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式充气压力装置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

2019-12-18倪红霞陆玉珠

系统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充气气压二聚体

倪红霞,陆玉珠

南通市肿瘤医院手术室,江苏南通 226361

2018 年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明确指出术中使用间歇式充气压力装置可改善下肢静脉回流,减轻静脉血液滞留,预防DVT 的发生。 手术过程中, 因长时间的体位制动、大量有创操作以及麻醉方式、血液状态改变、低体温等, 均会增加DVT 风险[1],其形成可影响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康复,并可能导致致死性肺栓塞[2]。目前临床预防DVT 的方法有药物疗法和物理疗法。 药物疗法会影响创口止血和愈合,导致术后恢复慢。 物理疗法能有效预防DVT 发生且不导致其他不良反应,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方法。 间隙式充气压力装置的作用与人体的生理状态高度相似, 而且有效,相对便宜[3],具有无不良反应、不需监测、应用简便的优点[4]。 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预防DVT 的基础上使用气压泵治疗,可明显降低DVT 的发生[5]。 该实验收集2017 年6 月—2019 年2 月在该院行泌尿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74 例, 进一步研究间歇式充气压力装置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康复外科的发展。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在该院行泌尿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74 例,其中前列腺癌36 例,膀胱癌34 例,阴茎癌4 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6 例和对照组38例。 其中对照组术中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术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间歇性充气压力装置直至手术结束。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最敏感和特异性最高的方法,也是目前最理想的诊断DVT 的方法[6]。 证实双下肢无DVT 形成,无气压泵治疗的禁忌证。

1.2 方法

术前1 d 访视患者,首先查看有无术中气压治疗医嘱,查看患者下肢彩超、化验结果(D-二聚体)、双下肢周径等。

1.2.1 用物准备 插上电源,气压泵自检,查看充气压力带是否有破损、漏气状况,接口衔接处是否紧密。使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1.2.2 操作方法 将患者下肢抬起, 气压泵腿套平铺于床上,将患者的下肢轻置于腿套的中间位置,从上而下依次将搭扣黏贴好,松紧度以一指为宜。 摆放好后再次检查,避免出现打折、刮蹭等情况[7]。 手术开始后打开电源开关(POWER),选择气压部位(OPTION),选择模式, 调节参数, 压力30~40 mmHg。 选择30 min,按开始键,使用30 min 后观察患者的皮肤有无红肿,监测皮温、动脉搏动情况。如有特殊情况停止使用。 在1 个循环内压力泵从下向上逐渐加压,当下面的腔达到指定的压力后逐渐向上1 个加压,最终均各自达到指定的压力后开始放气重复另一循环。其充气间隔时间依据不同患者的静脉情况而定。

1.3 观察指标

测定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两小时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 术后观察双下肢有无疼痛肿胀。 采用超声诊断有无下肢深静脉形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术后2 h 血小板计数、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DVT 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15.8%),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4>0.05)。 观察组患者下肢DVT 发生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5)。 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凝血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凝血功能比较(±s)

观察组(n=36)对照组(n=38)t 值P 值组别187.6±38.2185.8±37.60.2040.839血小板计数(×109/L)35.2±3.134.6±2.80.8750.385凝血活酶时间(s)2.89±0.662.95±0.480.4490.655纤维蛋白原(g/L)12.8±0.812.6±0.51.2970.1990.42±0.070.39±0.061.9830.051凝血酶原时间(s)D-二聚体(ng/mL)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2 h 凝血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2 h 凝血功能比较(±s)

观察组(n=36)对照组(n=38)t 值P 值组别192.5±42.1189.7±40.50.2920.771血小板计数(×109/L)36.4±2.935.3±2.81.6600.101凝血活酶时间(s)3.15±0.923.08±0.740.3620.719纤维蛋白原(g/L)13.2±0.913.0±0.71.0700.2880.44±0.080.43±0.070.5730.568凝血酶原时间(s)D-二聚体(ng/mL)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近20 年来我国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8],手术是治疗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措施之一,临床数据表明: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有研究[9]表明术中应用间歇式充气压力装置能降低淋巴清扫术后下肢回流障碍发生率。行间歇式充气压力装置治疗还可以促进静脉血流和淋巴液的回流加速, 加速组织水肿消退, 故在消除肢体肿胀方面效果显著[10];观察组患者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15.8%)。 该研究采用的气压泵以不同压力从远侧气囊开始向近侧气囊进行充气加压和放气减压,从而形成对下肢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挤压的过程。 其预防DVT 的机制是因为能加速下肢静脉血的流速,改善静脉淤血状态,促使淤血静脉排空,而下一个减压阶段使血液充分回流, 并由于周期性加压、减压的机械作用产生搏动性血流通过远端肢体的深静脉系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凝血酶原时间(PT)代表机体凝血能力, 值越大表示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越高。该文实验组采用间歇式充气压力装置术后2 hPT 值:观察组(13.2±0.9)s,对照组(13.0±0.7)s;苗素琴等[11]研究结果:手术2 h PT 值观察组(12.98±0.56)s,对照组(12.06±0.44)s;观察组PT值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前期有研究发现在全子宫切除[12]及直肠癌[13]术中采用气压泵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样的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观察组下肢DVT 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36(P<0.05)。

该研究结果显示泌尿外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术中应用气压泵后, 其术后下肢疼痛肿胀可明显减轻,下肢DVT 发生率显著降低。因此,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术中应用气压泵对下肢DVT 形成有一定预防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充气气压二聚体
充气恐龙
看不见的气压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一种可充气的自行车脚踏
一种可充气的自行车脚踏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