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湿性疾病患者25- 羟- 维生素D 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分析

2019-12-18林静

系统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风湿性硬化心血管

林静

泰州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江苏泰州 225300

风湿性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维生素D 作为一种激素,其对人体免疫细胞免疫调节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较低水平的维生素D 会对风湿性疾病患者发生潜在病原学产生影响[1]。维生素D 主要利用25-羟=维生素来实现其循环形式, 临床多通过对血清25-羟-维生素D 水平检测,来对维生素D 水平进行反应。 但是当前临床中对25-羟-维生素D 水平与风湿性疾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对风湿性疾病患者预防、控制心血管疾病发生有着不利的影响[2]。在此,该院于2017 年5 月—2018 年5 月,对48 例风湿性疾病患者, 研究25-羟-维生素D 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选取48 例风湿性疾病患者, 根据其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分为研究组(n=24)和常规组(n=24),其中常规组男14 例、女10 例;年龄44~68 岁,平均年龄(46.39±9.52)岁。 研究组男13 例,女11 例;年龄45~69 岁,平均年龄(45.23±9.0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 水平检测。 在清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其3 mL 静脉血,离心分离处理后,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 同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25-羟-维生素D 水平。

②同时选择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颈动脉厚度,记录内中膜厚度,其中内中膜增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0.9 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3 mm。

③对患者进行生化常规检验以及双能X 线吸收测定法,观察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骨密度值。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25-羟-维生素D 水平比较

研究组25-羟-维生素D 水平为(7.53±2.74)ng·mL,常规组25-羟-维生素D 水平为(18.63±4.62)ng·mL,研究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检测指标比较

研究组载脂蛋白A 以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骨密度值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检测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检测指标比较(±s)

研究组(n=24)常规组(n=24)t 值P 值组别1.61±0.421.12±0.284.7560.000载脂蛋白A(g/L)0.71±0.130.96±0.452.6150.012骨密度值(g/cm2)1.53±0.661.12±0.182.9360.005 HDL-C(mmol/L)2.91±0.232.14±0.1613.4640.000 LDL-C(mmol/L)4.63±1.746.82±2.533.4940.0011.32±0.521.98±0.873.1900.003 TC(mmol/L) TG(mmol/L)

2.3 两组颈动脉超声比较

研究组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3。

表2 两组内中膜厚度比较[(±s),mm]

表2 两组内中膜厚度比较[(±s),mm]

研究组(n=24)常规组(n=24)t 值P 值组别1.69±0.581.06±0.394.4160.000内中膜厚度

表3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率比较

2.4 风湿性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Logistic 回归分析,经过Logistic 回归分析,内中膜厚度高水平以及25-羟-维生素D 低水平, 均为风湿性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风湿性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风湿性疾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多发病,患者发病时其多表现出明显的疼痛感以及肢体功能受损等临床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部分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会伴有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对于风湿性疾病患者来说,心血管疾病本质上是其全身炎症的一种表现,风湿性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且病死率也不低,为保障风湿性疾病患者生命安全,降低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积极对25-羟-维生素D 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4]。

对该次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风湿性疾病患者,其25-羟-维生素D 水平(7.53±2.74)ng·mL 明显低于无心血管疾病合并的风湿性疾病患者25-羟-维生素D 水平(18.63±4.62)ng·mL,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了,25-羟-维生素D 水平越低,风湿性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机率越高;另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风湿性疾病患者TG、TC 等指标均较高,要高于无心血管疾病合并的风湿性疾病患者 (P<0.05),同时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风湿性疾病患者,其骨密度值要低于无心血管疾病合并的风湿性疾病患者(P<0.05); 并且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风湿性疾病患者的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率(45.83%),也明显的高于无心血管疾病合并的风湿性疾病患者 (P<0.05)。在李金潺等人[5]的研究中,风湿性疾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其总胆固醇(4.8±1.5)mmol/L、甘油三酯(1.8±1.0)mmol/L、载脂蛋白A(1.6±0.5)(g/L)等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合并的患者,且骨密度值要低于无心血管疾病合并的患者(P<0.05),这与文中的研究组患者LDL-C、TC、TG 指标 (2.91±0.23)mmol/L、(4.63±1.74)mmol/L、(1.32±0.52)mmol/L 与常规组患者指标对比数值(2.14±0.16)mmol/L、(6.82±2.53)mmol/L、(1.98±0.87)mmol/L 有着一致性, 进一步提示该次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包括:①维生素D 在人体血脂代谢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当人体中的维生素D 水平降低, 其会造成人体发生血脂代谢紊乱情况,当前一些临床研究表示,缺乏维生素D 很大程度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6],一些缺乏维生素D 的人群, 发生代谢疾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 该次研究发现,25-羟-维生素D 水平高低与心血管疾病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其25-羟-维生素D 水平明显低于无心血管疾病合并的风湿性疾病患者,同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骨密度值也明显的低于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患者。 这是因为,25-羟-维生素D 低水平会使得风湿性疾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受损,且发生功能失调情况,此时患者的血管疾病发生机率提高[7]。另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TG、TC、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率(45.83%)等指标均高于无心血管疾病合并的风湿性疾病患者, 这是因为,25-羟-维生素D 低水平,会造成患者体内的氧化因子以及hs-CRP、IL-6 水平提升, 增强了风湿性疾病患者的炎症因子,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②炎症反应可以将脂类从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向着促动脉粥样硬化状态转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保护心脏的一种胆固醇, 其能够将抗炎分子向表面运送,在患者发生炎症反应时,高密度脂蛋白就会与多种蛋白产生作用,如触珠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此时高密度脂蛋白对一些抗炎症蛋白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输送能力就会减弱。而风湿性患者其处于炎症高反应状态的时间较广, 在其血脂水平提升的情况下,其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就会增加,该证明依据与文中研究组患者LDL-C、TC、TG 指标分别为 (2.91±0.23)mmol/L、(4.63±1.74)mmol/L、(1.32±0.52)mmol/L,而常规组患者各项指标为(2.14±0.16)mmol/L、(6.82±2.53)mmol/L、(1.98±0.87)mmol/L 数据结论一致[8]。

综上所述, 分析风湿性疾病患者的25-羟-维生素D 水平,发现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猜你喜欢

风湿性硬化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