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2019-12-18刘姜颖

系统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总分精神分裂症病情

刘姜颖

赤峰市安定医院慢性精神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

精神分裂症是慢性精神类疾病,多数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但是基于疾病的特殊性,导致住院期间患者不遵医情况明显,从而直接影响治疗配合度、病情转归情况[1]。 精神分裂症病程长、致残以及致死率高,近年来,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遗传因素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精神分裂症明显多发趋势,造成的家庭与社会压力明显。 对比一般疾病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情况下,易在单调的生活环境中造成生活依赖以及被动性,从而加重社会功能退缩、精神症状,降低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存质量,影响患者病情转归。 临床工作中发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率较高且一直呈居高趋势表现,是影响患者病情康复的主要因素[2]。 所以,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3]。基于此,该文就该院2017 年2 月—2018 年8 月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总计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总计70 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②家属知情同意;③病程>6 年,住院时间>6 个月;④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严重躯体性疾病患者;②器质性疾病患者;③其他原因所致精神障碍患者;④智力障碍患者。进行7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 例。对照组:男性、女性比例20∶15;患者年龄区间36~60 岁,年龄中位数(47.3±5.6)岁;患者病程区间7~20 年,病程中位数(13.5±2.5)年;文化程度:小学5 例,初中15 例,高中10 例。观察组:男性、女性比例19∶16;患者年龄区间35~62 岁,年龄中位数(48.6±6.1)岁;患者病程区间8~20 年,病程中位数(14.2±3.6)年;文化程度:小学6 例,初中13 例,高中11 例。 对照组与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间病程、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实验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该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规精神药物治疗、指导患者用药与进食、简单活动指导、病房安全护理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该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护理干预。①建立家庭社会支持。 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精神疾病知识宣教,指导并鼓励患者从事基础生活起居增加生活情趣,减少家庭依赖, 鼓励并指导精神分裂症患者合理参与集体、社会活动,以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另外,护理人员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沟通中叮嘱其增加探视频率,探视期间给予患者鼓励,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以达到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尊重、关心,从而提高治疗配合度。②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为患者和家属发放精神类疾病指导手册,在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沟通中了解其对疾病的认知以及态度, 在结合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特点、需求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健康教育知识,总结精神分裂症疾病症状、治疗、复发因素以及预防方法、注意事项,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稳定患者情绪状况,促进患者病情转归。③人性化护理。 护理人员在征求精神分裂症患者意见的基础上耐心解答患者提问,端正患者治疗期间的积极心态,给予患者鼓励、安慰。 另外,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组织集体游戏、下棋、欣赏音乐、唱歌等工娱疗活动,例如晨起、晚饭后播放音乐,时间以30 min 为宜, 让患者轻松音乐环境中起床、 洗漱、休闲,以提高患者愉悦感、满足感,建立患者生活兴趣与信心,以整体上促进患者恢复。同时,观察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注重患者心理疏导,以鼓励、安慰以及支持性语言建立彼此有效沟通关系, 端正患者疾病客观认知,以提高患者配合能力。④生活技能训练。监督并指导、适当辅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完成起居、进餐、更换衣物等日常活动,以讲解以及典型示范等形式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2 次/周,1 h/次, 以评比等形式给予患者物质、精神鼓励,以激发患者参与兴趣,从而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1.3 观察指标

记录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评分以及社会功能改善状况。

1.4 指标评分标准

精神症状评分标准: 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评定,包括阴性因子、阳性因子、一般病理因子以及PANSS 总分, 分数越高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越严重。

社会功能评分标准:以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 评定,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活动技能以及SSFPI 总分,分数越高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越佳[4-5]。

1.5 统计方法

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PANSS、SSFPI 量表评分等计量指标情况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神症状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后精神症状评分情况见表1。 精神症状指标与总分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精神分裂症患者组间精神症状评分对比[(±s),分]

表1 精神分裂症患者组间精神症状评分对比[(±s),分]

组别 阳性因子 阴性因子 一般病理因子 总分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15.5±4.319.6±4.53.8970.00014.6±3.717.3±3.92.9710.00424.2±4.827.6±5.02.9020.00555.0±6.865.2±7.36.0490.000

2.2 社会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期间社会功能评分改善情况见表2。 干预后社会功能指标与总分情况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精神分裂症患者组间社会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2 精神分裂症患者组间社会功能评分对比[(±s),分]

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活动技能SSFPI 总分观察指标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时间6.5±2.28.5±2.58.8±2.812.6±4.65.5±4.28.7±4.322.0±6.828.7±7.6观察组6.4±2.36.8±2.38.9±2.99.2±4.35.4±4.05.8±4.221.9±7.322.3±7.3对照组0.1862.9610.1473.1940.1022.8540.0593.5930.8530.0040.8840.0020.9190.0060.9530.001 t 值 P 值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有逐年递增表现,病程越长患者社会功能确实情况越严重,这与患者长期住院和社会隔离因素有关,且会加重患者病情,影响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和治疗配合度情况[6]。 基于社会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明显影响,为了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需重视患者社会功能状况改善[7]。综合护理干预是在综合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体情况的基础上尊重并关心患者、重视患者心理疏导、重视家庭与社会系统支持、健康教育、生活技能训练,在改善家庭关系的同时减少了不良心理刺激, 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患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改善了护患关系,培养了患者自尊、自信、自爱,利于患者病情长期稳定,促进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社会生活[8]。 陈玲[9]研究指出,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多方面,有利于患者更好的融入社会。

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住院期间基础护理以及综合护理干预后, 组间PANSS 总分[(55.0±6.8)分vs(65.2±7.3)分]、SSFPI 量表总分[(28.7±7.6)分vs(22.3±7.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结果和张继聪等人[10]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干预组患者PANSS 总分(56.88±11.74)分低于对照组(64.08±8.94)分(P<0.05)。

综上所述,当前多方压力因素影响下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明显增多,基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而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退化情况明显,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社会功能,从而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总分精神分裂症病情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