%,或者原肿瘤直径总和较治疗前增加<20%,记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以原肿瘤直径总和较治疗前增加≥20%,或有新的肿瘤灶出现,记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以PR+CR记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以SD+PR+CR记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上述指标在治疗结束3个月时进行评估。

1.3.2 中期疗效:所有患者随访18个月,以实际生存例数/总样本数×100%记为18个月实际生存率,用来评价中期疗效。

1.3.3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水平。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3个月时进行检测。

1.3.4 安全性:记录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如出现放射治疗毒副反应,则根据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RTOG)制定的毒副反应分级标准[7]进行记录。以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样本数×100%记为不良反应发生率,用来评价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ORR、D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n=38,例(%)]

2.2 两组患者中期疗效比较

截至随访18个月,观察组患者18个月实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中期疗效比较 [n=38,例(%)]

2.3 两组患者AF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AF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AF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FP水平比较

2.4 治疗期间安全性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无Ⅳ级RTOG放射损伤,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安全性比较 例(%)

4 讨 论

PLC是我国居民恶性肿瘤死亡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PLC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局部消融、放疗、化疗、TACE及靶向药物等,临床工作中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8]。由于PLC早期无典型症状,发病时往往已进入晚期,此时不适宜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效果如何,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9]。TACE和伽马刀均是临床中常用的非手术治疗PLC的方案,TACE通过将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不仅使肿瘤缺血坏死,缩小体积,还可以通过输注化疗药物,局部增加药物浓度,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伽马刀技术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一种,是通过局部大剂量集束射线照射肿瘤组织,而肿瘤外组织的剂量则显著下降,以此起到治疗肿瘤和保护正常组织的作用。由于受侧支血流的影响,主干动脉栓塞后,尽管肿瘤组织体积缩小,但肿瘤细胞往往部分存活,TACE治疗效果有限[10]。以上是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PLC的理论基础,为了进一步探索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

治疗效果方面,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ORR、DCR均高于对照组;随访18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实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Lu X J[11]的研究相一致,这说明,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PLC近、中期效果显著。这可能与两种治疗方式可以互补不足有关。此外,本研究还观察了治疗前后AFP的水平变化,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AF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AFP水平低于对照组。AFP是反映肝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伽玛刀和TACE均可降低AFP水平,但二者联合的效果更显著。这一结果与彭冰[12]的报道相一致。

治疗安全性方面,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肝区疼痛、低热、转氨酶升高、骨髓抑制为主。观察组患者以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和骨髓抑制为主,无Ⅳ级RTOG放射损伤。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采用对症治疗,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H2受体拮抗剂等;对于肝功能异常患者,可给予保肝治疗,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对于骨髓抑制和白细胞明显降低患者,可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干预。经过上述处理,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可得到明显改善或控制。

综上所述,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PLC的近、中期效果确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单中心,这势必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偏倚;观察时间较短,对远期疗效的观察尚欠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对照,延长随访时间,为伽玛刀联合TACE治疗PLC的应用提供更详实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伽马刀伽玛刀直径
各显神通测直径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伽马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X刀、伽玛刀一定适合您吗?
山水(直径40cm)
爱虚张声势的水
TACE与伽玛刀治疗肝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伽马刀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预爆破法处理大直径嵌岩桩桩底倾斜岩面问题
松果体区肿瘤伴脑积水V-P分流后再行伽玛刀治疗效果观察
伽玛刀治疗残留和复发颅底脊索瘤的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