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南宋四名臣的创作及影响
——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视角

2019-12-18袁静

魅力中国 2019年5期
关键词:四库气节文天祥

袁静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宋代文学通论·体派篇》中提到,两宋之交,金兵入侵,一批有志抗金卫国、收复中原的志士仁人,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抗战派。该派中“既有儒士、武将,也有朝廷命臣。”[1]209“南宋四名臣”就是朝廷命臣的典型代表。“南宋四名臣”之名起于清末广西文人王鹏运编订的《南宋四名臣词集》,王鹏运将南宋誉满政坛的四位文臣李光、李纲、赵鼎和胡铨四人的词编订成书并付梓刊行,从此“四名臣”之名成了这四人的特定指称。“四名臣”生活在两宋之交,在南宋朝廷不断受到北方金政权的袭扰,朝局动荡、政权飘摇的环境下,他们满腔忠君、爱国之情,力主抗金,收复失地。在对外政策艰难的情况下,朝廷内部屈膝投降的主和派奸佞朝臣秦桧等对主战派大臣极度不满,大加打压,“四名臣”与奸佞进行强烈抗争,表现出铮铮傲骨和不屈的人格魅力,同时四人也令金人胆寒。“四名臣”不仅是政治家,同时也是文学家,他们在诗、词、文方面均有不俗造诣。他们决心坚定,忠义激愤,直言敢谏,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忧患意识充斥着他们的文学作品。

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四名臣”创作的评价

(一)“托兴深长”、“剀切指陈,有裨国是”的李光诗文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称《四库提要》)对李光的诗歌特点作了中肯的评价。李光性格旷达,其诗“志谐音雅,婉丽多姿,大抵皆多托兴深长”[2]4036,这体现出李光的诗歌雅丽有寄托的特点。李光奏议文有“剀切指陈,有裨国是”[3]4037的特点。从《四库提要》对李光文的评价,可知,李光的政论文正是对他抗金主张、爱国思想的全面呈现,也是政论文的实用性的表现。

(二)“雄深雅健”的李纲诗文

《四库提要》评价李纲的诗文是“雄深雅健、磊落光明,非寻常文士所及”[4]4029,既指出了其作品内涵意蕴的雄厚,又体现出雅丽、健朗的艺术风格,而“磊落光明”则是指诗人的人格对创作的深远影响。他在《宝剑联句》诗中塑造的期望奋勇杀敌、建立功业的勇士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内心期望所幻化而成。李纲即使被迫离开京都,但也并不能将他的斗志消磨殆尽,他仍然一再慷慨上书,如此行为直接导致他在仕途上连续遭贬,他的一腔热忱最终化成了无尽的悲哀与无奈。诗人的慷慨、激愤、抑郁种种情感涌出诗外,这种激昂而又深沉,壮勇而又悲愤的情感流淌着,感染着读者,这就是李纲诗歌的意蕴深厚之所在。

(三)“笔力过人”的赵鼎诗文

关于赵鼎可以总结为:为人“气节端方”、“屹然重望”,诗文创作“笔力过人”、“浑然天成”,词创作“铁骨柔情”。《四库提要》中对赵鼎的评价是“鼎南渡名臣,屹然重望。气节学术,彪炳史书。”[5]4037这段文字从赵鼎其人和其文学创作两方面进行评价。而在为人和文学成就两方面赵鼎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彪炳史书”。关于赵鼎为人,四库馆臣评价他“屹然重望”,在《文献通考·经籍考》中马端临评价为“气节端方”,这或赵鼎“屹然重望”的原因之一。关于赵鼎的文学成就,马端临评为“学术纯正,而又笔力过人”,四库馆臣“本不以词藻争短长,而出其绪余,无忝作者。盖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绘句而工者。”[6]4037《宋史》中称“为文浑然天成”。不论是马端临、四库馆臣或是《宋史》中都没有对赵鼎的文学特点给出比较明确的概括与评价。多是侧重评价赵鼎的刚烈性格和爱国气节。赵鼎被贬谪岭南之后,选择绝食而死,死前留铭旌曰:“身骑箕尾归上天,气作山河壮本朝”这是何等的胸襟气魄,赤子之心,历历眼前。气节文才,尽皆凛然。

(四)刚健豪迈的胡铨诗

胡铨是四名臣中性格最为豪迈的,他生活在南宋王朝最为黑暗的时期。儒家思想和耿直秉性相融于一身的胡铨,自然不会趋炎附势,他不惧强势,敢于进言,反对议和,曾请求斩王伦、秦桧、孙近三大投降派人头,以鼓士气,以安民心。胡铨遭贬,作《和王民瞻送行诗》,王民瞻即王廷珪,无人敢为胡铨说话,但王廷珪等几人敢与胡铨交往,这首诗歌就是在王廷珪作两首诗为胡铨送行后胡铨所作的和诗。诗歌开篇就介绍了自己在动乱时局中的遭遇,颈联“非我独清缘世浊,此心谁识只天知”是和王廷珪“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与胡邦衡书》)一句,也是化用屈原名句,对比之下,朝廷的昏庸腐朽与自己内心的忠贞高洁显而易见。秦桧死后,胡铨自海南回朝,仍然豪迈喷张,在《乾道三年九月宴罢》中写道“平生忠义心中许,要使奸雄胆上寒”。因此《四库提要》评价胡铨其人为“孤忠劲节,照映千秋”[7]4073。从以上分析和记载可以对胡铨的文学成就窥见一斑。

二、南宋四名臣对南宋爱国文人的影响

(一)爱国文学的创作

宋代的爱国文人,陆游、辛弃疾、岳飞自不待言,文天祥在宋代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陆游是爱国文人的典范,他所创作的爱国诗歌数量之大,几乎没有哪家可以比肩。清代赵翼:“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瓯北诗话》)近代梁启超更是说“集中十九从军乐”(《读陆放翁集》),足见陆游爱国诗篇占作品数量比重之大。这是从作品产量上来看诗人的爱国表达,高产背后的内涵意义则更为深厚,那就是诗人将全部生命和人格都交付到爱国这一信仰的满腔热忱。翁方钢说:“(放翁)平生心力,全注国是,不觉暗以杜公之心为心”(《石洲诗话·卷四》)钱钟书先生则表达的更为生动具体:“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是在旁人诗集里找不到的”[8]192从诗歌数量和内涵方面,都可以看到“喜论恢复”的放翁对国家的统一的深切盼望。

明代的胡应麟说文天祥是“执政能诗者”,其文学成就为名节所掩。《四库提要》说文天祥:“南渡之后,文体破碎,诗体卑弱,惟范石湖、陆放翁为平正……及文天祥留意杜诗,所作顿去当时之凡陋。观《指南前后录》,可见不独忠义贯于一时,亦斯文间气之发现也。”[9]4204可见文天祥在宋诗史上的重要地位。胡应麟在《诗薮·杂编》称文天祥“信公虽气谊赫赫,诗律实工”[10]310。文天祥的诗歌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点,《四库提要》总结为“宏衍巨丽,严峻剀切”。其中“严峻剀切”之风是对李光“剀切指陈”特点的继承与发展。

(二)伟大忠贞的人格精神

“爱国与人格的统一在中国文学史上确实存在着一个传统,这种传统其实是在宋代正式建立起来的”[11]150正是宋王朝的极度动乱飘摇,才铸造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这个群体对国家和民族有着高度的认同感,他们的创作关心国家存亡、关注民众苦难。《四库提要》中对四名臣的为人气节高度肯定与称颂。李光“忠愤激发、节概凛然”,李光“人品经济,炳然史册”,赵鼎“气节学术,彪炳史书”,胡铨“孤忠劲节,照映千秋”。这些近乎相似的评价总结起来就是——彪炳史册。后来的爱国文人满怀对“四名臣”的尊敬与仰慕,坚决的走上爱国的光辉之路。这才有了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临终叮嘱,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岸身影,并影响着后世的无数爱国文人。

三、结语

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价元好问诗歌“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诗不仅适用于元好问诗歌,同样适用于杜甫诗歌,适用于南宋四名臣、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一批爱国文人的文学作品。爱国主题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爱国情怀是亘古以来最伟大的情怀。特别是在宋室南渡以后,朝廷长期奉行苟安求和的对金政策,使当时的爱国志士长期处于难堪的屈辱地位,这使得文人的爱国思想得以茁壮成长,南宋四名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救国救民为己任,通过文学作品抒发抗敌救国的情感与抱负,坚持着心中不变的爱国信仰,后世文人从他们的人格精神和文学作品中源源不断地汲取爱国情怀,使得后人不断振作精神,坚定与外族对抗的信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李光、李纲、赵鼎和胡铨四名臣的文学创作和伟大人格都进行了较为公允的评价和高度赞扬。

猜你喜欢

四库气节文天祥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终南捷径,帝王心事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竹外疏花
四库学研究专辑
关于“气节”