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PICC 置管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研究

2019-12-18杜红伟

系统医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优质家属依从性

杜红伟

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莱芜中心医院肿瘤科,山东莱芜 271103

目前,肿瘤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化疗也成为了治疗肿瘤患者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化疗往往需要多次的药物化疗、穿刺治疗等,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而且也十分容易导致患者的局部组织出现坏死等现象, 甚至还会使患者的血管出现严重的阻塞、损伤等情况。 现阶段, 由于医疗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PICC 技术也由此产生,因为其所具备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护理、对患者周围血管刺激性比较小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PICC 治疗过程中, 十分容易发生穿刺点出血等相关的并发症,这样一来就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优质护理的作用也就得到了凸显。 因此,将该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接受PICC 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120 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每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治疗的依从性、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具体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接受PICC 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120 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每组各60 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32 例,女性患者为28 例,年龄为41~78 岁,平均年龄为(54.3±4.36)岁,所有患者均患有肿瘤疾病,并且均接受PICC 置管技术进行治疗,其中肝癌患者11 例、肺癌患者12 例、胃癌患者15 例、乳腺癌患者10 例、大肠癌患者12 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30 例,女性患者为30 例,年龄为40~75 岁,平均年龄为(52.14±4.74)岁,所有患者均患有肿瘤疾病,并且均接受PICC 置管技术进行治疗,其中肝癌患者12 例、 肺癌患者13 例、 胃癌患者12例、乳腺癌患者12 例、大肠癌患者11 例,两组患者与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主要包括告知患者与患者家属PICC 置管治疗的具体流程、相关注意事项以及紧急处理措施等,护理人员也要加强对患者肢体的护理,并且进行严密的监测。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做法如下。

①PICC 置管护理: 制定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制度,将各项工作内容进行细化,积极转变护理观念,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设立护理责任负责人,对置管护理进行24 h 责任制度,全面地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 护理人员应该详细记录患者穿刺后的出血情况、皮肤肿胀情况等,并且密切的关注,及时帮助患者调整体位,确保患者能够保持舒适的姿势[1],另外,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导管的维护,防止导管出现堵塞等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旦患者出现渗血、渗液、皮肤红肿等情况,必须要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紧急救助措施。并且也要严格控制插管的速度,应该使插管的过程以匀速、缓慢的方式完成[2]。 ②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心理的指导,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缓解不良情绪,消除患者对穿刺治疗的顾虑,使患者能够保持放松的心态接受PICC 置管技术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在陪同患者进行治疗时,也要注意表情、语言以及肢体的变化,通过亲切、和蔼、耐心的语言,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3-4]。③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该全面地告知患者与患者家属PICC 治疗的流程,帮助患者了解肿瘤疾病的相关知识,这其中包括肿瘤临床知识、肿瘤防治知识等,同时也要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诉求,积极鼓励患者,帮助树立患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能够产生与病魔做斗争的积极心理[5-6]。 ④做好评估工作: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情况、穿刺部位血管情况、置管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使医生能够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 ⑤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每周对导管进行1 次维护,并且告知患者与患者家属严密地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的情况,如果一旦发生不良现象,必须要到医院及时接受治疗[7-8]。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治疗的依从性,其中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其中包括导管渗液、穿刺点出血、穿刺点红肿、静脉炎等;观察两组患者与患者家属护理后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治疗的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对比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4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对比两组患者与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与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97.2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与患者家属满意度(73.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与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3 讨论

和以往相比,当前我国恶性肿瘤发生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化疗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对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开展优质护理之中,应用PICC 置管能够减少患者出现静脉炎等并发症的概率,当前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做好PICC护理置管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于晓倩[9]分析了专项护理干预在预防PICC 置管感染及静脉炎中的应用价值。 其选择了60 例接受PICC 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分为两组, 每组30 例。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应用专项护理,结果证实: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导管感染、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对于该类型患者开展专项护理,能取得满意效果。

在夏艳玲等[10]学者的研究中,对PICC 置管患者实行优质护理后,患者的社会关系、心理状态、环境适应力等方面评分均由于常规护理,且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达90.0%,患者的术后并发症降低为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8.14%, 优于常规护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由此可见,对于该类型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所以,对肿瘤患者采取PICC 置管技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反复进行静脉穿刺的疼痛感,使整个治疗过程更加具有安全性、 稳定性与准确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使用PICC 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 也能够有效地预防患者静脉炎的发生,但是由于患者病情、 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使部分患者不能够实施PICC 置管技术进行治疗,还有一部分患者,即使同时接受PICC 治疗,但是也会担心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患者在置管治疗后,心理出现紧张、焦虑等情况,从而降低了PICC 导管技术的使用效果[11]。 在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 (86.67%)(χ2=6.318,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41.67%)(χ2=5.453,P<0.05);观察组患者与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97.2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与患者家属满意度(73.94%)(χ2=6.304,P<0.05),该文研究结果与夏艳玲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近。 所以, 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对PICC 置管治疗的配合性与依从性,有效地提升了治疗的效率与效果。

通过优质护理的实施也能够建立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和谐关系,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并全面及时地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有效地舒缓与消除了患者的紧张、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能够保持放松的心态接受治疗,另外,通过全面地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帮助患者家属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加全面的对患者进行护理,从而明显地提高治疗的效果, 促进患者快速恢复身体机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与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了充分的提升[12]。

综上所述, 对PICC 置管肿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优质家属依从性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